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女青年成为大厂程序员的 365 个日夜

一、月亮与六便士,作家与程序员的十万八千里

 我常常想,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大块黑色地图,每个阶段都只能看到亮起来的、被自己打开的那一小部分。

然后一路摸黑向外走亮起来的部分不断扩大不知不觉的你就被带到一个缓缓亮起来的神秘地带

站在那里蓦然回首的时候会有一种恍惚,「我是怎么走到这里来的?」

 我以前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程序员。

我情感丰富天性浪漫思绪和想象力像柳絮一样总是飘飞的

小时候想到未来理想」,答案都是战地记者导演作家

那时候喜欢闾丘露薇想像她一样做战地玫瑰

喜欢张艺谋喜欢他世界里的那种张扬浩大传统美

有许多喜欢的作家惊叹于他们妙笔生花的奇妙能力

我想成为的是这样的人

但后来人生中的种种选择与际遇我随时代之洪流进入了互联网相关行业成为了一名与战地记者导演作家风牛马不相及的听起来一点都不浪漫的程序员

 直到现在我心中最大的理想,仍然是「有朝一日,真正成为一名作家」。

月亮在天上六便士在脚下

我清醒的知道人生不在想象中而是在脚踏实地里要先入戏」,要把现实中的每一个角色演好在此基础上才有资格谈奔赴理想

程序员是我现实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如今扮演这个角色将满一年

 这一年里,我有过「写出一段代码、实现一项功能的欣喜」,也有过「恐怕无法在 deadline 之前完成任务的焦虑」;有过「在这条路上奔赴向前、为科技献力的决心与勇气」,也有过「我究竟是否适合程序员这个角色的质问与怀疑」;有过「回顾过往时看到自己一直进步的满足与欣慰」,也有过「面对定期汇报、okr考核和述职的不安与压力」。

 我身处于一个男人远远多于女人的环境里,日日混迹于男人堆,每天观察我的这些形形***的男同事们,感受他们的脑回路,听他们讲故事,聊自己感兴趣的事。这让我觉得还挺有意思。

 不过我发现,我最近直的像一头牛,不知道是不是跟长期混迹男人堆有关系。

 这一篇,回顾「文艺女青年,成为大厂程序员的 365 个日夜」......

 二、文艺女青年成为程序员的 365 个日夜

 1 日常

成为程序员之后我心上就长存着一种焦虑着急的感觉

每周一次的组会汇报每半年一次的述职环境push人不断的advance」。

我的心总是跳的很快很多时候会很紧张

我发现许多程序员都有抖腿的习惯有一次我扫了一眼工位大厅发现哥哥们此起彼伏以各自不同的频率抖动着双腿形成一道风景

讲真这份工作压力还是很大的发际线后移与脱发是标配头发茂密倒是少见

好像很久没有一种自在闲适的感觉

 工作时间算是相对比较自由。我通常早上大概十点半左右上班,我看有的同事都是十一点之后上班。事情少的时候,晚上八点多下班。事情多的时候,可能要到晚上九点多甚至十点多下班。

 我们对于上班时间倒是没有太硬性的要求。关键是在于,你要有产出。有时候活多干不完,不得不花时间。

 作为一个「伪文艺女青年」,丰富的生活对我来说很重要,所以我不是那种几乎全部时间都用来工作的顶卷的人。

 每周健身四次,除了休息日的两天必去健身外,我大概会选两天工作日,在晚上八点多下班后去健身。

 工作日的早上十点半上班,我大概会根据前一天的睡觉时间,选择每天在早上5-7 点之间醒来,读书、学习、写作大概 2- 3 小时。很多时候读的、学的都是跟工作内容不大相关的东西。

 为了能有更多自己的时间,租房的时候我选择租在离公司两公里以内,骑车可以在 15 分钟之内到家或到公司,这真是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之一了,不用忍受通勤之苦。

