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分布式锁

Redis分布式锁的底层原理基于Redis单线程的特点,利用了Redis命令的原子性和Lua脚本的特性来实现分布式锁。具体的实现方式如下:

  1. Redis分布式锁的关键是利用setnx命令实现原子性的加锁操作。当客户端要获取分布式锁时,它会尝试使用setnx命令来向Redis服务器请求加锁。如果setnx命令返回1,表示加锁成功;如果setnx命令返回0,表示加锁失败,其他客户端已经获取了锁。
  2. 如果客户端获取到了分布式锁,它需要设置一个过期时间,以防止因为某种原因导致锁无法被释放,从而导致死锁的问题。可以使用expire命令或者set命令来设置锁的过期时间。
  3. 当客户端释放锁时,它需要使用del命令来删除锁。但是由于锁可能被其他客户端获取,为了避免误删其他客户端获取的锁,客户端需要在删除锁之前先检查锁的值是否和自己加锁时设置的值相同,如果相同,才可以删除锁,否则认为锁已经被其他客户端获取,不能删除锁。
  4. 为了避免客户端在获取锁之后发生故障或者网络问题,无法正常释放锁,导致锁无法释放的问题,可以使用Lua脚本来实现释放锁的操作。Lua脚本可以将获取锁和释放锁的操作合并到一起,从而保证原子性和一致性。

以上就是Redis分布式锁的基本实现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Redis的单线程特点,分布式锁的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高并发场景下需要考虑一些优化措施,例如使用Redlock算法、限制锁的持有时间、使用批量操作等,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Redis命令之所以是原子性的,是因为Redis是单线程的,每个Redis命令都会在执行期间完全独占CPU,不会被其他命令或者其他线程所干扰。这种单线程的执行方式使得Redis的每个命令都可以保证原子性。

在Redis中,每个命令都是由多个操作构成的,例如读取、修改、删除等。每个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即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例如,在Redis中使用set命令设置一个键值对时,set命令会将值设置到对应的键上,并返回执行结果,这个过程是原子性的。

在实际应用中,原子性是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条件之一。Redis的原子性保证了每个命令的执行结果都是可靠的,并且每个命令之间是互相独立的,不会发生干扰和竞争,这使得Redis在高并发、分布式环境下得到了广泛应用。

分布式锁的两种问题:

第一种问题:锁过期,删除锁,把别人的删了

第1条线程拿锁进去访问数据库,突然该线程发生了意外,等待时间较长,直到过期时间到了(锁释放,第2条线程拿锁进入访问)!突然:第1条线程复活,访问数据库出来,删除锁(此时把第2条线程的锁给删除了)

请设计方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防止误删别人的锁?

第二种问题:get到key锁相等UUID的value(允许删锁),锁过期,删除锁,把别人的删了。

在一个问题的基础上,使用UUID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在删除锁的时候!

假设第1条线程get到value值是自己的(可以删除锁),但正在做判断if的时候,锁刚好过期,锁释放!锁一释放,第2条线程就拿到锁了。

这时第1条线程做完if判断了,进入删除锁,又把第2条线程的锁删了!!!

在Spring中使用Redis分布式锁可以借助于RedisTemplate和setIfAbsent方法来实现。

首先,我们需要注入一个RedisTemplate对象,用于执行Redis命令:

String lockKey = "lock:mylock";
String requestId = UUID.randomUUID().toString();
Boolean locked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IfAbsent(lockKey, requestId, Duration.ofSeconds(10));
if (locked != null && locked) {
    // 成功获取到锁,执行业务代码
} else {
    // 获取锁失败,抛出异常或者等待重试
}

RedLock和Curator都是用于实现分布式锁的开源库,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可靠地实现分布式锁。

RedLock是由RedisLabs公司开发的一种分布式锁算法,它使用多个Redis实例来实现分布式锁。具体来说,它会在多个Redis实例上依次执行setnx命令来获取锁,并在一个大多数(quorum)的Redis实例上执行del命令来释放锁。这种算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了单点故障、网络分区、锁竞争等问题,并且具有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Curator是Netflix公司开发的一个分布式应用开发框架,其中包括一个分布式锁的实现。它可以基于ZooKeeper来实现分布式锁,使用ZooKeeper的临时节点和watcher机制来实现分布式锁。具体来说,它会在ZooKeeper上创建一个临时节点,并使用setData操作设置数据,如果操作成功,则认为获取到了锁,否则就注册一个watcher,等待锁释放。当锁被释放时,它会接收到watcher通知,并再次尝试获取锁。

这些分布式锁的开源库在实现分布式锁时,考虑了更多的问题,例如锁竞争、网络分区、死锁、锁的自动续期、锁的重入等等,同时提供了更加高级、稳定、安全的分布式锁实现方案。因此,对于高并发、高可用的分布式系统来说,使用这些分布式锁的开源库,可以更好地保证分布式锁的正确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竞争条件和死锁问题。

