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技术:解决停等协议对物理资源的浪费

流水线可靠数据传输协议

rdt3.0性能问题的核心在于它是一个停等协议

在停等协议中,发送方发完数据之后,必须进入等待ACK/NAK状态等待来自接收方的反馈信息。在等待状态中,发送方无法发送新一批的数据。这就造成了效率低下的问题。

解决方法是:不使用停等方式,允许发送方发送多个分组而无需等待反馈信息。即使用流水线技术。

比如,允许发送方在收到等待确认之前可以发送三个分组,那么效率也将提升3倍。

流水线技术将给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带来一下影响:

  • 必须增加序号范围。因为每次输送有多个分组,所以只有0,1两个序号不够用了。
  • 发送方和接收方需缓存多个分组
  • 所需要的序号范围和对缓存的要求取决于协议如何处理丢失、损坏及延时过大的分组。

解决流水线的差错恢复有两种基本方法:

  • 回退N步(Go-Back-N,GBN)
  • 选择重传(Selective Repeat,SR)

接下来将展开讲述GBNSR

回退N步(GBN)

GBN协议中,允许发送方发送多个分组而无需等待反馈消息。但是GBN也不是说发送方可以无节制的发送,我们限制在流水线中已发送但未被确认的分组数目不能超过N。这主要是出于流量控制的原因。

  • [0, base-1]是已发送且被确认的分组的序号。
  • [base, nextseqnum-1]是已发送但未被确认的分组的序号。
  • [nextseqnum, base+N-1]是给那些即将发送的分组使用的序号。
  • [base+N, +∞]是不可用的序号。

所以在极端情况下,[base, base+N-1]这N个序号可以都是已发送但未被确认的分组。这种情况下,发送方不能再发送新分组了,因为没有可用的序号分配给新分组,发送方只能等待,等待序号base的分组得到接收方的确认,这时候这个长度为N的窗口就会向前滑动,就会有一个新的可用序号分配给即将发送的新分组使用,这样发送方就又可以发送分组了。

随着协议运行,窗口在序号空间向前滑动,因此N被称为窗口长度,GBN协议也被称为滑动窗口协议

下面两图给出了一个基于ACK、无NAK的GBN协议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扩展FSM。

GBN发送方必须响应三种事件:

  • 上层的调用。当上层调用rdt_send(data)时,发送方首先检查发送窗口是否已满(即是否有N个已发送但未被确认的分组)。如果没满,则产生一个分组并将其发送,并更新变量(nextseqnum加1,即又多了一个已发送但未被确认的分组);如果满了,则拒绝上层的数据,隐式地告诉上层,发送窗口满了,你等等再发吧。
  • 收到一个ACK。GBN采取累计确认方式,即如果收到ACK n,则表示序号为n的分组以及n之前的所有分组,均已正确接收。
  • 超时事件。GBN的名字回退N步来源于出现丢失和时延过长分组时发送的行为。如果出现超时,发送方将重传所有已发送但未被确认的分组。

GBN的接收方也很简单。如果一个序号为n的分组被正确接收,且是按序的(也就是说上次将给上层的是序号为n-1的分组),那么接收方将反馈ACK n并把分组n中的数据交给上层。除此之外的所有其他情况,接收方直接丢弃该分组,并为最近按序接收的分组反馈一个ACK。

也就是说,假定期望收到分组n,但是收到了分组n+1,由于数据必须按序交付,所以接收方会把n+1丢掉,即便这有点浪费。

可能会有人有疑问,为什么不让接收方把n+1缓存起来,等n到了并把n交付给上层之后,直接从缓存里取出n+1交付给上层不好吗?这样不省去一次重传吗?

答案是不会的。因为前边说过了GBN的重传规则,这种情况下,发送方只能收到ACK n-1,收不到ACK n,那么超时事件会被触发,这时候发送方一定会重传分组n,所以接收方其实没必要去缓存收到的失序分组,因为并不能省去一次重传。

所以GBN协议接收方不需要缓存失序分组。

GBN发送方维护着窗口的上下边界以及nextseqnum在窗口的位置;GBN接收方仅需要维护下一个按序接收的分组的序号,也就是说接收方只要清楚自己下一次想要哪个分组就OK了。

下图展示了一个窗口长度为4的GBN协议的运行情况。
由于窗口长度为4,所以发送方可以发送分组0~3,发完之后进入等待。然而不幸的是分组2丢失了。接收方接连收到分组0和分组1,并反馈ACK 0和ACK 1。发送方收到ACK 0,窗口向前滑一个单位,这样就有新的序号4给新分组,所以发送分组4;同理,收到ACK 1,窗口向前滑动,发送分组5。由于接收方一直没有收到分组2,所以后续收到的分组3、4、5,他都选择了直接丢弃并反馈ACK 1。发送方这时候怎么也收不到ACK 2,终于分组2的超时事件触发了,发送方将重传所有已发送但未被确认的分组,也就是分组2、3、4、5。

