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实习经验,我踩过的职场上的坑
两次实习经验,我踩过的职场上的坑
1、提前了解部门以及要做的事情
我第一家实习的公司是蘑菇街,那会儿蘑菇街还没爆出裁人的消息,大家对蘑菇街的评价也是:
小而美、技术氛围好、薪酬性价比高
然而正是这样一家公司,我进去之后却在里面满负荷运转了45天。
我进入公司之后跟随导师进入了一个秘密小组,具体做什么的这里不方便透露,可以说的是,蘑菇街的标准工作时间是965,而我这个组是995,且薪资与其他实习生一致,而我导师基本上是一周七天,经常是有6天是需要上班的。
965
:9点上班,6点下班,一周工作5天,由此可推出995的含义
那时我认为每天多上几小时班不算事,作为一个非科班学生,能来到这里就应该感激涕零了,能在这里实习已经是我的福气了,多工作一点也无所谓。工作表现上,我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任务执行到位,是一个十分得力的帮手,作为后端开发实习生,不怕脏不怕累,拧过螺丝、装过电脑,然后除了开发Java程序外,我还参与了小组内的RPA(自动化流程)的开发,咱就是说,啥都学了,但啥都没学精。
通过我自己的案例,想提醒大家,入职前要了解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真的很有可能你进来之后,实际做的事情与岗位描述不符合的。
另外就是说,大家不要学我对公司这么忠诚,遇到加班等事情的时候,要学会说不!
2、别“以为”,拉齐认知
拉齐认知:工作中还有对齐认知的说法,意思是,确保你与大家对某件事情的认知是一致的
我是一个不喜欢打扰别人的人。一般情况下,遇到问题,我不喜欢打扰同事,很多时候是自己思考、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才会去请教。这会产生一个问题,我认知不清晰的事情,我会用自己的理解去做。因为需求是依据我的认知,而不是大家的认知去做的,这里存在认知偏差,导致最终需要返工。
我在工作过程中,喜欢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干,有什么问题都不太喜欢打扰同事,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是自己想,自己解决,只有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才会去问,这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候我不确认的事情,我会用自己的理解去做,而我的理解可能与团队不一致,导致最终需要返工。
用一个案例来说明:我接手过一个需求,给网页添加一个按钮。PRD
的对这个需求的描述复杂。它涉及多个服务,要求多且杂。
PRD
:指产品需求文档
- 我拿到需求之后就开始看代码,找到具体的代码的实现位置,即添加按钮的接口方法。根据同事的说法,我可以在该接口中实现添加按钮的逻辑;
- 我开始研究
PRD
提到的一些权限控制,并在代码中实现; - 我研究需求单的状态,找打具体的哪些字段可以找到这些状态,我发现需求单关联的订单是无法直接通过已有字段获取,需要请求订单服务,而订单服务原先并没有这个接口,于是我就自己在订单服务上实现了相关接口;
- 测试通过上线后,我的添加按钮接口成功的变成了慢接口。
在上面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我有与同事进行沟通,但最终的效果却不好。
原因在于:
- 我以为
PRD
描述的需求都是没有实现过,需要通过这次需求去实现的
例如权限控制,这块位置,其实只要仔细想想就会觉得不对劲,正常情况下权限应该控制在入口处,而不是在具体逻辑处控制的,我当时在实现的时候已经有相关疑惑,但是我以为这是没问题的,既然写了就是要做的,我就搞了。
- 我负责的是非订单的服务,订单服务的代码理论上应该交给对应的负责人,如果要写,也要事先与负责人沟通
我在遇到问题时,直接就在订单服务开始写代码了,也没有与负责人沟通过,因为我以为这是合理的。
举我自己的例子是想说明,工作中,不要完全的视自己的想法为正确的,大家的世界观不同,认知也不同,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不断的沟通,不断的review
,确保自己对正在做的事情的认知与他人是一致的。
3、放低自己,别觉得自己很“牛逼”
同样是给网页添加一个按钮的需求。
我在做这个需求的时候,一开始就预估错了工作时间,我却始终告诉别人,我可以按期交付。
我不想暴露自己不能按时完成的事实(我怕这样子会让别人觉得我很菜)。
因此,我在需求推进过程中,每次都与别人说进度正常。最终在需求准备交付的时候,QA问我上测试环境了吗,我才告诉她没有,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开发。
实际上,为了赶时间,我甚至用上了自己的周末,依然没有按时完成。
最终我无法按期交付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虽然大家不会说我菜,但是被打上了不靠谱的标签
就是说,我期望用自己的案例提醒大家,需求能按期完成就按期完成,不能按期完成时就及时与同事沟通,大家会给你帮助,不要觉得自己很牛逼,啥都能解决,适当的放低自己。
写在最后
职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坑,有的是客观存在的,例如部门处于公司业务边缘、老员工PUA、部门缺乏新人培训体系等,这些难以避免,最好的办法是提前通过内部同事了解;
有的是主观原因导致的,例如我在本文中提到的“拉齐”认知、身段放不下去等。
本文想通过典型案例告诉大家,踩坑案例千百万种,希望大家能从更底层的位置来看待,如果是自已主观原因导致的,那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是客观原因导致的,那就找leader、同事等帮忙解决,当所有办法都无法生效且自己无法接受时,run
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