Redis事务的底层原理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 事务队列:Redis事务实际上是通过将一系列命令打包成一个事务,并将该事务加入到一个事务队列中来实现的。Redis会先将事务中的所有命令存储到一个事务缓存中,等待执行。当用户显式地执行EXEC命令时,Redis会将该事务缓存中的所有命令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执行,并将执行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2. 预执行阶段:当用户通过MULTI命令开始一个事务时,Redis会开启一个预执行阶段。在该阶段,Redis会将用户发送的所有命令按照先后顺序存储到一个事务缓存中,但并不会真正执行这些命令。同时,Redis会返回一个QUEUED响应给客户端,表示该命令已经被加入到事务队列中。
  3. 执行阶段:当用户通过EXEC命令提交事务时,Redis会进入执行阶段。在该阶段,Redis会按照用户提交事务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事务队列中的所有命令,并将执行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如果在执行阶段中出现了错误,Redis会回滚事务,并将错误信息返回给客户端。

需要注意的是,Redis事务的执行并不是像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事务那样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等特性。Redis事务虽然可以将多个命令打包成一个事务,但是这些命令并没有在执行之前被锁定,也没有在执行时被锁定,因此可能会出现并发修改的问题。因此,在使用Redis事务时,需要注意保证命令的原子性,以避免出现竞争条件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Redis中的锁机制采用了基于单线程的事件驱动模型,通过事件轮询器(如epoll或select)等机制来保证并发操作时的线程安全。

对于单个Redis命令的执行,Redis是串行处理的,即同一时间只有一个命令被执行,因此不需要对命令执行过程进行加锁。而对于并发操作,Redis使用了内部的锁机制来保证对共享资源的原子性访问,避免了竞争条件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具体来说,Redis会在操作共享资源之前先对该资源进行加锁,然后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再解锁。在操作共享资源期间,如果其他线程也需要访问该资源,就需要等待该资源解锁后再进行访问。这样,就能够保证对共享资源的访问是线程安全的。

Redis中的锁机制主要有两种:基于线程的互斥锁和基于事件驱动模型的事件锁。其中,基于线程的互斥锁主要用于保护共享数据结构的访问,而基于事件驱动模型的事件锁主要用于保护事件处理器的访问,例如在事件轮询器中对事件的处理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Redis时,用户不需要手动加锁或解锁,Redis会自动进行加锁和解锁操作。用户只需要按照Redis的API文档使用命令即可,Redis会自动保证其线程安全性和并发性。

select和poll都是Linux系统提供的I/O多路复用机制,主要用于同时监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读写事件。

两者的不同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可处理的文件描述符数量不同。select所能处理的文件描述符数量有限,一般不超过1024,而poll则没有这个限制,可处理的文件描述符数量较大。
  2. API接口和实现方式不同。select和poll在API接口和实现方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select中使用fd_set集合来存放待处理的文件描述符,每次调用select时需要将待处理的文件描述符放入fd_set集合中,而poll使用pollfd结构体来描述文件描述符及其事件,并将所有待处理的文件描述符的信息存放到pollfd数组中。

总的来说,两者的目的和使用方式类似,都是用于同时监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读写事件,但在处理大量文件描述符时,poll比select性能更好,而且没有处理文件描述符数量的限制。

poll和epoll是Linux系统中两种常用的I/O多路复用机制,它们都可以用来处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I/O事件。

poll是最早出现的I/O多路复用机制,它是基于轮询的方式进行事件检测,每次检测都需要遍历整个事件表来查找是否有事件发生。而epoll则是基于事件通知方式进行事件检测,只有当事件发生时才会通知应用程序,避免了轮询的开销。

具体来说,poll和epoll的区别如下:

  1. 数据结构不同:poll使用的是一个pollfd数组来存储事件,每次调用都需要将所有的事件遍历一遍;而epoll使用的是一个event结构体,通过红黑树来存储事件,可以通过事件ID快速查找到对应的事件。
  2. 效率不同:由于poll需要每次遍历整个事件表,因此在事件较多的情况下会有性能瓶颈,而epoll则可以通过事件通知方式进行事件检测,不需要遍历整个事件表,因此性能较好,尤其是在并发连接数较大时表现更加明显。
  3. 可扩展性不同:poll在每次调用时都需要重新传入事件数组,而epoll可以通过epoll_ctl()函数动态添加、修改、删除事件,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

总的来说,epoll相比poll在处理高并发连接的性能和效率上更具优势。因此,在现代网络编程中,epoll已经成为了I/O多路复用的首选机制。

在Redis中,可以通过Lua脚本实现多命令的原子性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将多个命令封装在一个Lua脚本中,通过Redis的EVAL命令或EVALSHA命令执行这个Lua脚本,以实现多个命令的原子性操作。

Lua脚本可以通过Redis的脚本命令实现对Redis数据的读写操作,而且在脚本执行期间,Redis会将整个脚本作为一个命令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多个命令的原子性操作。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多个命令之间可能存在的并发冲突问题,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edisTemplate类中的opsForValue()方法是Spring Data Redis提供的一种用于简化对Redis String类型数据操作的工具类。该方法返回一个ValueOperations对象,可以使用该对象来执行各种Redis String类型数据操作。

ValueOperations类中封装了多个用于操作Redis String类型数据的方法,包括设置键值、获取键值、设置键的过期时间等。例如,可以使用ValueOperations对象的set()方法将一个字符串值存储到Redis中:

nx--not exist expire

#你觉得今年春招回暖了吗#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01-15 22:15
已编辑
新余学院 C++
采集想要offer:专业技能那里要一条一条的列出来吧,感觉你项目很厉害了,但是如果你不写技术栈面试官对你项目不太懂的话都没办法问你八股😂C++都是基架岗,都是一群9✌🏻在卷,我觉得你要是有时间学个go把MySQL和redis写上去找个开发岗吧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5
66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