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系统简介

一、交易过程简介

A股市场,投资者必须通过经纪公司交易柜台才能连接交易所,即交易订单从客户策略服务器发至经纪公司交易柜台,交易柜台内部处理后发往交易所,交易所确认报单后发送回报给交易柜台,再从柜台发送至客户策略机的一来一回整体链路的耗时。

​​​

报单发往交易所和回报返回至策略服务器的链路是一致的。

二、证券交易解决方案

1、证券交易解决方案简介

完整的证券交易包括交易所、买方、卖方,证券交易解决方案架构如下:

2、卖方

卖方是把各种资产包装成产品并提供给市场的实体,如各大证券公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期货公司(永安期货)。

3、买方

买方是进行投资管理的实体,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对冲基金、保险公司、个人投资者。

4、供应商

供应商是为买方和卖方提供业务解决方案的产商,如恒生(公募基金)、金仕达(期货)、金证(证券)、通达信(网上交易)、同花顺(网上交易)、大智慧(个人资讯)、Wind(证券交易、资讯)。

三、交易所交易系统架构

1、深交所交易系统业务架构

2、深交所交易系统架构

3、深交所交易系统网络架构

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网络架构如下:

4、深交所交易系统特点

(1)一体化交易服务

(2)多元化的业务服务

(3)灵活易扩展的接入服务

(4)高效的行情服务

支持0.5秒1轮快照的高速行情

(5)高可用

(6)高性能

(7)低延时

(8)高容量

(9)易扩展

性能和容量水平容易扩展:

灵活支持新产品和新业务:

5、深交所交易系统接口

(1)同时提供更快易扩展的两种接口,用户可以自主选择STEP接口、二进制接口。

(2)文件交换接口,支持XML文件、ETF PCF文件。

(3) 基于新接口的新网关,如交易网关、行情网关、文件网关。

(4)基础数据扩位

6、gateway简介

交易单元指会员(证券公司)向交易所申请设立的、参与证券交易与接受监管及服务的基本业务单位。会员可以根据需要,向交易所申请设立一个或多个交易单元;不同的会员不得使用同一交易单元。交易所通过交易单元对会员进行业务管理,根据会员的业务许可范围和申请,按照相关业务规则开通或限制交易单元各项交易权限。

网关指放置在会员处、用于连接会员与交易所交易系统的软硬件设施。会员可同时使用多个网关进行报盘,但不允许使用他人的网关报盘。会员可根据需要将下属交易单元配置到网关上。多个交易单元可以同时配置在一个网关上,一个交易单元也可以配置在多个网关上。

交易所通过网关对会员的报盘流速进行总量控制。当实际报盘速率达到网关的流速限制值时,节流功能开启,超过限制值的报盘将被推延至下一时段传送。会员可根据需要申请对网关的报盘流速进行设定。深交所规定每份标准流速为50笔/秒。配置到网关上的流速必须是标准流速的整倍数。目前单个网关支持的最大流速为1000笔/秒。交易所每年会对标准流速值进行检测和必要的调整,确保会员拥有的总体流速与市场发展需要相适应。

交易参与人(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需要连接交易网关、行情网关、文件网关。

Level I行情用户(纯行情用户,高单用户)需要连接行情网关。

Level II行情用户(信息服务商)需要连接行情网关、文件网关。

基金托管行需要连接交易网关 (接收成交数据)、文件网关 (视需要)、行情网关 (视需要)。

7、交易网关

交易网关敲门机制以平台为单位,不同平台独立进行敲门在每次平台从非开放状态转到开放状态时,交易网关测量网关与撮合引擎间的网络时延,并收取(且只收取)柜台第一笔委托,根据网络时延在平台开放前提前(提前量=网络时延)上报进行敲门,如果敲门成功(即申报被接受),则正常处理后续委托,否则交易网关将立即以第一笔委托进行重试,直到敲门成功。

平台状态是“即将开放”或“开放”时柜台系统可以报单,其它状态下向网关发送的委托都会以“平台未开放”拒绝。

敲门过程中原因为“平台未开放”的业务拒绝将由网关自动处理(继续重试),不会送给柜台。

敲门过程中柜台可以继续报单,但委托将缓存在网关操作系统的缓冲区中,在成功后网关才会接收。

8、行情网关

行情网关用于提供行情服务。不同的行情信息被分为多个频道发送,市场参与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只接收指定频道的行情信息。

