为什么研究生考公没有本科生猛?

上周在写帖子《如何平衡考公和秋招》的时候,很直白的把路划分两条,但我从高中开始就一直在理工科环境中成长,本硕都在山东大学,所以身边的山东人也居多,能够明显地发现一个点:研究生阶段,选择考公的同学和朋友,势头没本科那会儿猛了。

本科认识一个很好的姐姐,她那会儿就是真的,一手抓考研一手抓选调,而且初始都顺利通过了,所以一直都是我偶像级别的存在;同时认识不少其他同学,也都是本科的时候考公上岸,所以一直都给我一种“考公不难”的感觉。

最近是选调、国考的时间,也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他们也报了名,甚至报了班学习,但很明显没有那股子冲劲,有人是觉得“应届生就这一次机会,不报白不报”,然后也不准备,直接裸考,也有人,就比如前两天聊天的一个女孩子,讲自己学考公的知识学到最后突然觉得:

“嗯,没意思了”

以前的环境,会让我觉得体制内是一条终究要走的路,哪怕短暂的路过,但是读研之后,发现感觉不一样了,从研0刚进组和师兄师姐聊天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在实验室的毕业去向鄙视链里,考公是处于最底端的。听他们的描述,大概只有实验室里不读博、也实在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走向考公这条路。现在想想,其实也不无道理:

首先是状态上的区别

本科能保研的人肯定不会考公,考研的朋友那会儿学的都是啥,是汤家凤、张宇、徐涛、罗翔、是“这个年纪你睡得着吗”,满脑子想的都是不管我是考研还是考公,只要上了岸就自由了,就飞黄腾达了,那是高考之后的三四年里第一次选择再次相信“公平”二字,是跟高三学生一样的心态,对未知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学出风格、考出水平。

可是这会儿我们已经研三了,可能有了些许成长,眼里的世界可能也不再那么清澈,知道了不管是考什么,能不能上岸都不是全靠勤学苦练,而且会感觉学的东西也不如专业技能的投入产出比那样有性价比,以及普遍比考研还要难的报录比。

其次是很多人也认清了现实

上岸就意味着闪耀的未来吗?哪怕一天看三遍祁厅长的纪录片,也打动不了他们了,他们知道,上岸后也是牛马,而且甚至可能是务虚的牛马,世界更加真实了。

然后是心里那股气没了

高考和考研两次“上岸”之后并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心力下降不是一点半点。我曾不止一次说过,保研是对我这种混子最大的惩罚,垃圾一样的读研生活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后遗症,就是我发现自己心甘情愿做牛马了。

最后是我不愿提及的一个点

能够在考公上岸后顺风顺水的,或者说有政治资源这个资本的人,他们在本科毕业那会儿就已经努力上岸然后好好发展了,我们总归是局外人。

#没有合适的工作,你会先找个干着,还是考公考研##什么专业适合考公#
SAGIMA经验浅谈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虽然咱也不算啥大佬,但也是踩过坑、中过招的,我要是早点知道这些……

全部评论
真正决定要考公or互联网的人,不会纠结也不会到处发帖问自己应该怎么做,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是这样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12-03 15:36 北京

相关推荐

评论
2
收藏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