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农的一线城市回流之路
十几年前,刚跟女朋友处了几个月正蜜里调油的时候我被公司从西安调到北京工作,在北京的几个月里相思病入骨,我每天到公司打开电脑之后,办公消息、新闻、代码、邮件都不看,先去招聘网站转一圈,看看有没有西安的新岗位放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蹲了几个月,终于成功跳回西安。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那叫“一线回流”。
所谓“一线回流”,就是指一线城市工作了一段时间,可能是几个月、几年甚至更久之后,漂累了或者结婚、有娃了想定居而又负担不起一线高昂房价,于是找二线城市的就业机会。
大概6、7年之前,那时的舆论是有点鄙视这波人的,认为一线混下不去那是你没本事,带点loser的意思。
但随着物价、房租等各种成本的上涨(底层其实都是房价),再加上各行各业的发展增速变慢,机会变得更少,大家发现向上的通道被锁死。
一条路,走得人少了那是特立独行,走得人多了就是潮流了。于是舆论的风向开始变化,找个二线定居的性价比其实很不错,回二线成了相当一部分大龄码农的选择。
一线定居成本让人绝望的同时,二线的机会也在越变越多。
拿软件、互联网行业来说,在杭州、南京、武汉、成都、西安、苏州,甚至长沙、郑州、重庆这些二线城市都布满了研发中心、子公司。这些研发中心和子公司在入驻、招人时会打着各种各样的幌子,但背后的动机只有两个,成本低。
在二线城市建研发中心这件事情上,走在最前面的是华为、中兴,不管二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的武研所、南研所、杭研所、西研所、成研所,还是近几年的华为OD,华为都是IT大厂在降本提效这条路线上的老师。其它公司也跟在华为屁股后面学,从二线城市的研发中心到腾讯云智、数字马力。
作为“一线城市回流”的一员,我是很佩服这个群体的:年少时怀着梦想出走,少数人借此改变命运,绝大多数人还是被各种打击之后认清现实,从对未来激情满满到对现实坦然以对,最后拿着一线挣来钱回到二线,想过上梦想中的“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最好的回流方式是进入当地的优质国企,银行、运营商、车企这些单位都算很不错的,虽然在待遇都会打个折扣,但一般来说还是稳定、不卷的。
但这类单位最大的问题就是进入门槛高,尤其近几年,互联网人才溢出,大家都去卷这些头部的优质国企,把门槛给卷得相比22年以前高出一大截,既要看学校学历、大厂履历、年龄,缺一不可。
一个小兄弟跟我说,他21年从大厂社招跳槽去了一家大型央企,到了23年收到了大厂时直接主管的简历,要应届他们一个子公司的岗位,算是他的乙方。这两个岗位待遇上的差别,配合上两个不同的年份,应该很多人能理解中间的不同。
一线城市回流到二线城市的日子也并不完美,回流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像我在面试过程碰到的下面这几位老铁就属于踩到坑里的。
一个家在重庆的名校本硕候选人,毕业之后留在北京的头部互联网大厂搞算法,正式工作入职之后就开始找重庆能接得住他那的机会,找了一年多有个小公司愿意接他,他就跳回去了,过了3个月发现小公司是个大坑,就是想着花高薪挖个人过来用几个月时间榨干之后就踢掉的,干完项目之后各种恶心他,年轻人哪受得了这种气,直接裸辞了。
一个985本科的候选人,毕业之后去了上海一家互联网大厂,刚待了满一年,西北老家省会城市新成立的一个国企来挖他,国企号称要做“大国重器”,同学信了,跳槽过去之后发现是大坑,买外面厂商的产品包个壳子卖给客户,给他的待遇兑现不了,一怒之下离职,结果大厂回不去,小厂不愿进,卡在中间不上不下,在家待业2、3个月,春节在家都不敢见人。
还有个兄弟比我小不了几岁,但经历比较特殊,我俩面试到最后都上头了,就聊起了他的经历。
他毕业之后走得挺顺,进了北京一家国字头的大型央企,稳定、不卷、有面子,还被学校邀请过去给学弟学妹们介绍就业经验。
美中不足的就是待遇不高,毕业3年涨了两千块钱,一个月到手加上公积金才一万出头,扣掉房租、生活费,所剩无几,每月还要给家里打上一千块钱补贴家用。
在北京待了几年之后,眼瞅着奔三,这个哥们儿想明白了,就凭这点工资,长安居大不易,这地方再好也根本不属于自己,打了个机会果然地提桶跑路回长沙,入职了一家本土上市公司。
无奈长沙机会太少,缺少竞争的环境之后,企业管理员工的路子太野,这个哥们儿也是享受过几年正经央企的人性化管理,有些事情实在是忍受不了就辞职了。
后面又跳槽了几次,中小公司干过,亚信、科蓝、中电金信这种不管项目还是人头只要赚钱都能接的软件厂商乙方干过。
我问他为什么要在软件厂商之间频繁跳槽?不都是干乙方嘛。他说那几次跳槽要么是项目结束了没活干要裁员,要么就是公司要求长期异地出差,给长沙的待遇其实是在一线城市干活,他舍不得自己回到长沙之后好不容易建起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只能辞职重新找工作。