Level2行情的逐笔委托和逐笔成交合成一个数据流发送实时行情发布频率、行情快照买卖盘个数可按业务需求配置。

9、交易接入网络

深交所交易接入网络如下:

(1)业务:交易+Level I行情

广域接入:证券公司(10M)、基金公司(6M或10M)

托管接入:1G或10G局域网

(2)高速行情网络

业务: Level II行情(Level I行情作为备份)

广域接入:10M以上

托管接入:1G或10G局域网

(3)高速单向卫星

业务: Level I行情

交易参与人的备用通道;纯行情用户的主用或备用

(4)双向卫星

Ø 业务:交易业务数据的备份通道

10、服务功能

深交所交易时段如下:

深交所风控以及交易管理功能如下:

11、撮合引擎

交易所交易系统的核心,用来匹配买卖订单。由于撮合引擎需要匹配证券市场的所有买家和卖家的委托订单,因此撮合引擎的稳定运转对于确保交易所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撮合引擎在交易所的机房里,为了能够更快地把订单传输到交易所进行撮合,HFT公司会尽可能地把自己的主机靠近交易所的数据中心。

12、交易所机房托管

国内交易所都有自己的服务器托管中心,如上交所外高桥上证通托管机房、深交所南方中心深圳通托管机房、上交所金桥托管机房。只有证券、期货公司可以向交易所租用托管机房机柜。证券、期货公司通过提供机柜、购买设备、购买或租用软件为其客户提供服务。高端程序化交易团队通常自购设备或指定硬件配置由证券、期货公司采购,经证券、期货公司同意,放到租用的机柜内进行交易。

Co-location适用于低延时交易用户。HFT公司或自营交易团队可向证券公司或期货公司申请机柜和网络资源,将交易主机与交易所的交易主机在物理距离上尽可能近地放置在一起。

交易所提供的托管机房受制于场地及电力所限,一般资源容量有限,常常供不应求。

四、量化交易系统架构

1、交易系统简介

在美国电子交易网络中,投资者可以用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通过经纪商中介来参与交易,也可以通过交易市场直连(DMA)等方式,跳过经纪商中介,直接参与ECN等电子交易网络,或者通过各种证券交叉网络来选择匿名性更高的交易执行。在交易执行过程中,订单管理系统(Order Management Systems,OMS)和订单执行管理系统(Execution Management System,EMS)在整个交易网络中起着重要作用。

OMS(订单管理系统)是所有买方投资者交易活动的中枢,专注于提供投资者电子的交易能力,用来让投资者管理和记录其电子化交易活动,被买方投资者用来很好的与其经纪商交互,特别是基于FIX(Financial Information Exchange)的交易记录管理系统。随着交易技术的发展,Direct Market Access(DMA)的引入、算法交易及订单路由(Order Routing)的出现,买方交易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更侧重于管理交易执行过程而非仅仅有交互和记录功能的系统,解决方案就是随后出现的EMS(订单执行管理系统)。EMS专注于增强经纪商在直接市场(Direct Market)、算法交易等方面执行电子交易策略的功能,即通过内嵌的算法交易引擎,利用ECN、Crossing网络等项,找寻多元交易选择,从而发掘更全面的流动性来源。

随着市场的发展,执行管理系统和订单管理系统有互相靠拢的趋势,EMS和OMS也逐渐具备了对方系统的部分功能。

2、交易系统分类

目前EMS/OMS系统分类如下:

(1)OMS。

多数买方机构并不非常需要高级执行管理能力,且已有的订单管理系统已经满足所需要的功能,因而部分买方机构仅在OMS订单管理系统上运作。

(2)EMS

部分机构选择EMS,高级的执行管理能力和速度是平台的关键决定因素。积极交易策略的对冲基金多数使用EMS。

3)基于FIX整合的EMS/OMS

整合EMS和OMS的平台,客户可以在EMS上管理所有的执行功能,但依赖OMS来进行基本的订单管理、验证和结算等。

4)完全整合的EMS/OMS。

在长期来看,更稳定的交易执行平台必须完全整合EMS和OMS。但鉴于代码层整合及数据流协调等诸多方面的复杂性,整合并不容易。

OMS(Order Management System)是订单管理的核心业务系统,典型案例是各大证券公司的大集中系统。

EMS(Execution Management System)是提供更多订单类型和订单执行的核心业务系统,是OMS的强助力。

PMS(Portfolio Management System)是提供对客户的资产组合分析的系统,提供如资产报告、交易报告、组合分析、盈利分析、风险分析、交易行为分析、账户诊断、风控与合规等功能。

