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ADE——记青葱至成长

什么都不能阻挡我把自己变成有能力获取我想要的生活的样子,也还好,我没有变成让自己讨厌的人

个人历程回忆

2011-上海-突然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20116月是教材改版前的最后一次高考

谁也没有想到这最后一套试卷并不是为了承上和总结

虽然我在每个考场抓耳挠腮但并没有余力去忧虑和低落直到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

我心想:完了,好不容易努力到有能力触碰梦想却被一套意料之外的试卷打败了

考完当晚我摊在床上,是恢复休息,也是重建心理

等分数的期间也试图对答案估分,但除了忙乱中记下几个选择题答案,其他考了什么我一点也回忆不起来,索性放弃

分数发布当晚,我是首批打进查询电话的人

成绩没有差到离谱的程度,但我还是不甘心动起了复读的念头

我妈在背后说:快挑个学校上去吧,这不就是你的平均水平吗,想发挥出最佳水平也是需要点运气的,何况已经换新教材了,你能保证下次一定考得比这次好吗?

我不能,于是我选择了一所在上海的985试图从城市等级上找回些差距

来到上海的第一年我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一下没有了目标也没有了努力的动力,唯一的想法只是不挂科

我们学校的高数是出了名的难,那两本第6版也一度成为考研人的噩梦。

一整年的高数课大部分时间我都在睡觉,最夸张的一次直接睡到中午吃饭被隔壁同学叫醒

平时小考也都是五十几分没有一次及格,第一次小考更是考到一半就睡着了

但期中期末的试卷分数却总能超过90分,可也只不过提前一周抱抱佛脚

这也导致我有点沾沾自喜甚至经常讽刺那些努力学习却还是挂高数的朋友

浑浑噩噩了一整年,成绩勉强排在前30%

2012-上海-我想保研

大一最后一门考试结束之后,我和室友吃完晚饭决定在学校溜达溜达

室友突然问我:“你有没有想过以后做什么工作”

我被问懵了,思索了一会,我回答:我喜欢寒暑假,那就当大学老师吧

“那你要考研喽?”

“我不想考试了,容易翻船,我……想保研。”

那一天我突然看到了一点点目标

2014-上海-直博

自从决定要保研的那晚,我重新开始努力,上课即使听不懂也要听

后来我发现即使上课没听懂,复习的时候也比不听要有效的多

我开始关注绩点和排名,我必须进入15%才能有机会保研

20149月,保研开始,我排在前10%的末尾

我几乎没有一点犹豫地选择了直博

为了回老家的大学当老师过一个平淡咸鱼的生活,最高学历是必要的

混到毕业回老家是我当时的目标

于是我度过了最无忧无虑的一年,将我之前心仪的社团加了一个遍,每天和不同的人玩耍

2015-上海-认真上课好像成为了习惯

博士研究生第一年要上各种专业课和英语课,虽然已经没有了压力,但认真上课拿一个好成绩好像已经成为习惯

我以超过90分的平均成绩结束了第一年

接下来就是想课题做实验发表论文,也都按部就班非常顺利

时间完全自己掌控,周末双休,每天三点后就去打球,寒假休三四十天,暑假休六七十天,导致和我比较熟的朋友和球友都说我:全世界可能也没有第二个你这样的博士了吧

两年过去倒也稳稳地达到了毕业要求

就当我每天安稳度日的时候,辅导员找到我说:你不想出国看看吗,你只在国内以后局限性会非常大的

她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是时候关注一下学校外面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了

思索一周后,我得出了结论:如果就这样回老家的大学当老师,我会申请不到项目,就没有经费,就没有学生,就没有成果,就更申请不到项目,陷入了最坏的死循环

我开始着手申请国外单位联合培养的机会

别人都是导师联系各种资源,奈何我的导师要啥啥没有,只能自己联系

一开始非常幸运联系到马里兰大学的“木头大王”接收我,在我发完简历2小时不到就收到了邀请信,2年,一切都很顺利,但没想到被自己的导师捆住了手脚

导师只允许我出国一年,而“木头大王”只能接收两年的学生

失落了一周,只能放弃出国,毕竟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更加重要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木头大王”联系我说想推荐我到另外一个单位他的朋友那去,可以一年,是美国能源部的国家实验室,我欣然接受

