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类复盘(二)知道STAR法则就能写好简历吗?
3月5日补更干货完结篇
因为简历在这个环节中虽然重要,但不是通过这个环节的决定因素,而通过这个环节的关键是:把合适的东西(匹配招聘需求的简历)及时地给到需要人(有特定招聘需求的雇主)的手里(P/MF)。
当然在整个求职的过程中,网申之前有很多你需要提前做好的事情。比如:什么时候投简历比较合适?投简历后大概多久会有笔试或者面试?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笔试和面试,在投简历前还是投简历之后?如果你对这些问题还不是十分确定,强烈建议尽快阅读的第一篇复盘:投简历前你必须知道&做到的事(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365714)hhh没错,我在夹带私货!!!
在网申环节中有6个需要关注的重点:(1)“秋招/春招”项目管理;(2)关于简历的认识:用户与迭代;(3)根据职位描述(JD,Job Description)从“岗位/公司/垂直领域”维度搜集和分析市场需求;(4)简历的撰写:逻辑与重点;(5)简历的迭代:如何检验自己的简历是否初步匹配市场需求?(6)关于网申的注意事项。
本面筋食用说明
lz仅基于个人2019年3月-10月从找第一份运营实习到收获较满意运营offer的经验,请社招/校招大佬谨慎食用,不过很欢迎大佬给点意见hhh
针对简历写作的能力,lz从最初投简历毫无回应到收获BATMJ等大厂全职/实习面试机会,学习并总结了不同于大多数经验帖的方法,相信会给找实习/全职的萌新一些启发~
如果小伙伴觉得读完这篇面经真的有所感悟,请将它转发给需要的朋友,点赞鼓励下刚开始写长篇经验帖的lz(给点实在的建议就更好啦嘻嘻~💗
一、秋招/春招项目管理
“人的一生中谁还没倒过几次flag!?做了那么多计划都失败了还做个什么啊!!”没错,这些都是我知道求职还要列计划表的内心OS(overlapping sound)。虽然我本人就是懒癌本癌/“学习就是反人性”“计划赶不上变化”等观点的深度支持者,但为了达成“拿到产品offer”这个小目标,我也不得不向生活低头(苦笑.jpg)。本着能不做就不做的态度,我在此强烈建议大家:如果你做不到清楚列出求职季/每月/周/日的计划,请你务必要有一个清单清楚地列出你在完成当前目标前所要完成的全部任务和进度,再根据个人的学习速度和休闲要求,大致分配到每日的学习中。这里需要有三张excel:求职进度表、产品学习清单、产品学习计划。(下图奉献出我简单的例子)记得要把申请/笔/面试时间同步到日历中哦~
如果你不想做,可以先看看后果:1)因为忘记时间,错过心仪公司的网申/笔试和面试(可不就是找实习时候的本憨批么);2)好不容易过了网申/笔试,拿到面试机会的你因为没有充分准备产品知识而错失心仪的offer;3)看过的产品知识由于没有记牢而在面试中尽管知道但说不出来,一紧张全忘了……我相信这每一条都像诅咒一样是你们想立刻拒绝的!最后再补一刀,上篇面经我提出关于“求职”的看法,即在求职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既在当“产品策划”,又在当“产品运营”。如果你连项目管理这个PM和活动运营的基本功都做好,又怎么能说自己是个有着“非产品不可”这类想法的人呢?如果你都没有这个意愿,公司为什么非你不可呢?
