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诅咒:为什么你觉得显而易见,而对方却无法理解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称,置顶或星标@永伦的小屋
这是永伦的小屋的第 20 期分享。
作者 l 花永伦
来源 l 永伦的小屋(ID: yonglun_house)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 yonglun_1994)
01
你知道「知识的诅咒」吗?
如果你是位老师,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是否有过这种感受,你觉得显而易见的知识,怎么他们始终学不会?有些同学怎么又笨又不开窍,而你又气馁又急躁?
如果你是位架构师,在做技术分享的时候,总是不经意的提到「负载均衡」「分布式部署」「水平扩容」这些名词,你觉得大家都懂,却发现底下刚来的实习生一脸懵逼。
如果你是位写作者,针对某个事件发表了观点,你认为自己已经写的很明白了,但评论里依然有人在问你认为已经强调过的信息。
如果你是刚刚拥有了一项知识的普通人,你想把这个有用的知识传授给朋友,朋友却对你夸夸其谈的东西不知所云。
你可能对这种场景感到郁闷,为什么显而易见的东西,对方就那么难以理解?
你要是找不到答案的话,或许是因为不知道「知识的诅咒」这个概念。
所谓「知识的诅咒」就是,当你学习到某个知识之后,就无法想象自己不知道它,它就像诅咒一样,让你很难再从不具备这项知识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里的知识可以是信息、消息、概念、规律、常识、观念、认知和技能等等。
简单来讲就是,你认为简单的东西,在对方看来却很难。
比如驾校学车,教练手把手教了好几遍,我们还是会蹑手蹑脚总是出错。教练经常埋怨自己教的是笨蛋,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学不好。事实上,教练掌握了技巧才觉得简单,学员太过生疏就觉得很难。
比如听前奏猜歌名游戏。我大学听周杰伦的歌比较多,为了给室友证明对这些歌的熟悉程度,主动提议让室友放杰伦歌的前奏,我来猜歌名。结果当然是全部猜中,并且室友惊叹于我的响应速度。然而如果反过来,我来放前奏室友来猜,即便放了一首我自认为很常见的歌,却不能被猜中。
想起程序员相亲的一个段子。程序员介绍自己说:我是做「底层架构」的。女生一听到「底层」两个字,就一脸不屑地说:「底层啊,啥时候升到中高层啊?」男生一脸懵逼,不知该如何接话。程序员的尴尬在于他所描述的「底层」在程序员的圈子里已经是稀松平常的称呼,象征了高水平高层级, 但对外界来说却是他们自己的理解。
02
为什么会有「知识的诅咒」?
为什么会存在「知识的诅咒」呢?
因为我们和对方存在认知偏差。
每个人成长经历不同,接触的环境信息不同,塑造的性格观念不同,对事物的感知和对事情的判断,会自然而然的跟随着自己的经验。
当我们抛出一项知识的时候,对方会习惯性的从 TA 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而我们却不知不觉地认为对方有背景知识。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地球上不存在两个思想近乎一致的人。
所以我们常常误以为自己明确表达了内容,可是对方根本没有接收到,即便被理解,理解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形成一种自我透明错觉,产生表达和接收上的误会。
正是每个人知识的局限性,也决定了:任何知识的传播都会遇到诅咒。
03
如何打破「知识的诅咒」?
既然「知识的诅咒」这么容易发生,那么怎么减轻它的副作用甚至打破诅咒,让我们和他人的交流更顺畅呢?
1. 首先要认清一个事实,自己的常识不是别人的常识。
只有意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别人可能不会懂,才会促使我们去考虑放下固有的表达方式,寻求有利于双方理解的沟通办法。
2. 其次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柚子基模。
「基模」这个词或许你不懂,现在是我遭受「知识的诅咒」的时候了,不过还是尽我所能解释一下。
如果你不知道西柚是什么东西?现在有两种介绍。
一种是『西柚是柑橘科属的亚热带水果,簇生成串,皮薄软,果肉分瓣,颜色淡黄色到珊瑚红,多汁到微干,从香甜可口到酸味扑鼻』。
另外一种是「西柚是一种小型的柚子,形似葡萄,皮如柑橘薄且软。」
哪一种描述你更能接受?当然是后一种,因为柚子,葡萄,柑橘你很熟悉,知道它们的颜色、大小、气味和口感,通过这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感受新的概念就变得很容易。这儿的柚子,葡萄,柑橘就可以认为是「基模」。
我们再换个角度来理解「基模」,如果你是程序员,你可以认为它是数据库索引,能够帮你快速锁定记录;如果你经常读书,你可以认为它是一本书的目录,可以让你了解主题和概要。
「基模」就是这种大家所熟知的东西,本身是很简单的材料,却能组建复杂的信息,利用它就可以让人的思维产生关联,唤起认知。
比如,经济学本身晦涩难懂,但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会提出很多精炼简约的案例,来教授像我这种没有任何经济学基模的学生。生动形象的案例很容易听明白,便自然而然的对经济学知识产生初步认识。
3. 第三点是要唤起对方脑中已有的记忆,运用对方已知的现成知识。
人们总想精确无比的表达一切。但实际上应该,先告诉对方够用的信息,然后再一点一点慢慢增多。
一次性告诉大量对方不知道的信息等同于没说。我们的沟通应该是你来我往,循序渐进的过程。
4. 最后一点是要扩充知识领域,多维度思考。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一个行业里呆的久了,凡事会不可避免的从所处行业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形成单点思维,不可避免产生局限,又对其他行业信息缺乏敏感度。
当其他行业出现红利时,就无法嗅到机会。即便看到了机会,其他人也都看到了,此时已经不是机会了。
所以要越过山丘,多看看山那头,能帮助我们多一种维度的思考。
越早开始越有优势,因为时间积累带来的知识壁垒是难以逾越的。
当我们知识体系足够丰富,思维变得灵活,遭受「知识的诅咒」的时刻自然会大大减少。
—— END ——
原创不易,觉得不错的话就右下角点个好看~
欢迎各位同学留言交流~
我之前写这几篇文章,也许会对你有用:
回复“资源”,干货资料与你分享
回复“书单”,查看技术文学书单
回复“思维”,转换思维提升自己
回复“故事”,聆听小屋成长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