POMS(Portfolio and Order Management System)是PMS和OMS结合的系统的统称。

3、量化交易架构

优秀的量化交易系统拥有最快接收行情数据线路、最快数据处理与读取能力、最好的策略软件、最快的交易通道,每个环节缺一不可。

4、欧美证券市场交易系统实践

目前,欧美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大多根据自身需求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易执行系统。根据交易频率和投资策略的复杂度可以把机构的对OMS及EMS的选择很好地划分出来。使用较复杂的交易策略,如统计套利、高频黑匣子(Black Box)等交易频繁的机构,通常偏好使用EMS;仅使用简单交易策略,如仅买入持有、关注全球宏观等且交易不频繁的机构,通常仅需要OMS即可;长期投资,特别是多数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偏好OMS;对冲基金,特别是使用高级交易算法和策略的对冲基金,则多倾向于EMS。

五、交易执行策略

1、交易执行简介

在证券投资活动中,交易执行是最基本的行为。不论组合交易还是复杂的套利策略,最终均会以基本的买入或卖出实现。随着资产管理规模的不断增加,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在不惊动市场的前提下买进或卖出大额证券从而承担较低的交易成本并避免市场的异常波动,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和证券监管当局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算法交易(Algorithmic Trading)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算法交易技术将交易执行的目标以金融数学的方式转化为特定的策略模型,并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将证券订单指令流予以计算机化(程序化、算法化)且以恰当的模式进行交易执行,以期获得较高执行质量。

在成熟市场,算法交易的用户包括经纪商、对冲基金、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以及公司中有自己算法交易系统的自营交易部门。

2、交易成本

证券投资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可分为外生成本和内生成本两部分。外生成本包括佣金、印花税等,由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制定收费比率,一般在股票实际交易前就可以确定大小;内生成本是指股票成交过程中受到市场条件、执行情况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成本,也称为交易执行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和冲击成本两部分。冲击成本指订单交易行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当订单规模等于或者小于最优报价档位(即最优卖档或最优买档)的市场深度时,订单能够在最优买价或卖价上执行;当订单规模超过最优报价档位(即最优卖档或最优买档)的市场深度时,订单的交易会使市场价格向不利于交易者的方向变化。因此,订单的交易数量越大冲击成本也越大。机会成本指从投资者下达订单开始到订单执行完毕(或者最终没有执行而撤单)时间内的价格风险。由于新信息的进入、投资者情绪、临时流动性缺失等因素的影响,证券价格波动会导致订单执行价格相对订单下达时存在一定差别,即为订单的机会成本。

外生成本的收取大多实施固定手续费制度,投资者每笔交易所需外生成本是非常明确的;而市场条件的不确定及执行情况的内生性引发的交易不确定性使交易执行成本具有隐含性,往往导致许多投资者在观念上及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外生成本视为交易总成本而忽视了交易执行成本的存在。

根据ITG公布的以交易执行损失(IS)方法衡量的主要证券市场交易执行成本情况,在2012年第二季度,世界主要市场的内生成本占交易总成本的84%,而外生成本仅占16%,表明在海外成熟证券市场交易过程中由机会成本和冲击成本构成的交易执行成本在总成本中的重要性。

3、交易执行策略基本框架

投资者的需要权衡选择即时交易还是延期交易,确保选择恰当的执行策略使交易成本最低。对大额交易需求,需要在制定执行策略时深入讨论需要在多久的时间内执行完毕,每次执行多大的头寸。

投资者可以通过一次性交易或拆分订单的方式完成大额交易。在选择前者时,大额交易很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导致实际成交价格向不利的方向变动,机构投资者需要承担较高的市场冲击成本;在选择后者时,虽然可以有效降低对市场的冲击,但大额交易全部完成的交易时间往往较长,机构投资者必须承担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即承担较高的机会成本。为此,机构投资者必须在不同执行策略引起的市场冲击成本和机会成本中做出权衡,选择符合自己风险偏好、效用最大的执行策略,即采取何种交易策略以及如何确定分割订单的规模。

