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一 “滑雪很有趣,就像小鸟在天上飞。”L 市特殊教育学校滑雪队的小娇这样形容 滑雪运动。“有的人以为这群孩子啥都做不成,但我就想试试,努力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吴校长说。2017 年,吴校长将冰雪运动引入学校。市财政局划拨专款为学校建设了滑雪训练场和旱地冰壶馆,帮助残障孩子开展冰雪运动。过去,这些孩子大多不愿出门,害怕与社会接触,更不用说到户外进行冰雪运动了。但近几年,已有 40 余名残障孩子走出了 L 市,在各类赛事中获得了 60 余枚奖牌。小娇说:“我就是想拿第一名,让大家看到我能行。冰雪运动让我变得更加坚强、自信。” L 市被称为“全球最适合滑雪的地点之一”。据市体育局田局长介绍,冰雪运动兴起以来,全市建成了七家大型滑雪场,其中四家位列全国十强。“上个雪季,我们举办了 70 多项国际、国内冰雪赛事。近年来,多支国家队常驻我市开展训练。‘全国十强’‘国际比赛’‘国字号队伍’等词汇过去在我们这里几乎是听不到的,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在 L 市土生土长的赵军自豪地说:“我们这个内陆小城市,有两座高铁站,一些大城市恐怕都还没有哦。”随着交通等基础   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加上丰富的冰雪资源,冰雪旅游、冰雪休闲在 L 市风生水起。如今,L 市智慧交通纵横交错、各式建筑造型别致,随处可见不同档次的酒店、餐厅、咖啡馆,已然成为一座国际化的现代冰雪城市。 即便是 L 市郊外的乡村田野,也沐浴到了冰雪带来的“春风”。三年前,当赵军看到两座高铁站开工建设时,便嗅到了扑面而来的商机。他回到老家所在的三道河村,在村里建起 130 多个大棚,发展采摘经济。村党支部廖书记说:“十多年前,我们就曾发展过采摘经济,但游客稀少,后来村民们都陆续退出了,又进城打工去了。现在不一样了,像赵军这样返村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涌现出了十几个资产上百万的企业主。此外,村里还有两百多人在附近雪场、酒店打工。按照现在这个趋势,未来每年预计会有十万人次来村里采摘、踏青、休闲、旅游。” 过去,皑皑白雪阻挡了市民出行的步伐,冬季也是国内大部分地方的旅游淡季。国家举办冬奥会,激发了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改变了人们的出游习惯和消费观念,寒冷的冬季也火热了起来。据某电商平台销售数据显示,虎年春节期间,冰雪运动用品的销量同比增长超 300%,其中相当一部分产自 L 市。“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冬滑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的游客人数年均增长 15%,全市四星级及以上的酒店已达 40 多家。”L 市发改委梁副主任说,“冰雪小镇、滑雪场生意兴隆,装备制造、教育培训、赛事服务等冰雪产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冰雪全产业链已逐步形成。冰冷的雪给 L 市带来了火热的发展。” 小陈在沿海某大城市干了七年的保险销售,感觉业务越来越难做。近日他辞掉了原来的工作,进入 L 市一家保险公司继续干老本行,一下就焕发出新的职业活力。小陈说:“冰雪运动风险系数高,现在有这么多人搞冰雪运动,为他们提供安全、便捷的保险服务,行业大有可为。” 钟师傅在 L 市某滑雪场当了 15 年滑雪教练,对近几年的“冰雪激情”深有体会: “过去来滑雪的人一直不多,闲暇时我就兼职干着护林员、清洁工的工作,教练员的本职都快荒废了。但现在,男女老少都来参与冰雪运动,我们雪场最多时一天接待了近 5000 人,教练员根本忙不过来。有时候还被邀请到学校讲授冰雪运动课。”曾邀请钟师傅去讲课的 L 市某小学李校长说:“学校每周两节体育课,滑冰、冰壶等都属于常规教学内容。全市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引入了冰雪运动课程,我们有这么好的冰雪资源,绝不能浪费。” 材料二 最近,Z 省 Q 市工业总产值迈上 2150 亿元新台阶,上市企业突破两位数,市场主体突破 18 万,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近 800 家,居全省前三,电气产业成功 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亩均税收 54.6 万元,居省内各县市第一;工业用电量两年平均增速居全省第 1 位。根据最新排名,Q 市跃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 14 位、中国创新百强县市第 11 位。 Q 市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藏着怎样的“密码”? 走进 T 公司“未来工厂”,机械手精准完成冲压、焊接、组装等动作,在视觉   在线检测系统火眼金睛的“审视”下,一个个断路器组装完成。“车间 24 小时运作,每天的产量已达到 300 万极。”T 公司生产运营部总经理郜军介绍,这条国内领先的小型断路器全制程自动化生产线,由 T 公司自主设计、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每秒可生产出一个断路器。 T 公司“未来工厂”是 Z 省首批 12 家“未来工厂”之一。截至目前,T 公司投入智能化技改资金 23.48 亿元,努力打造“百亿车间”,实现全制程自动化和全价值 链数字化,并依托工业物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 400 余家企业数字化升级、协同化制造,生产效率提升 3 倍以上,单极成本下降 50%以上。 随着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和广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 Q 市企业尝到了技术改造升级带来的甜头,企业进行技改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智能化技改已覆盖近 90%的规上企业。同时,通过数字植入产品、智能引领制造,重点培育智能低压电气、物联网传感器等 10 个细分领域子集群,400 多家规上电气企业实现产品数字化转型,电能表、断路器等传统产品加速向数字化产品迭代升级。 数字化不仅推动龙头企业降本增效,也成为智能制造的基础。Q 市以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抓手,激活电气产业集群创新动能。