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军产品方法论》教会我们什么?(精简版)
俞军产品方法论
1. 产品经理四大工作职能
- 需求:用户调研和洞察、需求分析、试错型判断、新业务决策
- 生产:写文档、画原型、交互提升、策略优化、功能演进、方案梳理
- 销售:品牌、市场、运营、产品推广
- 协调:协调团队内部,包括但不限于ui、技术团队等
2. 用户的定义:
- 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由于不同产品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当某个产品完全满足了某用户在某产品下的某类需求,就算该用户是产品的一个用户。
- 用户具有五大属性
- 异质性(用户千差万别)、
- 情境性(没有情境就没有用户)、
- 可塑性(偏好认知会随着外部刺激而改变)、
- 自利性(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
- 有限理性(能力有限,用户的判断也不全对)
3.1 用户价值的定义:
- 用户感知到的价值被称为用户价值;
- 用户价值具有三个特性:
- 认知依存(用户偏好)、
- 情境依存(具体情境下的用户偏好)、
- 经验反馈演化(用户价值是变化的,产品也需要是变化的)
- 用户价值公式:
-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 从公式来看,提升用户价值需要新体验最大化,旧体验最小化,降低替换成本
3.2 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怎么区分?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是腾讯的产品理念,但是一个真正好的产品是需要有持续的盈利来源的,而用户价值与商业变现之间常常会存在冲突或者矛盾,产品的本质是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除此无它。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存在,螺旋上升。
一个没有人用的产品,会有商业价值吗? 没有商业价值要用户价值吗?这两个价值的平衡,其实在于商业模式的设计,很多人都觉得用户和商业很难做到无缝结合,但其实是因为产品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
4.如何理解一个好的产品:
- 有效用(对用户有使用价值)
- 有利润(让企业获利)
- 可持续(长期利益最大化)
5. 产品交易
产品交易即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eg:咨询类产品,交易过程就是“用户用自己的时间来换取咨询”,用户需要判断获取资讯与自己付出时间之间的成本(在这里,用户成本可以分为四类:金钱;时间;心理;生理),收益大于成本才会发生交易。
6.产品经理如何促成产品交易?
持续发现和追加可交换的、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创造和更高效率的创造这些用户价值
持续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企业行为的权重,按照影响用户交易行为的ROI排序
维护企业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7.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经济学的知识不需要全盘掌握,只需要掌握四个概念即可:效用、边际、成本、供需定律
7.1 效用
- 效用指的是对欲望的满足程度,人就是通过消费物品和劳务来满足欲望
- 效用下主要包括两条原理:
-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一个人对于财富的占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随着财富的增加,满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断下降,效用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
- 最大效用原理: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额值。
- 效用具有多样性(eg:时间、金钱、身体需要、心理需要等)和无限性(时间的衡量价格)
7.2 边际
-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额外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额外增量。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额外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额外增量。
- 吃一个苹果的收益是什么?这其实和你此前吃了几个苹果或者有没有吃其他的食物是密切相关的。你吃第一个苹果时肯定很开心,但当吃到第六个苹果时,你可能就不会那么开心了,可能是因为吃撑了,也可能是因为你对这个味道感觉腻烦了。这种情况,我们便说吃苹果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了。
- 边际成本:互联网产品的拉新费用其实也有类似的边际效应。互联网获客成本最低的时候是移动互联网刚开始兴起的时候,那时获得一个用户也许就几元钱,很容易。而最近不少互联网公司的获客成本已经达到100元甚至更高。这也比较好理解,越容易转化的用户(潜在交易成本越低)肯定越先被“获取”,越往后获取的是越难转化的用户(潜在交易成本更高,转化需要的难度和成本更大)。
- 边际利润:边际利润是指在一个给定约束条件下,再多做一笔交易,增加的额外利润。
- 比如网约车出行行业,它的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其实是比较固定的。以全职司机模式为例,对企业来说,无论是100万的司机基数还是10万的司机基数,成交一单,17~18元都是要给司机的边际成本,企业只能拿到3元左右的边际收入(其中还有相当比例会以补贴形式发给司机)。
- 但是有些行业可能不太一样,比如说航空业及共享单车业。以共享单车为例,单车投放后,它的成本是相对固定的,无论你骑还是不骑,其固定折旧成本、资金成本等基本都是一样的。而它每多增加一单的边际成本很低,只有少量因使用而带来的边际运维成本,所以只要新的边际用车越多,边际利润就越高。
7.3 成本
- 机会成本: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 交易成本:指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 产品经理在一个企业中可能会承担需求、生产、销售、协调职能中的一部分,至于是承担其中哪一个或哪几个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取决于业务特点、企业文化、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但我们考察产品,不仅要考察用户价值,还要考察为了达成价值交换,各方支付的所有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因为交易成本的体现大多不直接,因此在生活中容易被人们忽略掉。对交易成本的理解和分辨有助于产品经理更清晰地思考“成本”和“交易模型”。
- 交易成本的来源:从产品角度,我们可以把交易成本的来源概括为: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信息不完整和信息有成本。信息不对称:当交易中的一方有别人没有的信息,我们说,信息是不对称的,否则信息是对称的。信息不确定:如果在交易过程中至少一方当事人选择行动之后才揭示相关信息,那么信息就是不确定的,否则信息就是确定的。信息不完全:若在交易开始时,某些相关信息至少不为一个当事人所知,信息不完全就产生了。信息有成本:信息有分散性和主观性,信息的认知、发现、收集、处理、传播、鉴别与吸收都有成本。
7.4 供需定律
供需定律是描述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的基本规律,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价格下降。在实践中最常用的表述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下降,需求上升。
8. 常见的决策方法
数据决策:AB测试/灰度测试/
逻辑决策:优先用逻辑、知识和思维去做出决策和预期收益最大化的行为,而不是任由本能和习惯驱使。
主观判断决策:主观判断决策是最难的决策,没有数据或逻辑支撑,只能用关键变量和用户模型、交易模型来模拟市场运行,并据此做出判断。此类决策往往还需要强大的个人影响力来支撑落地。
最后,面试产品经理有两大主要问题
- 一是围绕他过去做过的某件事(一般是某个产品或某个功能,也可以是其他)进行深入提问。你开始为什么要做这个东西?你是怎么想到的?针对以后的情况你考虑了哪些方面和做了些什么?开始做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发现了什么?什么东西和原来理解的不一样了?又发现了哪些相关的洞察,你和外部市场上的其他人对其认知不一样?在迭代过程中又是怎么做的?你现在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有什么变化?如果再回到当初,你还会做什么?
- 二是问一件他不熟悉的事,必须是你熟悉而他不熟悉的问题,用这个问题来判断他在面对一个陌生问题时,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角度去切入、分析和求解的,这其实是为了看他到目前为止形成的思维框架。
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