假定某个机构投资者考虑在时间(0,T)之间买入或卖出头寸大小为X的股票(买卖均可,以卖出为例)。机构投资者在初始时刻的头寸大小为X,T时刻剩余头寸为0。设每个时刻点的交易头寸为xi,序列表征了一种交易执行策略。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存在无数种不同的交易执行策略,以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持有的头寸大小的坐标体系来表征整个执行过程。假定在卖出过程中不能买入,那么每个执行过程可以表征为一条连接(0,X)点与(T,0)点的下降轨迹曲线。

投资者在不同的执行策略下面临着不同的风险与收益选择,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会选择不同的执行策略。对于风险中性投资者而言,只关心交易过程中执行成本的大小,而不管执行过程面临的风险,交易时可能更倾向于将交易时间拉长,拆分订单更细,以避免对市场的价格冲击,其可能会选择匀速平均的执行策略C;极度厌恶风险的投资者不愿承担哪怕极小的价格风险,其会选择执行策略A,交易一开始就全部卖出,将不确定性削减到最小;对于极度偏好风险的投资者,将会选择执行策略E。而对于其他风险厌恶的投资者而言,投资者会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恰当的执行策略。

4、交易执行策略的方法

恰当地选择执行策略是投资者在交易时能否顺利进行的核心和关键。在电子化交易中,执行策略的选择更多地体现为算法交易策略的选择和使用 。具体表现为,投资者利用计算机算法决定交易下单的时机、价格乃至最终下单的数量与笔数等,通过将大额的交易分解为若干笔小额的交易,以便更好地管理市场冲击成本、机会成本和风险。随着交易技术的发展及执行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交易执行的算法交易也在不断发展:

A. 第一代算法交易策略

最初的算法交易要解决的问题是计算机能替代人工下单,以实现每隔一段时间就按照某种模式下达交易指令的目的,主要实现订单提交的功能。如在国际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VWAP)、时间加权平均价格(TWAP)。

B. 第二代算法交易策略

第二代关于交易执行的算法交易策略始于投资者对最优执行策略认识质的变化。第二代算法交易策略已经开始关注如下问题:在确定的交易执行期,如何分配各时点的执行头寸才能使交易成本最低?若按照类似VWAP或者平均策略那样的每个时刻均参与交易,如何决定交易的执行期,是一天,还是一个周,在执行快慢中如何选择权衡? 总的来看,此类算法不会根据市场的状况主动选择交易的时机与数量,而是按照一个既定的目的进行交易,因而也被称为被动型算法交易,或者结构型算法交易。如在国际市场上使用较多的到达价格(Arrive Price)策略、执行损失(Implementation Shortfall)算法。

C. 第三代算法交易策略

第二代算法交易策略认为市场是平稳及可预测的,一旦根据模型和数据获得执行策略,不管流动性及其它的市场条件的变化,交易一般不会偏离预定轨迹。但在实际情况下,基于历史数据的模型无法对一些极端市场情况加以考虑,这使得投资者期望在市场条件发生变化时,交易执行策略能够进行自适应调整。因此,在行业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随着价格运动而改变执行迫切度的主动性策略。除了考虑第二代算法交易策略关注的如何降低执行成本和价格风险外,这类自适应交易算法把关注的重点转向了价格趋势预测。例如,投资者如判断市场价格在向有利于方向运动时就推迟交易的进行,反之则加快交易的速度;当市场价格存在较强的均值回归现象时,投资者能够抓住有利的偏移。

目前,最常见的算法交易策略包括VWAP、TWAP、Target Volume、Arrive Price,在大多数经纪商的系统中均提供。此外,还有一些机构为客户量身定制的策略。例如,隐身( Stealth )、游击队、狙击手(Sniper)、嗅探器(Sniffer)等。现有海外机构投资者的算法交易系统而言,一部分机构投资者的算法交易系统需要提供自定义参数。例如,需要交易者自定义执行的数量、执行的方式、选择的算法交易策略、交易起止时间、参与的交易量比例等,这些参数的设定决定了交易系统对该笔交易的执行情况,比如Instinet的Execution Experts对VWAP策略的设定(见图3)。同样,有部分机构投资者能够完全将自身研发的最优交易执行策略完全内嵌到交易系统中,例如海外著名交易执行服务提供经纪商ITG公司ACE系统的最优执行策略等。