求职进度表
产品学习清单
产品学习计划(来源:白熊产品训练营)
二、关于简历的认识:用户与迭代
我们先来简单地分析一下:
雇主根据简历形成关于应聘者的第一印象,可以说简历就是我们的脸面。如果你是一款产品,建立就是产品说明书📖。在求职的过程中,简历可以看成由应聘者提供给招聘方的一款产品,因此lz想从“用户”与“迭代”两个维度讲讲“简历”这款产品。
(1)从“用户”维度看,
- 宏观上,按照招聘各流程面试官可分为:初筛HR-群面面试官-业务小组长-主管/总监-其他部门同事-面试HR。(如有必要,可按照各环节面试做调整。因面试中存在不可控因素,本文不根据用户其他性质区分用户群体)。面试官在校招中对应聘者的考察,与社招关注业务能力相比,更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面试官工作环境中,他们会更多地根据OKR法则(目标和关键结果),关注自身工作对整体业务目标的贡献。
- 微观上,我们需要分析下用户和使用场景。从初筛环节HR角度来说,在工作状态方面,第一,校招季有大量的简历需要筛选,行业头部企业收到的简历可以达到百万的量级,HR需要加班加点地完成工作;第二,简历筛选只是HR每日工作的一部分,HR要承受多线程工作。在心理状态方面,工作时,业务量暴增和多线程工作都会给HR带来很大工作压力,随之产生一定负面情绪,这种工作和心理状态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环节的面试官上(面试官也是在日常工作之余来面试的哦,有些可能会临时叫同事帮忙面试);阅读简历时,面试官在读越靠前的信息越有耐心,注意力越集中。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推断:1)HR分配到一份简历的筛选时间仅几秒钟,群面和单面环节面试官会一般会在应聘者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快速浏览简历,时长不超过3分钟;2)面试官需要在很短地时间内快速找到有效信息,这就要求按照普遍接受的模板和框架聚合简历信息,不要随意发挥*,不要过于花哨影响阅读增加认知负荷;3)把重点和亮点尽可能地放在前面。
*注意:因岗位需求进行符合审美的创意设计除外,基本上特指平面设计类岗位。
(2)从“迭代”维度看,
没有人是天生的产品专家,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我们后期需要根据用户反馈和数据持续优化自己的“简历”,确认基本上达到P/MF状态。简单来说。写简历也需要试错。一般情况下,每个应聘者在秋招/春招只有一次应聘一家公司的机会*。如果你用目标公司给你仅有一次的机会去试错,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简历到底是什么?
- 在内容上,如何在一页纸上/根据明确的业务目标/有逻辑、有重点地叙述自己的工作内容/用合理的指标及数据展现结果。
- 在形式上,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注意力,有重点有优先级地展现自己的价值和经历。
简单来说,简历是用内行的话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匹配雇主的招聘需求。这里想强调的是两层意思:
第一,“写啥像啥”,要用产品的思维和方法论写产品的简历,用运营的思维和方法论写运营的简历。
第二,在开始写简历之前,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雇主的招聘需求。这里的渠道可以分为:通过内推人/内部员工了解和JD的搜集与分析。本文着重介绍下后者。
三、JD的搜集与分析
1. JD搜集
途径:企业官方招聘平台、第三方招聘网站(拉勾、看准、牛客、boss直聘、领英、猎聘、前程无忧等)、内推(猎头途径一般在校招中很少涉及)。
2. JD分析
主要从「核心能力要求」和「特殊加分项」两个维度去分析。其中,「核心能力要求」指的是今后的日常工作/OKR(Objective & Key Results),如果你的以往经历中有相关的,一定要重点包装。例如,在鹅厂全民K歌国际版运营JD中我们可以得知,如果你有出海app运营经历,特别是用户增长和海外广告渠道运营的经历一定要重点包装。我们可以推断未来工作的情况:针对产品本地化,以用户增长为目标做的周期性运营计划;根据数据体系评估产品运营状态;当地竞品分析;海外渠道产品推广等。我们再来看下「特殊加分项」:留学经验、菲律宾语和英语交流,可以推断产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产品可能处于引入期或成长期,需要与当地代运营团队沟通或有可能前往当地调研。
针对「产品运营的核心能力」这点,我希望大家对这个岗位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也可以帮助大家回答笔面试中常见的问题:谈谈你对“产品运营”这项工作的理解。所以,我推荐大家阅读《运营之光》作者、三节课创始人黄有璨老师2015年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个运营的能力模型与成长路径》一文,鉴于成文时间与行业发展现状、人才竞争力存在一定冲突,我推荐校招找全职工作的同学参考P2,找实习的同学参考P1。(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24UT4hXnfPRM0pkjP0WqQ)
四、简历的撰写:逻辑与重点
在写这部分之前,我其实想了很久:
- 我从写不好简历到收到越来越多关于简历的回应的过程中做对了什么?