2018-美国-原来优秀的人那么多

2018年的秋天,我带着恐惧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老妈回国以后的头两天我甚至都不敢下床,那种在完全陌生环境独自生活的恐惧感是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但还好,去实验室报道的当天我就恢复了正常,因为一切进入了正轨,十天后室友也如期入住,一切都好了起来

在美国的经历可能会是我最宝贵的经历

我经历了同胞的欺骗,让我瞬间成长,学会冷静和理智

我见识到世界一流科研平台的样子,有想法从来都不会被硬件条件束缚

我认识了一群世界级优秀的朋友,其中不乏诺贝尔获奖者的门徒,让我也在短短的时间里努力追赶收获颇丰

我遇到了一个性格和工作风格都合拍的导师,让我在一年时间中愉快且高效地产出了原来在国内两三年三倍的成果

我见到了百年一遇的大雪,黄石公园的风景和星空,体验了野外露营的新奇和难以入眠,气喘吁吁爬上Mountain Rainier的雪山

室友说:你还会回来的

我想也是,我喜欢这里的生活,也需要平台和资源让我有能力申请一个“帽子”

外导也邀请我希望我还能再与她合作

2021-上海-我别无选择

2019年秋天我回到学校准备毕业,对于即将到来的翻天覆地没有一点准备

正当我安安稳稳过年的时候,Covid-19凭空出世且愈演愈烈

我将毕业时间一推再推希望能等到安全赴美的时机

但事与愿违,直到20206月,我并没有等到一丝好转的信号

除了仓促地参加秋招,我别无选择

从来没有实习也没有简历的我,一个一个摸着河里看不见的石头,一天投递十几次简历

所有面试机会都不放过,因为多面一次就多积累一些经验,各种大小公司和机构我都认真准备,我深知现阶段我每资本挑三拣四

就这样,我最终也拿到了几个所谓大厂和大公司的Offer

即使如此,我也没有轻易拒绝任何一个Offer直到我选择其中最心仪的一个签下三方

其实最近以内推人的角色关注着今年的秋招,看到不少求职者没有评估自己的背景和能力一味追求大厂,甚至不惜盲拒Offer,导致0 Offer结束秋招

我并不清楚是大家越来越自信还是大厂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但我想从求职者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还是盲目自信了

其实不需要问为什么没拿到Offer为什么面试没过盲拒Offer结果想要的Offer没拿到怎么办,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在自己能力和背景条件范围内选择一个最好的

Decade-大连-努力营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20216月,我入职了

还好,体验感跟在学校差别并不大

唯一需要注意的可能是尽量少说话且说话要小心

但我仍然维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和气场

我努力做好的自己的事,不去关注那些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情和变动

我仍然抽时间运动打球

我努力提高努力成长努力赚钱并不为了比别人过得好,而是为了获得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不去追求名牌鞋帽服饰,但我也从来不会舍不得买我想吃的东西

我不去谋算别人也不允许别人谋算我

曾经我以高考、升学、毕业为目标,现在我没有目标放松心态享受生活

我把那些无谓的欲望放到最低,不去了解和参与那些鸡毛蒜皮勾心斗角

很庆幸,我没有变成那些自己讨厌的人

经验分享-仅以这段微薄的经历为鉴

大学本科:不要抵触学习,读研逐渐成为必须

  1. 绩点可能比你想得更重要:很多本科生并不在意绩点,求学期间也不止一次听到“60分万岁多1分浪费”的理论,但绩点不仅决定奖学金的归属,更是保研的最重要或唯一标准,其他渠道的保研固然也有,但评价的公平性和指标数量都不如绩点渠道。本科成绩在未来求职时也是一个证明自身能力的指标。另外绩点也是你转专业的重要武器。
  2. 认真听课是必须的:大学老师不会再强行要求学生好好听讲,很多同学上课也不会好好听了,我也有一段上课就睡觉的经历,但上课听讲还是必要的。首先根据自身经历,上课听讲就算听不懂也会给期末复习打下基础,复习时能更快地理解并记住知识点。另一方面潜在的好处就是在听不同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找到学习不同课程的不同方式,潜移默化中在提高自己综合的学习能力。有些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那就更要认真听课去获得好成绩来转专业了。
  3. 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是第一要务:进入大学生活会比之前颠覆性地更多元更丰富更自由,鼓励大家多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需要将把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的事情放在首要位置,自己每一段的进步和收获都是为自己未来得到想要的东西去奠定基础的。
  4. 以读研为目标:现阶段读研逐渐成为必须,一些职位的最低要求已经变成了硕士研究生。肯定有些计算机相关专业或热门专业的同学来反驳说读研并不是必须,他们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但我想说并不是每个人的专业都是时下热点,都能找到机会多待遇好的工作和平台。平均条件下读研会提升自己的就业选择和待遇。


