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技能树点亮计划-Trace的使用

背景

做App启动优化的时候,Trace是优化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工具,Trace分析工具包含两种

  • method trace:抓线程中代码的执行栈和耗时
  • systrace:抓app使用过程中cpu、线程和锁阻塞等信息

method trace

介绍

通过method trace 抓取线程中执行的方法栈和方法耗时。如图,通过分析主线程的方法调用,解决主线程耗时逻辑。

  • 放大: 按W 键或者向前滑动鼠标的同时按下Ctrl 键
  • 缩小: 按S 键或者向前滑动鼠标的同时按下Ctrl 键
  • 左移: 按A 或者左移鼠标的同时按下空格键
  • 右移: 按D 或者右移鼠标的同时按下空格键
  • 黄色的为Android系统函数,绿色的为非系统函数,点击对应的函数,可以在右侧看到summary

image.png[]

trace文件的抓取

trace文件有两种抓取方式

  1. Android Studio的Profile模式。
    这种方式只需要在开启profile模式,点击cpu,进入cpu页面后点击record。

image.png
对于启动阶段的method trace需要通过配置才能开启。
image.png
image.png

  • 优点:不用写代码
  • 缺点:profile模式必须在debug模式下才能进行,release模式下无法使用
  1. 通过代码抓取

在起始点和终止点分别添加如下代码,然后通过adb拉出来文件,最后通过profile的loadFile能力进行加载

// 如果传相对路径文件名,则会放在storage/emulated/0/Android/data/packagename/files文件目录下
// 如果传绝对路径,则会放在绝对路径下
Debug.startMethodTracing("test");
Debug.stopMethodTracing();

  • 优点: trace文件debug和release模式都可以抓取,release模式抓取的文件分析耗时更加准确。
  • 缺点:需要在工程中添加代码

实战

在一系列的方法运行中,如何判断其中某个方法是导致运行时长最长罪魁祸首呢
比如我们在原有的代码中加入一个方法sleep500ms

 protected void sleep500ms() {
        try {
            Thread.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我们可以看到在method trace中就会这么呈现
image.png
点击sleep500ms的父方法,可以在右侧通过topdown找到其中最耗时的方法为sleep方法
image.png[]

systrace

Systrace 是 Android4.1 中新增的性能数据采样和分析工具。它可帮助开发者收集 Android 关键子系统(如 SurfaceFlinger/SystemServer/Kernel/Input/Display 等 Framework 部分关键模块、服务,View系统等)的运行信息,从而帮助开发者更直观的分析系统瓶颈,改进性能。
Systrace 的功能包括跟踪系统的 I/O 操作、内核工作队列、CPU 负载以及 Android 各个子系统的运行状况等。[]

使用

  1. 安装Python ,并将其包含在系统环境变量的path中。
  2. 查找Systrace脚本,存储路径如下:android-sdk/platform-tools/systrace/
  3. 代码中增加Trace.beginSection(mName) Trace.endSection()

文件分析

chrome中输入chrome://tracing/,将生产的trace拖到浏览器中。
image.png[]

本文转自 https://juejin.cn/post/7062298563769794597,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从输入URL到页面加载发生了什么:总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DNS解析 2.TCP连接 3.发送HTTP请求 4.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HTTP报文 5.浏览器解析渲染页面 6.连接结束。简述了一下各个过程的输入输出作用:以下是对从输入 URL 到页面加载各过程的输入、输出或作用的一句话描述:DNS 解析: 输入:用户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的域名(如 www.example.com)。输出:对应的 IP 地址(如 192.168.1.1)。作用:将易于记忆的域名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和用于网络通信的 IP 地址,以便浏览器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TCP 连接: 输入:浏览器获得的服务器...
明天不下雨了:参考一下我的说法: 关键要讲出输入网址后涉及的每一个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涉及到的网络协议: HTTP/HTTPS协议->DNS协议->TCP协议->IP协议->ARP协议 面试参考回答: 第一次访问(本地没有缓存时): 一般我们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的是一个域名。 浏览器会先解析 URL、解析出域名、资源路径、端口等信息、然后构造 HTTP 请求报文。浏览器新开一个网络线程发起HTTP请求(应用层) 接着进行域名解析、将域名解析为 IP 地址 浏览器会先检查本地缓存(包括浏览器 DNS 缓存、操作系统缓存等)是否已解析过该域名 如果没有、则向本地 DNS 服务器请求解析; 本地服务器查不到会向更上层的 DNS 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权威域名服务器询问)递归查询 最终返回该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应用层DNS协议)DNS 协议的作用: 将域名转换为 IP 地址。 由于 HTTP 是基于 TCP 传输的、所以在发送 HTTP 请求前、需要进行三次握手、在客户端发送第一次握手的时候、( 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一个SYN(同步)报文、其中包含客户端的初始序列号。TCP头部设置SYN标志位、并指定客户端端口 同时填上目标端口和源端口的信息。源端口是浏览器随机生成的、目标端口要看是 HTTP 还是 HTTPS、如果是 HTTP 默认目标端口是 80、如果是 HTTPS 默认是 443。(传输层) 然后到网络层:涉及到(IP协议) 会将TCP报文封装成IP数据包、添加IP头部,包含源IP地址(浏览器)和目标IP地址(服务器)。IP 协议的作用: 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包传输服务。 然后到数据链路层、会通过 ARP 协议、获取目标的路由器的 MAC 地址、然后会加上 MAC 头、填上目标 MAC 地址和源 MAC 地址。 然后到物理层之后、直接把数据包、转发给路由器、路由器再通过下一跳、最终找到目标服务器、然后目标服务器收到客户的 SYN 报文后,会响应第二次握手。 当双方都完成三次握手后、如果是 HTTP 协议、客户端就会将 HTTP 请求就会发送给目标服务器。如果是 HTTPS 协议、客户端还要和服务端进行 TLS 四次握手之后、客户端才会将 HTTP 报文发送给目标服务器。 目标服务器收到 HTTP 请求消息后、就返回 HTTP 响应消息、浏览器会对响应消息进行解析渲染、呈现给用户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