随着执行策略的研究深入和完善,算法交易策略已被对冲基金、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以及其它机构交易者广泛使用,各大经纪商或第三方交易服务商纷纷开发出嵌入算法交易的管理系统,并在美国绝大多数的经纪商或第三方交易执行服务商中均得到了应用,如美银的Electronic Algorithmic Strategy Execution (EASE),巴克莱资本的LME系统, 摩根斯坦利的Benchmark Execution Strategies (BXS)等。根据服务提供商对使用这些系统的客户的分类统计,在证券交易经纪商(Broker/Dealers)、对冲基金(Hedge Funds)、共同基金(Mutual Funds)、自营交易部门(Proprietary trading desks)四类客户中,比例最高的多数为对冲基金及共同基金,在绝大多数的服务提供商中超过一半多的客户来自于这两类。随着算法交易服务商队伍的扩张规模较大的投资银行、经纪商每年都会投入不菲的研究经费,用于开发更为迅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算法,以拉开与同业竞争对手的差距。而那些小机构则很难承担巨额的研发费用,不得不向大机构购买算法。

5、A股证券市场交易执行策略实践

交易执行在A股证券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操作中,交易执行的应用较少,程序相对简单,风险基本可控。A股证券市场的交易执行特点如下:

(1)以人工下单模式为主,交易执行下单为辅,但交易执行下单占比呈递增趋势。

自2009年以来,交易执行逐步引入国内证券市场,得到了市场参与者的重视。

在基金方面,截至2012年底,国内基金公司共73家,绝大部分的柜台系统为恒生03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嵌入瑞银证券和国信证券的算法交易模块,包括华夏、嘉实、易方达、博时、南方等20家基金公司购买了交易执行技术系统,并在实际交易中利用交易执行进行交易。一些管理规模较大、交易量较多的基金公司采用交易执行进行交易的比重不断提升。例如,华夏、嘉实、工银瑞信等公司的股票交易量中约有15%至25%由交易执行完成。从我们之前对基金交易执行成本的分析结论就进一步表明交易执行占比在逐步增加。

在券商方面,国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等纷纷开始开发交易执行策略。在2009年7月,瑞银证券利用交易执行在QFII业务方面开展机构客户经纪业务,交易执行在瑞银证券正式启用,目前瑞银证券的交易执行的交易量已占交易总量的80%。国信证券的交易执行服务在2010年在彭博系统正式上线,成为本土券商中第一家在彭博系统中推出针对A股市场算法交易服务的证券公司,全球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遍布各大金融机构的彭博终端选择使用国信证券算法交易服务参与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与交易。中信证券在2012年选择Progress软件公司Apama算法交易平台,为机构投资客户提供包括交易执行在内的低延迟高频算法交易策略。广发证券在2012年则选择美国StreamBase和Thomson Reuters合作提供的一个算法平台来开发交易执行策略。

(2)交易执行技术程序简便,应用对象有限

以基金行业为例,基金公司目前采用海外市场较为成熟并且相对简单的交易执行模型,如交易量加权平均价格(VWAP)、时间加权平均价格(TWVP)等,对于其他一些诸如执行差额(IS)等改进算法的应用较少。在应用对象方面,目前交易执行主要应用于流通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以及波动性较小的股票。由于交易执行技术在国内应用时间不长,具体效果有待检验,对于波动性较大的中小盘股,基金还是以人工下单为主。

(3)交易执行优势出现,但尚未完全显现

尽管国内交易执行优势已经出现,但尚未完全显现。原因在于,我国部分交易制度的缺失限制了交易执行的发展,这进一步阻碍了交易执行优势的完全显现。具体而言,交易执行在我国面临的限制包括:

A. T+1交易制度。我国股票市场目前采用T+1的交易制度,而算法交易一般需要进行大量的日内交易。T+1交易机制无疑会带给以高频交易为主的算法交易者带来极大的阻碍。

B. 交易费用较高。我国股票市场的交易费用较其他国家或地区更高,特别是股票交易存在单边成交金额0.1%的印花税,对算法交易来说影响更大。

C. 数据存在高延迟问题。我国股票市场中存在数据延迟问题,这会制约算法交易的顺利进行。目前,在股指期货市场中的行情信息为实时揭示,而我国股票市场中一般的行情揭示为5秒/次,Level2的行情揭示速度也仅为3秒/次。因此,目前股票市场数据存在高延迟情况,这不利于专业型投资者进行算法交易。

