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运营不得不看的文章,给你的校招助力
原谅我的标题党,无意间打开了牛客网,看到很多人在找实习和校招的路上挣扎,想起了曾经的自己,希望输出些内容可以帮助到你们。说说我吧,21年海归初次校招,当时只有大二的一段水实习以及校园的社团和项目经历,最后除了一家咨询公司的offer颗粒无收。后来向学校申请21年年末毕业,保住了应届生的身份,进入了脉脉做产运,在22年秋招拿到了几个大厂和电商小厂的运营offer。这篇文章最适合谁看?最适合在产品经理和运营之间犹豫不决的你,最适合至今0 offer的你,还有实习的你。
产品和运营的区别是什么?
产品经理解决目标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痒点,不同的业务类型影响产品设计的思路,如社交类产品除了常规的渠道,引流和跟数据打交道外,可能也需要经常通过制造一些事件,话题,传播等来完成拉动;工具类产品则较为注重效率和体验。而运营则是对业务目标进行拆解,通过优化或者创新的方式促成业务目标的达成,不同的运营岗位职责不同,但方法论是相似的,工作内容上也有业务的区分。 在业务流程上可以理解为产品经理先设计产品,然后前后端研发落地,最后运营负责推广并跟提供优化思路给产品经理,可以说产品和运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
举个例子,探探的一个产品为了在用户注册时收集更多的用户数据以方便用户匹配,设计了带有聊天性质的注册页面,研发落地后,运营则需要检测它的落地是否有助于注册率和匹配率的提升,这时候运营就可以通过小规模用户投放,观测注册率等指标并配合用户调研等方式,在数据和调研中观察落地的新功能还有那些迭代的空间,如措辞是否合适,收集用户信息的问题是否过多或让用户觉得冒昧。
产品和运营那个更适合我?
分享些个人的愚见:
从能力上,产品更适合逻辑清晰,沟通能力,且热爱创新的小伙伴。产品面向的不单只有用户,还有研发和运营,没有点逻辑能力很容易被人带着走,自己提的需求可能都没法落地。运营则适合观察能力好,执行力和数据能力强的小伙伴,发现业务提升空间是首要。
从金钱上,同一个公司的产品总体确实比运营高,空间从几千到几万都有,但也有面试表现优秀的运营拿到了比产品更高的offer。
无论选哪个,都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合适和自己喜欢的,产品和运营都有可能成为产品总监,刚入职场最关键的是培养个人能力,并了解自己区别于同级运营的绝对优势。
为什么0 offer?
第一次校招失败的经验还有跟当时校招认识到的小伙伴聊天,给了我启发:
学历是敲门砖,985,211和QS前100学校毕业就很有帮助了。毕竟应届生在逐年增加,大厂的HR在每日看到的校招投递成百上千,这时候通过学历做快速筛选是最简单的。至于要不要读研,可以回归到竞争性这个观点上,投产品的人多,运营相较少,我觉得投产品的话可以试试,运营则是非必须的。
俗话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句话也可以应用到运营上,所以实习经验才显得珍贵。说白了就是产品和运营的方法论很多,从书和视频都可以自己学习到,但为什么用以及怎么用,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实践是很难得出来的。校招面试中看重的经历依次为,实习>>项目>校园社团,没有实习经历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就会少。实习的公司上不一定非得字节,阿里等大厂,首选知晓度高的。
投递时间很总要,越早开始越好,一般秋招岗位,7月就开始,而春招岗位,1月就开始。第一次校招的时候,我没有抓住秋招的机会,春招我也是3月才开始,这时候所剩的岗位不多了,而且我的经历少,对运营的理解也不深,好不容易等来的字节,滴滴等面试机会也是一两轮游。早点开始也可以了解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方便调整投递策略和简历的呈现形式。个人不建议一份简历海投,没有诚意,要么每个公司根据JD输出一份特定的简历,要么找跟自己经历和能力高度匹配的。
简单说一下策略。第一次校招的时候,我产品和运营都有投,但校招中每个公司可投递的岗位是有限的,有的是2个,有的是一个,而且很多公司官网的简历系统比较死板,基本上只允许一份简历存在,最后HR看到的是同一份简历,产品和运营都有投,你的竞争力就会降低了,建议是在实习中了解自己更适合产品还是运营,而不是校招才开始,另外同一个公司尽量投递同一类岗位。最后,投放的渠道可以多一些,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首选官网,其次是******等app。
还在实习?
如果不是应届生,那就大胆去试,毕竟你还有试错的机会。如果你是应届生,就得好好权衡实习和校招之间的关系,我个人认为两项应该同时进行,实习有转正机会且领导认为你表现得好,就应该放更多的经历在实习,如果了解到没有转正机会,或者对实习的工作不感兴趣,则放更多的精力在校招。
最后,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有用,就点个赞。
#投递实习岗位前的准备##牛客在线求职答疑中心##牛客解忧铺##没有实习经历,还有机会进大厂吗##如何一边实习一边秋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