硕士研究生:为未来的目标努力

  1. 决定自己未来的方向:读研初始就要考虑一下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这决定了你读研的方式。如果未来想进入体制工作,但读研期间入党和多积累学生工作经历是比较好的;如果未来想进入知名企业工作,读研期间除了做项目要出色外还要多积累实习经历;如果未来想进入高校工作,博士学历就必不可少,读研期间除了多发表论文或专利外,学硕可以考虑转博,专硕可以考虑考博。另外现在很多名企高薪的研发岗位的要求提高至博士研究生学历,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读博,不要因为人云亦云读博的艰难和没必要而放弃,自己的人生是要对自己负责的。
  2. 不要和导师对着干:学生和导师互相看不顺眼的情况应该并不罕见,但个人建议不突破底线不需要跟导师发生矛盾,按时毕业是最重要的,平时可以多参加运动,和朋友聊天,疏导心理的压力,做一些会伤害自己的事情就更加没有必要,因为只要人生在世就还有机会。

博士研究生:可读

  1. 不做无用功:不管做实验还是做项目前要多查阅多学习多思考,防止自己的计划不成熟不完善而导致失败。读博期间的时间非常宝贵,要有效并充分利用时间;
  2. 不做苦行僧:大部分博士的生活完全被实验和项目占据了,每天非常忙碌和焦虑,但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这种方式不是唯一方式,博士期间可以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这一点也需要“不做无用功”,高效利用时间,这样也更容易坚持下去。其实读博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恐怖,也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缓解大家的恐惧;
  3. 能去多好的平台就去多好的平台:研究生期间应该是最容易选择和更换平台的阶段,尤其读博的平台比读研的平台更加重要和关键。建议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能去多好的平台就去多好的平台,不仅对自己的提升有极大的好处,还可以为自己的未来获取很多资源,读都读了,就读个最好的。

求职:不要盲目自信

  1. 能投多少就投多少:初期投简历的时候没必要筛选公司,我们没资格在这个阶段做取舍和选择,能投多少就投多少,每一次面试尽量参加,就算明知道不会选择,多面试一次也能多获得一次经验,今后面试自己心仪的大厂和职位时在心理和经验上也有了更多准备;
  2. 不签三方就不放弃任何机会:最近看到不少人盲拒Offer,或者只是得到口头的信息就拒掉其他Offer导致无Offer收关。我个人曾经在两个月里手里面同时攒了四五个Offer在等我更心仪的那个,直到最后签了三方我才依次发邮件或联系HR拒绝Offer。虽然期间被各种催促,但求职已经不是过家家了,它决定你进入哪个行业今后获得什么样的发展,已经需要冷静理智而不是任意妄为了;
  3. 在自己能力和背景条件范围内选择最好的:现在大家都追求大厂研发岗高收入,但不是每个人的背景和条件都符合要求,可能这也是不少人既拒绝普通公司的橄榄枝又得不到大厂青睐0 Offer结束秋招的原因吧。我建议不应该盲目自信,客观评估自己的背景和能力等条件,在自己可触及的范围内选择最好的。

从青葱至成长,相信每个人的那十年都闪烁着不同的光
#学长学姐经验分享##吐槽##情感##职场#
全部评论
居然就十年了,真的是恍惚一瞬间长大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1-12-21 18:14
🎉恭喜牛友成功参与 【返校季】学长学姐经验分享活动,并通过审核! 成功参与即可获得1个牛客周边哦~ ------------------- 【返校季】项目启动!高流量扶持高内容曝光,带给你不一样的“返校”体验! 👉去分享你的过来人经验: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821789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1-12-24 00:23

相关推荐

MomonKa:我拿Java简历投了pdd前端也给我简历过筛了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暮雨轻歌:看起来hr不能接受我菜查看图片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6
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