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

DDD(领域驱动设计)

介绍

DDD 全程 Domain Driven Design,是基于面向对象的工程设计方法论

大致流程
  1. 首先对需要处理的业务问题进行总览
  2. 然后领域对象(Entity)进行划分,明确每个领域对象的包含的信息和职责边界。并进行跨对象、多对象的逻辑组织(Domain Service)
  3. 接着在上层应用中根据业务描述去编排 Entity 和 Domain Service
  4. 最后再做一些下水道工作,去对下层数据访问、RPC调用去做一些具体的实现


关注点

  1. 接口语义与参数校验
  2. 核心业务逻辑清晰度
  3. 单元测试可行性
接口语义与参数校验
  • 方便拓展
  • 接口语义明确,不易发生传参乱序
  • 将参数校验放置在 DP 层,使得通过的数据都是合法的,同时将参数校验异常与业务逻辑异常区分开
  • 参数校验逻辑复用、内聚
package com.hshuo.example.DP;

import javax.xml.bind.ValidationException;

/**
 * @author SHshuo
 * @data 2022/8/18--13:16
 *
 * 无状态、组成实体的基础
 * 遵循三条原则:{
 *     1. 让隐性的概念显性化
 *     2. 让隐性的上下文显性化
 *     3. 封装多对象行为
 * }
 *
 */
public class PhoneNumberDP {

    /**
     * 正常的 Pojo 层的部分
     * 定义属性、getter、setter方法
     */
    private final String number;
    private final String pattern = "^0?[1-9]{2,3}-?\\d{8}$";

    public String getNumber() {
        return number;
    }



    /**
     * 原本在 controller 层判断的部分,放置在 PO 层
     * 将校验逻辑与业务逻辑分离开,实现充血模型
     * @param number
     * @throws ValidationException
     */
    public PhoneNumberDP(String number) throws ValidationException {
        if(number == null) {
            throw new ValidationException("number 不能为空");
        }else if(isValid(number)) {
            throw new ValidationException("number 格式错误");
        }

        this.number = number;
    }

    private boolean isValid(String number) {
        return number.matches(pattern);
    }



    /**
     * 将与之相关的行为也放在一起,使得内聚
     * 将传参改为 PhoneNumberDP 类,方便扩展、同时接口语义明确不易发生乱序
     * @return
     */
    public String getAreaCode() {
        return number;
    }

    public String getOperatorCode(PhoneNumberDP phoneNumberPO) {
        return number;
    }

}

核心业务逻辑清晰度
  • 核心业务可能需要其他数据,然后需要什么数据直接获取,就好像胶水粘的一样、耦合度高,所以我们应该避免胶水逻辑

解决:

  • 在设计的时候就将修改入参为封装类
  • 无法避免,可以考虑将入参的获取方法内聚在对应的 PO 里面,调用的时候直接在需要的方法参数里面获取即可,不用写在外面

胶水逻辑:

String code = phone.getAreaCode();
String id = phone.getId();
salesRepRepo.findRep(code, id);

改写:

salesRepRepo.findRep(phone.getAreaCode(),  phone.getId());

// 或者 事先设计好
salesRepRepo.findRep(phone);


Pojo 与 DP

  • 传统 MVC 模型里面的 Pojo 只包含属性和 getter()、setter() 方法,属于贫血模型
  • DDD 里面的 DP(Domain Primitive)包含 初始化、检验、属性处理以及其相关的职责等多种逻辑,属于充血模型
DP 的概念/原则
  • 在DDD里,DP可以说是一切模型、方法、架构的基础,它是在特定领域、拥有精确定义、可以自我验证,拥有行为的对象,可以认为是领域的最小组成部分

原则

  1. 让隐性的概念显性化

将 DP 属性相关的其他职责增加 getter() 使其显性化。例如:手机号属性、相关的电话地址等隐性概念通过getAreaCode() 使其显性化


  1. 让隐性的上下文显性化

将 DP 属性的上下文属性,暴露出来,定义为成员变量。例如:手机号属性、相关的上下文属性区号协议,将其定义为 private String protocol


  1. 封装多对象行为

一个 DP 封装多个 DP 的行为


充血模型 Rich Domain Model
  • 定义赋予对象除了属性、属性读写方法外,包含业务逻辑的领域行为

好处

  • 模型本身高度内聚、表达力很强,将业务操作公共的部分抽离,有效避免高度耦合的代码

问题

需要结合实际的问题分析

  • 哪些逻辑应该被当前对象包含
  • 哪些逻辑应该被拆分到其他对象中


Entity

Entity 与 DP 的区别
  • Entity:属于业务对象,有状态、领域实体,最终要在数据库落地实现的,应对数据表的变化
  • DP:无状态,组成实体的基础类型

判断有无状态
  1. 该对象是否存在生命周期
  2. 程序是否需要追踪该对象的变化事件

例子:体育馆预定座位

  • DP:无状态,入座即坐
  • Entity:有状态,每一个座位有唯一的编号,需要被追踪 Entity


Domain Service / Repository

Repository
  • 抽象并封装外部数据访问逻辑
  • 获取对应的 Entity 进行操作,应对操作的变化,动作例如:select()、find()、save()
  • 进一步封装 Mapper 层

Domain Service
  • 涉及多个 Entity 状态改变的服务
  • 用于封装多个 Entity 或者 跨业务域的逻辑

防腐层 AVL

问题

  • 由于可能外部依赖耦合严重,不属于当前域内的服务和设施,比如:数据库、中间件、RPC接口

解决

  • 为了避免外部依赖变化所导致的内部系统的改造程度,可以狭义的理解为系统的可维护性
  • 引入防腐层,将技术与业务隔离,作为抽象接口,具体实现类实现接口,重写方法将变动范围控制在具体实现类和配置文件内部,保证了核心业务逻辑的稳定


宏观概念

统一语言 UL(Ubiquitous Language)
  • 防止引发歧义,需要统一共识
  • 对业务领域知识不断消化

所以提倡业务领域专家和技术人员一起去建模,通过形成 UL,消化业务知识,进而建设良好的模型



推荐



hshuo的面试之路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作者目标是找到一份Java后端方向的工作 此专栏用来记录从Bilibili、书本、其他优质博客上面学习的内容 用于巩固、总结内容 主要包含Docker、Dubbo、Java基础、JUC、Maven、MySQL、Redis、SpringBoot、SpringCloud、数据结构、杂文、算法、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设计模式等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头像
11-18 16:08
福州大学 Java
影流之主:干10年不被裁,我就能拿别人一年的钱了,日子有盼头了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11-07 13:31
怀化学院 Java
勇敢牛牛不怕难:又疯一个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1 收藏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