- 为什么我最初知道了STAR/CAR/PAR/Bullet Point法则*还是写不好简历?
- 如果知道这些法则就能写好简历,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简历咨询服务?是因为那些人懒得写简历吗?
*STAR/CAR/PAR/Bullet Point法则: 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 Context/Action/Result; Problem/Action/Result; 分点陈述。(详细请问度娘/刘看山)
经过挠破了头的反思,我发现:
写好简历的关键「不是」:你知不知道这些写简历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只是一个自查清单,告诉你不好的简历有哪些特征,但是从没告诉你好的简历为什么好(欣赏美也需要能发现美的眼睛啊!)。
写好简历的关键是:
- 你有没有从内行的视角和语言/理解和描述/你的这段经历?
- 具体地说,你在这段经历中的工作(做什么不做什么,用什么衡量你的产出)有没有用目标岗位的工作方法论?
- 你有没有以业务和目标为导向考虑你工作的价值和内容的优先级?
而这些要求又回到了我上篇面经中提到的投简历前你必须要知道和做到的工作:具备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时,找实习的同学就茫然了,我又没实习过我怎么知道,实习都要有工作经验的而我……(禁止套娃警告!!!)建议没有实习的同学多看看职场老鸟写的书对运营岗位的介绍,再多看看JD就会有基本的了解。注意岗位叫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要做什么工作,毕竟运营的一个坑就是方向和岗位名称五花八门。个人推荐黄有璨老师在《运营之光》一书中对各类运营岗位的介绍(https://36kr.com/p/5044380)。
所以,我在这里不想从零开始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写简历,我更想和大家聊聊「如何写实习/实践经历」和「简历撰写时的重要注意事项/常见错误」。
「如何写实习/实践经历」
*由于本人仅有产品运营岗位的实习和求职实践经历,所以我建议求职其他方向的同学谨慎采纳/模仿本部分的简历内容描述。(不想误人子弟hhhh
Step1: 挑选匹配岗位需求的经历
什么是匹配岗位需求的经历呢?我个人认为可以简单地按照以下维度进行取舍:1)相关性:直接相关>间接相关;2)是否体现商业思维:商业经历>校园经历;3)个人价值:个人贡献多>个人贡献少。
接下来我们逐个解读一下:加入你求职的是新媒体运营的岗位,按照1)相关性,写运营个人微信公众号的经历>负责信息采集的班长经历;2)商业思维,代写推文/代运营有接广告、合作推广业务的公众号>校园/个人微信公众号;3)独立组织一次宣传活动>多次参与执行宣传活动;营收高的推文>营收低的推文(营收可以是赞赏、广告费、代笔费、阅读量等)。
这里lz需要强调下第二点:是否体现商业价值/思维?是不是只有那些流水好几千上百万的商业活动才能写到简历上?只有那些和钱有关的经历才是能体现商业价值/思维的吗?
我的观点是:有和赚钱相关的经历(例:跳蚤集市摆地摊)是比校园学生干部经历(外联部拉赞助/义卖等活动另论)更值得写在简历上的,但是不只有和钱相关的工作才能体现商业思维。以运营微信公众号为例,你通过合理分配精力/人力获取阅读量/谈广告合作等新媒体运营经历也可以体现商业思维。所以,如果你没有和赚钱直接相关的商业经历,可以用商业思维包装自己的简历。在此,我推荐在《精益创业》课程中学到的“商业画布”和“商业闭环”来落地商业思维,这不仅可以体现在简历中,也可以在面试中用来介绍自己的case。
Step2: 用岗位方法论和商业思维描写你的经历
考虑到求职运营的大部分同学都有校园新媒体运营的经历,我将以这个为例子进行讲解,假定此时我们的求职目标是新媒体运营。首先,我们来看下目标岗位的JD:
其次,lz邀请大家一个例子,请看完后自己先回答一下:你认为这是一份合格的简历吗?这份简历做到了哪些简历撰写原则?需要改善的地方是?