听我讲了一些悲催的事情,倒也不用就此对一线回流丧失信心,只是要注意操作方法。
一个郑州的兄弟,今年整30,春节回河南老家被家里人逼着要娃,要说经济条件倒是没问题,这哥们儿毕业七、八年以来在深圳独角兽创业公司的积累攒了个几十万,已经在郑州买了房,只是哪怕把郑州当地有名的企业都扫过一遍,出价最高的那个大厂子公司给出的待遇也只有深圳的一半。
这哥们儿两口子商量了很久,决定留深圳再干几年,可以先要娃,等娃需要上学的时候再考虑回郑州。
还有个小兄弟,入职北京某大厂之后才待了半年,所在的部门就开始裁员,前途渺茫、人心动荡,每天晚上睡前再想一想远在西安一家事业单位的女朋友,抄起招聘网站开始找西安国企,用了2个月的时间成功跳槽到西安一个头部的研究所,虽然依然要加班,但待遇在西安算是性价比很不错了,关键是再也不用再担心裁员、失业,以及传说中每个大龄码农都会遇到的中年危机,最关键的是每天晚上回到家里迎接他的是女朋友早已做好的晚饭。
再说一下我同宿舍的兄弟,两口子北飘多年,北京飘着的时候就把婚结了,还生了娃,等到娃3岁多要上幼儿园的时候正好他所在的公司裁员,我这兄弟就喜提大礼包回到西安住进自己早已装修好的房子,在自己家附近几公里的地方找了个本地的制造业企业,待遇打了巨大的折扣,但可以每天早上送娃上学,晚上回家带娃读绘本,他说已经很知足了,当年毕业时可没想过自己从山里走出来的人还能在西安的高新区定居。
还有老王的故事也要讲一讲,他是我多年的老同事了,从毕业开始就一直在小公司之间游荡,最初是打工,后来赶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跟人合伙去忽悠投资人的钱创业,最近几年投资人的钱不好忽悠了,他就拉了几个人成立了一个工作室靠着以前的人脉接单子挣钱。
干了一年之后发现虽然也赚到了钱但在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反正这个模式跑熟了也不需要天天线下见面,于是几个人退了办公室各自搬回了老家,线上联系干活,营收一点没增加,每个人却都凭空多出来一大笔的收入,最爽的是一线挣钱三、四线城市花,逛个商场、游乐园都会被人当成土豪。
上面讲了一大堆的故事,这里汇总一下我对一线回流二线的几个看法;
如果一心想留二线,毕业时靠着学校学历优势,在学校所在地、家乡所在地的城市找一个优质国企是最好的。
二线城市优质国企的待遇性价比十分之高,但这条路需要厚积薄发,适合有点家底,至少可以帮衬一下搞定房子的问题。如果家里十分缺钱,可能需要有很大的定力,毕竟,看着同届的XDJM去大厂一年几十万,自己一个月到手加上公积金也就一万,说没有有落差是不可能的。
如果想去一线城市打拼,最好不要选这些大牌的国企,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来说,那是个带甜味的毒药。
这些大牌国企在一线给出的待遇比在二线高不了多少,但一线的房价、物价、定居成本跟二线不是一个段位的,等干上几年考虑结婚、定居的时候就会发现,空有一个名气,挣不了几个钱,所谓贫贱夫妻百事衰。
最好是去私企大厂,刷简历、挣钱,等到30多岁时考虑定居时再带着钱和一份刷好的简历找个二线城市,不管是进国企社招还是找个小而美的公司,手里有粮心中不慌,降薪去换一些平稳的日子。
当然了,凡事都有意外,如果有家底能解决这些基础问题,就很爽,去私企卷还是去国企半躺,请随意。这就是有钱的好处,不在于躺平还是卷,而是想躺就躺、想躺就卷,还记得那个渔夫与亿万富翁的对话么?他们本质上是不同的。
如果决定从一线回流二线了,什么时机正好呢?
回流二线走国企路线的话,最晚三十一、二就得考虑了,趁着经验丰富、年龄不大,越早越好。
因为随着中国软件和互联网领域的成熟,新领域新风口越来越稀缺,那些学校学历履历优秀的人都在走这条路,导致国企现在越来越卷。最重要的是,国企接不住高薪资,你在一线公司的级别越高、待遇越高,去二线国企打折越严重,因为国企能给出来的薪资上限比私企低太多了。
回流二线走私企路线的话,我建议等到孩子要上学的时候再考虑。
因为二线私企可选择机会太少,回去就意味着综合回报打脚踝折,不稳定、降薪、潜在的卷,而且,据我的经验来看,大厂的人选择空间大,小厂的人在一线、二线状态都差不多,已经是地板了,还能给压到地下室不成?
最难受的反而是那些中间态的,比如,履历上的企业有点知名度但又不够响亮,或者前东家给的钱多但技术其实普通,这种情况回到二线之后是落差最大的,所以回去之前把粮食备的越多越好。
以上,唠叨了一堆,但还是我经常讲的那句老话,宏观策略的分析替代不了微观决策,要不然所有搞经济学的人都成富翁了。因此,如果你有任何具体问题,欢迎私信沟通。
#牛客在线求职答疑中心##牛客解忧铺##我的求职思考#该系列文章都是作者花费大量业余时间整理、分享出来的,建议软件技术方向的同学收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