 工作日的一天中,上班之余,「自己的时间」则日均有三小时吧。

 我们有双休,休息日几乎不用加班。在休息日的时候我很少出去玩,基本都是宅着写点东西、读读书。下午五点左右去健个身。偶尔做做饭、跟老朋友们聊聊天。

 总而言之,在成为程序员的这一年里,我心中添了许多「着急」,性子变急了,头上总悬着一个「闹钟」一样的东西,在告诉我,「快走」、「快走」。

 个人时间的骤减,有很多想做的事,「慢慢生活」真的很难。

 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热爱文艺的那一面。文艺的那一部分给了我精神以很大支持。

 工作中我是兢兢业业的黄牛、工作外我是热烈不羁的野马。

 我想,正因为能扮演「野马」,我才能更好的扮演「黄牛」。

 有时候在这个环境里我会突然有一种疏离感,会问自己,我的性格真的适合做一个程序员吗?

 我不知道哎,我只能就着上天给的这一份际遇向前,先把这个角色演好。

 2 长进

 这是一个能让人快速成长的环境,背后总会有一双推动你「advance」的双手。

这双手让人焦虑有压力会紧张可这双手也让人更专注认真定期反思快速成长

我将自己这一年里在工作中收获最重要的几个长进总结如下

 (1)对于「踏实」两字的重新理解

在这一年的经历中我对踏实这两个字有了重新理解

我将其定义为——能沉心把每一件小事/杂事做好

踏实这个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听过无数遍但凡教育过我们几句的人几乎都说过这句,「学习做事要踏实」。

可是我们真的理解踏实究竟是什么吗

在工作里我觉得自己第一次真正理解这两个字

无论是核心工作小事还是杂事你都能以相同的认真态度对待

尤其是分到手上很多杂事和小事的时候即便再简单我们也要问自己,「这些简单的事我真的做好了吗?」

我们的主管曾对我们说过,「最开始我只会给你们分很简单的小事你们把小事做好我才会一点点给你们分更重要的事让你们不断去挑战自己的能力边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恰巧我最近读了一本玻璃大王」、世界第一汽车玻璃制造商董事长曹德旺的自传——《心若菩提》,里面写到他的一位员工陈居里最后成为福耀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一段经历

曹德旺引用陈居里说过的一段话对我很有启发

他告诉我他曾看过一本关于成功人士的书艾科卡自传》,艾科卡说我用25年时间为福特工作就是为了这最后5年大干一番因此他认为每个人的一生可能多半时间都在打杂有机会了你才会做些重要的事但前面这十几二十年的杂事你是一定要做的不打杂人家怎么了解你呢只有努力地去做些小事情你才有可能了解这个公司才会和这个公司有亲和力我记得我们毕业那天老师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如果现在不打杂以后永远要打杂一个人现在打杂以后永远不打杂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打杂’可以理解为为学武功而为师傅扫地倒灌也可以理解为初生牛犊为自己无知付出的代价也可以理解为和企业建立亲和力的一个过程只有经历这样的‘打杂’企业才可能最终认可你的才干才愿意付你所期望的待遇

所以在工作的第一程——保证先把所有小事做好吧

先做好再做快——一个人有能力不就意味着能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吗」?

 (2)不要耻于求助,要学会向他人「借力」

这一年中我的第二个重要感受是——千万不要耻于求助要学会向他人借力

去年述职的时候提到自己做得好的部分」,我讲到自己做的好的其中一点是——可以依靠自主搜索和调研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当时一位前辈提的建议是,「我看你说解决难题用到两个字“自主”那你有没有想过你自主解决问题要花多少时间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抛出来组织一次小组内头脑风暴的讨论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也许能比你自主调研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呢?」

当时这条建议给我很大启发

我反思到很多时候我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倾向于自己去找解决方案不好意思打扰到大家但是很多时候自己找解决方案可能会花很多时间以及最后找到的解决方案也不一定是最佳方案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自己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在一个小问题上别人一句话可能就四两拨千斤把你点醒了

这让我意识到要学会借力

遇到问题时多听听大家的观点和建议必要的时候组织讨论让自己保持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

