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释清楚,在券商研究所实习到底要干啥?
【个人情况】
当初留学毕业刚回国,由于缺乏对于国内校招节奏的把控,以及相应的校招技巧,也算是错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秋招,好在留学生身份可以延长校招时间,也算是帮我挽回了一些,不过当时找工作的时候也非常焦虑,一是错过了校招时间,二是,大家都知道,想通过校招进入金融行业的话,相应的实习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当时其实没有一份特别拿得出手的实习,导致我那一年状态非常的焦虑。
也就是在当时,有朋友出手相助,具体这边就不做太多阐释了,因为没有行研的相关经验,很难直接进入买方,所以买方的朋友就帮我推进了国内某中部券商的研究所,然后开启了我的行研之旅。
【实习收获】
首先我先说说收获方面吧。券商研究所对于我最大的收获其实是逻辑思维,其次是行研以及公司研究的框架,再其次大大提高了我对于券商业务,中国二级市场以及一些企业方面的认知,当然,少不了的是一段比较有含金量的实习,这也是我在之后校招面试中为数不多的“三板斧”了,确实在校招中帮了我许多。当然,还有一点意外收获,就是确实收获了不少很优秀的小伙伴,以及前辈朋友们,他们有人离开过,有人至今还在研究所工作,但是我们还会经常组个局聊聊天,侃侃行情,聊聊业务,扯扯八卦。
先来说说逻辑思维。其实卖方行研的逻辑主要是推理的逻辑,需要对于行业一定的了解,很简单,但也却很严谨。因为我是在公用事业组,所以会需要去看一些发电类的企业,你比如一个火力发电企业,我们看一个企业无非就是看上下游,看成本,看利润。以成本端为例,火力发电一个很大的成本是原材料成本,也就是煤炭焦炭,煤炭和焦炭的价格直接决定了它的成本,所以,我们也需要去看煤炭的价格,在煤炭质量差不多的前提下,运输距离就决定了煤炭的成本。我们国家有很大一部分煤炭在内蒙,那我们就需要去关注内蒙到该企业主要火力发电厂的运输距离。那么,以行研的逻辑来看,其实我们就需要分析,国家在大搞基建的时期,是不是因为造了哪条铁路了,导致运输距离变短或者运输效率上升,从而降低了煤炭焦炭的运输成本,从而直接降低了火力发电厂的成本,那么企业在成本降低的时候是不是利润就上升了,盈利情况就变的更好了,这就是一条非常简单的逻辑,但是需要你对于某一个行业有一定的了解。
再来说说行业研究以及公司研究的框架。在研究所的大半年时间,我逐渐掌握了一套分析公司和行业的基本方法,这个方法其实在离开研究所之后依然适用,哪怕我现在的工作更多是在一级市场领域,依然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因为你不管是做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最后项目本身大部分情况下肯定是落在某一个行业的某一个实体公司,所以你还是得去看这家公司以及所在行业怎么样,因此对于公司以及行业的研究方法依然适用。现在如果让我上手一家公司的话,我肯定简单看一下公司基本情况,品牌、股权结构、融资结构等等,包括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主要客户,上下游集中度、议价权等等,接着看看所处行业,行业空间,再看看竞争格局,其实都是行研实习带给我的“职业病”,且非常好使。
再说说对于券商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认知。实不相瞒,其实我进研究所之前,甚至连买方和卖方的概念都不知道,随着在研究所的实习,我开始逐渐了解中国的金融市场,了解券商研究所的职能,工作内容,在行业中处于哪一环,慢慢了解了券商、公募、私募等等一些比较相关的金融机构,虽然属于科普类的知识,但是其实对于我们后期职业观的构成还是非常重要的,最起码,当时在卖方研究所的我,知道自己想要转正,然后慢慢晋升,再寻求跳槽去买方机构或者去知名私募,亦或者是跨行跳入企业的机会,这些其实都是当时我给自己规划出来的职业路径,而如果我没有进到券商,去了解到这些,我根本不了解国内的二级市场,给自己的职业规划更是无从谈起。也是由于行研研究的是某一个行业,纯金融背景的我开始主不了解公用行业的一些企业,大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华能华电,慢慢了解国内的能源结构,传统的火电、水电,以及风电、核电甚至是生物质发电等等。