若上述问题解决后,随着交易技术的复杂化和交易频率的增加,交易执行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机构投资者将更为重视交易执行,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将此技术付诸实施

六、交易执行过程

1、交易执行过程简介

交易系统网络仅仅是投资者具备交易执行的硬件保障,投资者对于交易执行过程的应用手段及策略选择等软件保障同样重要。在欧美成熟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交易执行过程通常分为交易前计划(Pre-Trade Strategy Plan)、交易执行过程监控、交易后分析。

2、交易前计划

在决定交易的具体任务后,投资者需要对交易执行进行以下分析:

(1)交易执行标的分析(Identifying Potential Outliers)

投资者首先对组合的交易执行标的进行分析,充分获得执行标的历史执行特点,以识别出潜在的需要特别考虑的标的。例如,需要识别出那些流动性很差、很难交易的证券、具有较大的执行成本或者占较大比例的日均交易量的交易等。

(2)流动性来源及交易方式的选择

在识别交易标的执行概况后,投资者需要对标的证券的流动性来源进行分析,以选择恰当的执行系统等。以ITG为例,对高流动性的股票,可以使用ITG以交易量为基础的策略Horizon smart server;对流动性不好的股票或者相对日均交易量而言头寸比例过大的交易,可以人工去寻找流动性池(Liquidity Pools)或者通过大宗交易的配对系统(Block-Matching System),即ITG的POSIT等。

(3)执行策略的选择

执行策略在行业实践中表现为各种算法交易策略,即按照设定的形式执行将大额的交易分解为若干笔小额的交易,以便更好地管理市场冲击成本、机会成本和风险。市场上不同机构开发了大量不同形式的算法交易,各种算法交易都有各自的特点,算法交易的选择重点是投资者的需求,并不存在一种任何情况下最优算法交易策略。

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交易风格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特点均会影响执行策略的选择。有些投资者可能交易非常迫切,在交易中将大部分执行在上午便完成,而其他投资者可能就非常有耐心,选择在较长的时间内慢慢执行;不同的投资者还有各自不同的交易成本标杆,例如指数基金可能希望购买的价格尽量接近收盘价。此外,在交易的过程中,如果股票的价格或者成交量发生了变化,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也可能会随之改变,这些都是影响算法交易选择的因素。因此,选择恰当的策略来执行各种不同的交易,需要从股票特点、市场的条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等出发,基于历史参数对各种策略进行绩效评估比较,以选择最匹配的策略来执行。

3、交易执行过程监控

在交易开始后,可能会有不可预料的事件或信息发生,从而改变执行交易的设定,影响交易执行的表现。如果构成策略执行的各种影响因素发生了变化,投资者需要改变执行策略来应对突发变化。例如,基于交易量分布的策略对影响交易量分布的信息或事件非常敏感,在交易执行过程中市场公布了可能导致交易量大幅变化的信息时,如果投资者不及时改变执行策略,可能会使交易策略面临灾难性的结果。

因此,投资者需要监控系统来评估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事件发生后对执行策略的影响程度。简单的交易量信号和实时的最优买卖价差等指标均能帮助投资者较好地应对执行策略过程中的信息事件。

4、交易后分析

交易执行完毕后,投资者需要对交易执行质量进行评估,即通过对预定目标的估算执行成本与实际执行成本的差价进行识别分析。对差价的分析可以让投资者明白执行成本出现变化的原因——是市场条件的剧烈变化,还是执行策略选择上的不恰当。例如,若使用VWAP策略来交易低流动性的股票,可能产生大的差价,因为低流动性的股票的交易量模式很难去准确预测,会影响VWAP策略的执行质量,而交易后的分析通常会识别出不合理的差价。交易后的分析对交易执行的反馈非常重要,从其中得到的分析结论会影响未来交易执行的选择。​

推荐参考学习资料:

量化IT技术专栏

QuantFabric开源量化交易系统

#交易系统##量化交易##高频交易#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投递中国信科-数据所(兴唐公司)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2 20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