我来说下我发现的【问题,红色数字】:
就简历本身而言,
① 不要写title,写工作岗位(例:新媒体运营)+所属部门(例:市场部);
② 第一句应用一句话概括整体工作内容(以新媒体运营为例,推广品牌、提升内容消费频次和粉丝活跃度)。
让面试官不能立刻对你所有的工作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即你负责那几块工作?你如何发现问题?你如何解决问题?
③ 每个点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后面的详细描述应匹配每个点的提要/概括部分(一般为第一小句)。
因没有理解内容运营的工作导致描述和提要不匹配。内容运营的工作负责内容的生产、聚合、流通,图中的第一点没有按照先后顺序明显地突出这三块任务。
④不要简单罗列岗位所需的能力,重要的是如何在业务决策中运用这些能力。
例:为什么要做短视频的策划?对业务有什么贡献?
⑤ 要清楚每个点之间/每个点内部每个小句的先后顺序和逻辑。
办活动就能提现活动运营的能力吗?为什么办这些活动?对总目标有什么贡献?投入产出比?
虽然作者在简历中有意识地用【】、加粗、变色等方式强调作者认为的重点,但是整体看上去十分杂乱;左侧分栏占据较大空间。
在这份简历中,我认为有2项可取之处(绿色数字):
① 将个人作品集转化成二维码附在简历上增加可信度;
② 写出和个人工作直接相关的数据。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简历中不要写和个人工作结果不相关的数据。例:一篇推文的阅读量是不光是你当时运营的结果,还有长期的粉丝积累等因素,所以应该写相对值,比如提升X%。
结合目标岗位JD来说,
① 需要补充微博、知乎等平台的运营经历,可以在兴趣爱好中展示该平台粉丝数或获赞数等。
② 突出结合热点中提高用户互动数,最好与业务目标有效结合(卖课)实现用户付费/入口课报名转化。
③ 突出通过推文有效推广某活动的经历。
大家可以参考我修改之后的版本,看看我改进了哪些地方,为什么改进/取舍这些地方?
① 新媒体运营一般隶属市场部品牌推广的部门(特殊情况:部分教育行业公司将其作为付费转化的入口),以增加品牌曝光保证与粉丝活跃度为主。因此,我在第一句话强调这份工作的业务目标,随后概述在这个目标下我所负责的工作及整体结果。
② 清楚描述业务目标/场景/问题,参考例句:为xx活动;为提升xxx指标;为改进xxx问题等。针对这点,请参阅“Qunar招聘”微信公众号的建议(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ZpEux_z0rPbYPETwuHh4g)。特别不建议大家一点一点列出自己的工作,比如:开通xx渠道,引流xx;完成xx张原型图绘制。说实话这些基本技能半个小时内都能学会,写简历也不会让人头疼。关键是什么时候做?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发现这个问题?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法而不是别的?这个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的好处是什么?想明白这些问题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从业经验。
「简历撰写时的重要注意事项/常见错误」
1. 重要的信息靠前写,面试官才没有时间和耐心都看完。
第一,我强烈推荐大家在「个人信息」后面加一段对个人全部亮点的概括,让面试官读完就觉得你非常匹配这个岗位!重点还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好好想想这个岗位需要有什么经历!🌰可参考句式:熟悉xx领域,了解xx用户群体,和这个领域相关的实习/实践经历;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ABC,熟悉xxx工作,产出xxx结果。(核心描述+证明)
第二,如果不是岗位直接相关的技能,请不要放在前面。🌰:假如你求职的是面向国内市场的广告运营,语言技能可以放在最后甚至不写;但如果你求职的是负责出海业务的国际广告运营,你可以考虑吧语言技能放在个人亮点概括部分。
2. Proof-reading 非常重要!不要让面试官觉得你是个马虎粗心的人!
3. 简历的命名要充分考虑你的优势。
4. 简历上不要有一句废话,版面这个紧张的情况下你还要证明自己不专业吗?
- 和体现岗位匹配度和个人优秀品质无关的兴趣爱好不要写!