【工作内容】
其实实习生的工作内容,也是按着实习经验来排的,假设咱们是从零开始的小白,就和我当初一样,那么首先你进研究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行业以及一些比较基础的工作,也就是我们所谓的Dirty Work。基础工作:
零基础的小菜鸡进一个行研小组,其实一开始很多都不会是研究员亲自来带,尤其是一些组可能如果研究员比较少,那么他们基本就经常奔波在外,你可能一个月也见不到一面,他们不是在路演就是在出差到企业里面做尽调,所以一开始会安排老实习生带你。
通常会以日报上手,无非是行研小组关注的行业内的几个公司,每天晚上***点的时候刷一遍所以关注公司的公告,摘取比较重要的公告内容进行描述性总结,接着去行业相关的网站,摘取一些行业内的舆情新闻,然后是一些重点关注公司的涨跌幅度(一般来说研究所会在excel里面做好宏,刷新一下就行了),最后就是一些个股票的大宗交易信息,这就是一份完整的日报,每天晚上都要写,当然,工作量并不会很大,新手可能需要一个半小时,但是做熟练了也就半个小时就能完事儿了,而且一般这个时候,组里都会来新的实习生,替代你来写日报,你就可以解脱了。
当你对这个行业以及行业内一些企业有一定认识了以后,一般就会让你去做一些基本的资料收集工作,基本就是Wind,如果涉及到港股或者境外市场的可能还会要用到Bloomberg,但是很少会用。Wind其实你熟悉F9里面的一些功能,其实你就算会用Wind了,如果你能熟练使用宏观管数据库,你就是Wind老手了,如果你能在Excel里面导入各种指标、模块、计算回撤等等,在研究所起码是够用了(Wind功能很全,不同岗位的应用的侧重点呢不同,交易员可能会看看分屏、量化可能需要运用到更多Wind自带的量化模型)。
进阶工作:
有的同学可能做一个月的底稿就能上手写一部分研报了,有的同学可能实习三个月才勉强可以写一写,排除对于行业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更多的是实习时的态度和主动学习能力,送给大家四个字,事在人为。 一般实习两个月左右,研究员就会让同学们开始接触研报,因为这个时候不管是对于行业的理解,还是对于研究框架的熟悉程度,写一些偏基础的东西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比如企业简介部分,写写主营业务收入,简单分析营收占比、归母净利润、毛利的增速等等,还有企业发展历史,股权结构等一些比较基础的以描述性为主的内容。
同时还会带同学们写一些简单的周报、月报、以及点评,这些类型的研报逻辑简单却又能迅速提高同学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帮助同学们找到做行研的感觉。
高阶工作:
一般实习三四个月,甚至有的同学实习半年后,其实对于研究报告一些基础部分都比较熟悉了,在此基础上研究员老师会带着你开始慢慢一部分一部分地写除了摘要以外的其他内容,因为摘要其实是最重要的部分,一般不会交给实习生来写,但是到最后,除摘要以外的部分可能都是让实习生来写的,然后研究员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
财务模型方面,也需要实习生自己来拍,增长率、配平、EPS,都是比较重要的点,增长率不能太离谱,拐点要解释清楚,配不平的话就一项项往前翻。
【结语】
其实券商研究所的工作内容相对来说目标比较明确,实习生的话以写研报为主,有的券商会给实习生们开设培训课程,一定要好好参加,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去考一考证券从业。卖方研究员的话,可能对同学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重点,确实事情很多,人也很累,但是却是一个不错的起点,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大家会议一下我刚才说的收获,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建议可以以卖方研究员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最起码,能保证自己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