还有一件事是有一段时间我的工作状态特别差当时有很多解不开的困惑

我纠结想了很久最终决定大胆的跟我的主管兼导师聊聊

我当局者迷而他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旁观者自然能一眼看出我的问题

当时让我纠结很久的原因是他平时很忙一个接一个的会议我担心自己屁大点事还要打扰他工作

但最终当我伸出求助的手时我发现一切纠结都是我多虑了他非常高兴能得到我的信任也非常乐于向我提供帮助

那次仅跟他聊了半小时我把我的问题和困惑说出来他帮我分析很快就帮我走出了困境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耻于求助」,有时候是怕打扰别人有时候是怕自己的问题太小太简单被人耻笑

这样想是不对的

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是很乐意为别人提供帮助的

但也不是说所有问题都去问别人我们可以在一定思考的基础上努力问高质量的问题」。

学会借力求助」,是我在工作中学到重要的一点

 (3)在职责与要求之外,多做一点

这一年中的第三个重要感受是——不仅仅对于工作所有事情我们能不能在职责与要求之外多做一点去做一个总能给人惊喜的人

人不能什么事情都算计的那么清楚——只做自己份内的事只按要求标准完成事情我想这样很难有长进和突破

即便不是自己份内的事情如果我遇上了又恰巧有时间能不能顺便做了

要求达到的标准是B,但是我能不能在要求之外努力做到A

对自己总是有标准之外多一点的要求总没错吧

 (4)时长给自己的「一句话」提醒

1)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做好梳理和拆解工作

2)时时记录定期总结

3)完成比完美重要,「先把事情启动起来走通流程很重要」。

4)理论务必和实践多多结合好好感受理论实践二者的关系

 三、灼灼向上的一匹野马

这一年的整体感受其实还不错

有幸落入一个同事不错领导不错组内氛围也不错的小组

我第一次扮演女程序员这个角色毫无疑问的走过一些弯路犯过许多错在这些错误里痛苦反思成长精进

有不适感有撕裂感

但我还是很投入这个角色想把她演好

同时我也没有放弃会时不时的拿出那身文艺女青年的行当那个角色对我也很重要

文艺女青年的角色给了我很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受力培养了我的感性能力

女程序员这个角色则不断的锻炼我的思辨与逻辑能力使得我更加理性冷静

日常时时于这两种身份之间跳跃转换也是一件很生动有趣的事情

两张皮相两种人格

曹德旺在那本心若菩提的自传里写过一段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用四十年时间创业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创建了一家深具影响力的制造业跨国集团并誉满全球深究成因唯有一条哲理两句话组成一曰入戏二曰入角入戏者依愿也入角者靠信也。」

人生在世指不定碰上什么戏要你演个什么角儿

碰上了便好好演入戏又入角

灿灿灼灼的做那一匹野马烈马挟着所拥有的一切奔赴向前

唯此而已

#大厂##体检#
全部评论
😍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2-07-07 20:17
你这文风可不像宝玉啊,是宝钗和黛玉混合体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2-06-01 11:45
感谢宝玉分享,看完之后只觉得有一股扑面而来的力量,说不出话来,另外这篇帖子的标签是“体检”,哈哈哈,是不是错看成了体验呢?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2-05-09 09:34

相关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佛系的本杰明反对画饼:个人看法,实习经历那段是败笔,可以删掉,它和你目标岗位没什么关系,没有用到什么专业技能,甚至会降低你项目经历内容的可信度。个人技能那里可以再多写一点,去boss直聘上看别人写的岗位要求,可以把你会的整合一下,比如熟悉常规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BUCK、正激、反激、LLC等),熟悉常用的通信总线协议和通信接口,如UART,IIC,SPI等。简历首先是HR看的,HR大多不懂技术,会从简历里去找关键字,你没有那些关键字他可能就把你筛掉了,所以个人技能尽量针对着岗位描述写一下。还有电赛获佳绩,获奖了就写什么奖,没获奖就把获佳绩删了吧,要不会让人感觉夸大。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3
7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