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高频面试题详解》4.5:模型融合:迭代法(二)
点击上方卡片链接就可以进入专栏,专栏右上角有订阅选项,欢迎大家订阅~
前言
大家好,我是鬼仔,今天带来《机器学习高频面试题详解》专栏的第四章中模型融合第三部分的内容:迭代法,基于迭代的经典方法有三种:boosting、stacking和blending,前面已经讲解了boosting算法,今天讲后面两种算法。这是鬼仔第一次开设专栏,每篇文章鬼仔都会用心认真编写,希望能将每个知识点讲透、讲深,帮助同学们系统性地学习和掌握机器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鬼仔的专栏~
目前这篇是试读,后续的文章需要订阅才能查看哦,专栏预计更新30+篇文章(只增不减),具体内容可以看专栏介绍,大家的支持是鬼仔更新的动力!
本文大纲 |
|
一、原理 |
1. Stacking算法 |
2. Blending算法 |
|
二、面试真题 |
1. 请列举 Stacking 方法的主要优点和缺点,并解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克服其中的一些局限性? |
2. 在构建 Stacking 模型时,一般会选择简单的元学习器(如线性回归 LR 或随机森林 RF),为什么? |
|
3. 请比较 Blending 算法与 Stacking 算法的异同,并解释各自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劣? |
|
4. Stacking 算法在训练基模型的时候为什么需要交叉验证? |
|
5.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防止Stacking算法过拟合? |
一、原理
1. Stacking算法
Stacking算法首先训练多个基模型,然后使用这些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输入,训练一个新的模型(称为元模型或次级模型)。这个新模型用于组合基模型的预测结果,从而提高整体的预测性能。
Stacking算法可以在多个层次上进行,即可以使用多个元模型来组合基本模型的预测结果。单层Stacking和双层Stacking的示意图如下:
为了防止过拟合,Stacking算法都会利用K折交叉验证来训练基模型,以某比赛的方案为例:
2. Blending算法
Stacking方法中基学习器和元学习器都是使用相同的训练集进行训练(虽然输入特征X可能不同,但标签y是相同的),这可能导致信息泄露和过拟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lending算法将训练数据集划分为两部分,使基学习器和元学习器使用不同的数据进行训练。
具体来说,Blending算法首先将训练数据集划分为两部分:训练集(例如,占90%)和留出集(例如,占10%)。训练集用于训练基学习器,而留出集用于训练元学习器。基学习器在训练集上进行训练后,会在留出集上进行预测。这些预测结果作为输入特征,与留出集的真实标签一起用于训练元学习器。
Blending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二、面试真题
1. 请列举 Stacking 方法的主要优点和缺点,并解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克服其中的一些局限性?
1)优点:
- 高准确性:Stacking 方法通过组合多个基学习器,利用元学习器对它们的预测结果进行融合,从而提高整体模型的准确性。
- 利用多样性:Stacking 能够充分利用多个基学习器的多样性,可以同时使用不同类型的模型,提高泛化能力。
- 鲁棒性:由于 Stacking 方法综合了多个基学习器的优势,使得模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不容易受到单个基学习器性能波动的影响。
2)缺点:
- 训练复杂度:Stacking 方法涉及多层训练过程,需要训练基学习器和元学习器,计算复杂度较高。
- 过拟合风险:由于 Stacking 方法涉及多个模型的融合,如果基学习器或元学习器过于复杂,可能导致过拟合。
- 可解释性差:Stacking 方法结构较复杂,涉及多个模型的组合,使得模型的可解释性相对较差。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克服 Stacking 方法的局限性:
- 降低训练复杂度:使用并行计算、GPU 加速等技术提高训练速度;或者选择不同类型的基学习器和元学习器,以平衡模型性能和计算成本。
- 避免过拟合:选择简单的基学习器(如浅层决策树)和元学习器(如线性
剩余60%内容,订阅专栏后可继续查看/也可单篇购买
专栏作者曾在校招期间拿到包括字节、微信和华为等多家大厂的SSP offer,该专栏主要是为了帮助同学们系统性地学习和掌握机器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专栏详细地整理了各大厂的算法岗面经,力争深入浅出地讲解重要知识点,适合人群为准备校招或者实习,且目标岗位为算法岗、数据挖掘岗或者数据分析岗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