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科普:LED,LCD与OLED的区别
LCD和OLED其实都是显示技术的专有名词,如果你去查阅两者的区别,一般都会告诉我们LCD是背光源,而OLED是自发光。为了进一步了解显示技术,它的起源应该是光与电的结合。
显示技术,其实就是一个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的原理利用。人类要实现这种“电-光的转化”,需要利用到半导体。在半导体的理论研究中,人们提出了电子和空穴的概念。如果通电之后,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复合时,用光的形式释放出去,那这种半导体在显示领域就可以得到利用。
提到半导体,我们很自然的会想到“硅”,不幸的是,硅的电子和空穴在复合时用,会被硅原子的振动所吸收,会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去,并不能得到光的效果。
而自然界也不本征存在这种发光的半导体。所以发光半导体的物理实现其实是比较晚的。我们知道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爱迪生是在1880年制造出持续亮1200个小时的电灯。
而人类实现半导体的发光是在196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使用一种叫做“砷磷化镓”的半导体,实现了红色发光。
建筑上的LED灯珠而我们把这种基于半导体的发光的小灯珠,叫做LED,英文全称为Light-Emitting Diode。前面的LE是发光的意思,Diode是半导体中一个常用的概念,叫做二极管。所以中文将其译作“发光二极管”。这里使用二极管,是因为这种的发光结构使用二极管的形式实现的。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发光半导体,或者通电发光半导体。
或许你现在就有一些疑惑了,我们正常理解的发光,都是白光,那如何使用LED实现白色发光呢。刚刚所说的“砷磷化镓”的半导体,实现了红色发光。
如果能够实现绿色LED和蓝色LED,那人类就可以使用任意比例的混合这三色光,从而实现任何我们想要的颜色了。其实这也是显示器上显示不用颜色,也是这个原理。
其实基于“磷化镓”,在其中加入不同的杂质,就可以红光,橙光和绿光,但是对于蓝光的实现,确实非常困难。因为蓝光的波长较短,它对半导体的要求也较高,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而最终摘得皇冠的是日本的一个企业的研究员中村修二,他使用氮化铟镓实现了蓝光的LED,也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下面这张图是不同光色使用的半导体材料
常见LED选用的发光材料了解了LED,这个时候我们来看LCD,其实LCD和LED是有很大不同的,换句话说,即使我们没有LED,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是实现LCD。
那液晶是什么呢?我们从字面意思理解,液晶就是液态晶体,而这种液态晶体本身并不发光,但是有一个特殊的性质。
液晶显示的原理是什么呢?既然要发光,那么我们需要一个光源,这个光源在LCD中叫做背光源,这个背光源能否到达我们眼睛了,这就取决于液晶了。我们可以看到下图,
LCD单个像素点示意图没有了背光源,液晶层和滤光片,我们可以将显示所用的导电材料,有机发光层,电子,空穴传输层选用透明材料,那这样就可以实现透明电视。将控制IC等无法透明的部分下移至黑色下边中。
这是小米发布的透明电视,其实关于透明电视的Demo很早之前就有了,这次小米发布的这款量产的透明电视价格还是很高的。
同样的道理,没有了背光源,液晶层和滤光片限制,如果将OLED的前后面板玻璃换成柔性的塑料,例如聚酰亚胺(PI),从而就催生了柔性显示的兴起。
来源深圳柔宇觉得有帮助,希望帮点赞、转发~ , 本文原发于【牙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