选择重传(SR)

尽管GBN协议使用流水线技术避免了停等协议对信道资源的浪费,但是GBN本身也存在一些性能问题。当窗口长度和带宽时延积都很大时,流水线中将充斥着很多分组,而按照GBN的重传规则,一个分组的差错就会引起大量分组的重传,许多分组其实根本没必要重传(比如上例中的分组3、4、5)。

带宽时延积:链路上的最大比特数,也称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带宽时延积是传播时延和带宽的乘积。

基于对GBN无脑大量重传的不满,我们引出选择重传即SR协议。顾名思义,选择重传通过仅让发送方重传那些它怀疑出错了的分组,而避免大量的无必要重传。

下面来看一下SR如何实现这种选择性重传。

SR与GBN的不同之处:

  • SR接收方不再采取累计确认,而是逐个确认
  • SR接收方会缓存收到的失序分组。
  • SR接收方也需要维护一个接收窗口。

SR发送方响应三种事件:

  • 上层的调用。当收到上层的数据时,SR发送方检查下一个可用于该分组的序号。如果序号在发送方窗口内,就把该分组打包发送;如果不在窗口内,那么说明发送窗口满着呢,跟GBN一样,告诉接收方,你先别发了。
  • 超时。同样的,使用定时器防止丢失分组。
  • 收到ACK。这里要分两种情况。如果这个ACK所确认的分组序号是send_base,那说明这个分组按序到达且接收方可把它直接交付给接收方上层。这样,窗口就可以向前滑动,滑动到具有最小序号的未确认分组处;第二种情况,如果这个ACK确认的序号不是send_base,而是窗口内其他序号,那说明这个分组是个失序分组,接收方已经把它缓存起来了。这个时候窗口就不能向前滑动。

SR接收方的事件与动作如下:

上图的第2步比较重要,接收方重新确认已经收到过的那些序号小于当前窗口基序号的分组。

下图展示一个SR协议的运行情况:

SR的困境:发送方与接收方窗口间不同步

在有限的序号范围内,发送方和接收方窗口间缺乏同步会产生严重后果。我们假定序号范围为0~3,看一下:

在图a)中,发送方发送了前三个分组,然后开始等待ACK,这三个分组接收方都收到了,反馈了ACK,接收方窗口向前滑动,准备接受第4、5、6个分组了。不幸的是,ACK全部丢失,发送方等不到前三个分组的ACK,发送方窗口无法向前滑动,直到超时触发,发送方重传前三个分组。这时候接收方又收到了一个序号为0的分组。

这个序号为0的分组,是第一个分组的重传,而不是当前接收方窗口内的序号为0的第五个分组。

在图b)中,发送方发送了前三个分组,然后接收方收到了这三个分组并且反馈了ACK,接收方窗口向前滑动。发送方收到ACK 0后发送方窗口也向前滑动,发送第四个分组,不幸的是分组3丢失了,收到ACK 1后,发送方窗口又向前移动,发送第五个分组(序号为0)。这时候接收方又收到一个序号为0的分组。

这个序号为0的分组,是第五个分组的第一次传输,而不是第一个分组的重传。

以上两种情况,从接收方来看,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清楚二者不同,是因为我们在上帝视角。而接收方看不到发送方采取的动作。接收方只知道自己收到了的分组以及它自己发送的ACK。也就是说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有一个帘子。所以,接收方根本不知道这个新收到的序号为0的分组是新分组还是旧分组的重传。

所以,按照上例,窗口长度比序号空间小1时,SR协议无法工作。那么窗口要多小才合适呢?窗口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序号空间大小的一半。

总结

停等协议

rdt1.0:底层信道完全可靠。

rdt2.0:加入校验和进行差错检测,并采用ACK/NAK机制以及重传机制进行差错恢复,实现了经具有比特差错信道的可靠数据传输协议。

rdt2.1:加入序号机制解决冗余分组问题。

rdt2.2:只有ACK、无NAK

rdt3.0:加入超时机制,实现经具有比特差错的丢包信道的可靠数据传输协议。

流水线

GBN:采用流水线技术解决了停等协议对信道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但是存在缺陷:累计确认无脑重传导致大量不必要重传的分组充斥在流水线中。

SR:通过让接收方也维护一个接收窗口,并且接收方缓存失序分组以及逐个确认的方式,使得发送方仅重传需要重传的分组。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11-13 20:32
门头沟学院 Java
面向未来编程code:我没看到他咋急,他不就问你个问题。。。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废铁汽车人:秋招真是牛鬼蛇神齐聚一堂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