不是说兴趣爱好完全不重要,显然在求职的过程中面试官最在意的是你有没有能应用到工作中的能力。如果你的兴趣爱好符合这个特点,请你不仅要在简历中提到,更要在面试的过程中cue出来!!!假如你求职soul的产品运营,你可以考虑这样写你兴趣爱好部分:社交软件重度使用者,曾参与xxxx社交平台从0-1的搭建。ACGN爱好者,熟悉AB站。关注营销类KOL和热点事件,爱好海报设计和广告创意,定期产出设计作品并与圈子成员交流。
- 不要写不能体现商业价值/重复机械的工作。
这种情况常见于找一份实习的在校生简历中。因为缺乏实习经历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没有实习的在校生会经常将纯事务性/不能体现个人组织能力的经历写到简历上。这不仅不能帮到你,还可能会加快简历进垃圾桶的进度……
其他可参阅百词斩招聘推文,“大家简历中都绕不过的坑”:https://mp.weixin.qq.com/s/pPxt6hqDl1jP-0sLCk-ksw
五、简历的迭代:如何检验自己的简历是否初步匹配市场需求?
方案1:
- 可以用初步改好的简历投递多个与目标岗位一致的实习,并且投递途径不是官方的招聘系统,这样就不会有面试内容记录或放弃面试的记录。
- 建立一份excel记录投递实习的公司、岗位、具体职责、截止时间,统计发起面试的个数和转化率(用运营的AARRR模型分析数据,发现问题)。
方案2:
请工作n年的学长学姐(HR/同岗位)、认识的猎头,或者在行、脉脉、知乎、牛客、应届生求职网、看准、脉脉、在行等寻找拿到offer/工作n年的职场人免费或付费咨询。
结合个例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但不要太钻牛角尖,因为不都是简历的原因。有可能是你投递晚了,人已招够只是JD还挂在那个渠道。以上两个方案是在简历正式投递前的检验,在简历投递之后,我们会通过不同公司岗位每次/同个公司岗位每一轮的面试中与面试官的交谈加深对岗位/公司/垂直领域的了解,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需要及时整理,并且加入到你的简历和笔面试回答之中。
*注意:
- 部分企业有时长不等(几个月到1年)的简历冰冻/锁定期,即在一定时间内不能重复申请一家企业。这需要提前调查好,不要白白浪费校招机会。
- 大多数企业会保留面试记录,因此每次面试都需要好好准备。
- 如果你的简历什么符合要求,有些公司会立刻发起面试,所以需要在投简历之前充分准备面试。
有了一份合格的简历不是你网申环节的终点,你只不过完成了1/2的工作!
六、关于“网申”的注意事项
(1)针对目标公司,最后在官方投递系统申请后,再在第三方招聘平台投递或找公司员工把简历给到用人部门的leader。
原因:有某英语教育app lls HR面经中说自己官方系统简历挂但是拉勾的申请通过;有阿里PM面经说好像HR很少看简历池。
(2)如果是邮箱投递或者可打包上传你的简历,请一定要附上一封真诚的求职信和你的求职作品(若有容量限制,求职作品可省略)。
- 求职信的结构可参考:第1段:个人能力/经历/目标岗位/希望我接下来的内容能符合您对候选人的期待;第2-3段:个人经历描述;最后一段:表现出兴趣/情感/努力上对这个岗位的喜爱/期待合作;简历放在正文最后;附件:简历+证明能力的作品。
- 如果是邮箱投递,请使用学校的邮箱增加可信度。不推荐qq又想是因为会显示你特别不专业的QQ昵称,有可能会屏蔽企业的回信。
(3)针对特别想去的公司,很长时间没回应,请主动联系HR/校招组/内部员工获取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邮件标题目的明确/表现自己强烈的求职意向/诚恳的态度和辛勤的努力。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网申的流程:
制定求职项目管理3张表 - JD搜集与分析 - 挑选匹配岗位需求的经历 - 用岗位方法论和商业思维描述经历 - 命名- 自查 - 迭代 - 求职信和作品 - 主动跟进
写了这么多关于简历写作的方法,我想强调只有一点:套路虽然多,真诚最动人。你需要为你简历的每一个标点和数字负责,因为这些今后都是你的面试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