走进 J 公司新型小型断路器智能工厂,车间里 5 条自动生产线一字排开。J 公司副总裁楚方自豪地介绍,智能工厂建成后生产运营成本降低 8%,能源利用率提升 10%,经济效益改善明显。这个总投入 4980 万元的智能工厂,有 30%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补贴。政府的激励政策大大激发了企业智能化升级的热情。 截至目前,Q 市已累计分 9 批配套竞争性财政存款 11.48 亿元。在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中,政府的补助力度和兑现速度 Q 市均走在 Z 省前列。 2020 年针对企业发展需求,Q 市政府协调国开行Z 省分行等金融机构启动“制造业资金合作计划”,撬动各银行对 43 家企业的 250 个技改项目放贷 49.03 亿元,助力企业实现了 10%以上的逆势增长,部分企业销售增长超 30%。 为持续激发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积极性,Q 市在原有“技改新八条”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技改新十条”,进一步降低补助门槛,提高最高补助比例。同时,还 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技术装备购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降一升中,折射出 Q 市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定力和决心。 为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增效,Q 市根据企业碳效情况绘制成“碳画像五色图”,每月动态评价一次,半年度评价结果将作为政策实施依据。目前,已实现规上企业碳效监测全覆盖,每家企业都有自己专属的“低碳码”,企业可随时查看自身“碳效”水平,对症下药,提高碳效。 “两个月前我们的碳效等级还是橙色,这个月终于升级成二级蓝色。”雷波按钮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近两个月我们的行业碳效排名上升了 144 名。”该负责人坦言,企业碳效直接影响企业所享政策补贴,争当“低碳优等生”才能获得更好的待遇。Q 市乾龙电气有限公司因为在“碳画像五色图”评价体系中被评为代表   最优的绿色,依据政策获得了国开行 Z 省分行 1000 万元“碳均英雄”专项贷款,并给予 3.8%的优惠年利率。 围绕帮助企业精准减碳的工作目标,Q 市还对重点高耗能行业开展节能诊断服务行动,为年用电量 500 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实行免费“诊断”,提出节能技改建议。 当前,Q  市已淘汰低端铸造业等落后产能,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 0.32 吨标准煤/万元,为全省平均值的 38%。 与此同时,Q 市以提升金融供给能力为目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截至目前,Q 市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共有 11 家,在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排队待审IPO 企业 6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 20 家,IPO签约企业累计 28 家,上市后备梯队企业 50 家,新增报会数在 Z 省排名第 1 位。 材料三 D 省C 市因涌现了不少诗人墨客而小有名气,也吸引了古今不少诗人前来“打卡”,唐代诗人李白、杜甫,近代诗人徐志摩、艾青,当代诗人舒婷、海子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和诗篇。浓浓的诗情,深厚的底蕴,形成了 C 市独特的城市气质秉赋。 为了延续城市文脉,2021 年,C 市建成了一座新的城市地标——诗城公园。公园建设之初,C 市市委市政府将其定位为市民的精神生活园地、凝聚市民的精神家园、绵延城市精神的重要场所。公园将传统园林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将诗歌文化与科技手段相融合,形成一园(诗词碑园)、一馆(电子阅览馆)、一环路(环湖路)的独特布局。园内预设了 1000 个橱窗,从 2021 年标记到了 2120 年,用于展示每年入驻的现代诗作品。2021 年已经入驻了《走向未来》《城市春天》 《白昼路灯》等不少获奖作品。2.5 公里长的环湖路景墙上镌刻着 400 多首古今中外的诗歌,按照经典、流行、儿童、本地四个板块依次排列。园内虫鸣鸟叫、花繁叶茂,引人入胜,市民们在公园里品诗、读书,打太极、练瑜伽,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令人心旷神怡。“公园很漂亮、设施很完善,大家休闲娱乐都喜欢来这儿。”正在公园锻炼身体的沈大爷连连称赞。 沈大爷的孙子小沈时不时也会陪爷爷来诗城公园。“爷爷来锻炼身体,我是来电 子阅览馆读诗的。”即将参加高考的小沈说,“紧张的复习备考之余来读读诗,既 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扩大阅读量、知识面。”像小沈一样在电子阅览馆享受文 学乐趣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不仅可以读诗,还可以读到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有数据显示,“95”后已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主力军。1997 年出生在 C 市的小齐,凭借一部讲述中国装备工业发展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大国重工》,在全国网络 文学征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他的作品就可以在诗城公园的电子阅览馆免费阅读。而小齐本人也是诗城公园的常客,他说:“诗城公园有凝聚年轻人的魔力,它激 发了我创作的灵感。现在,我正在构思一部新的网络文学作品《城市建构师》,就是以 C 市为背景。”C 市市委宣传部孙副部长说:“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引导市   民讴歌时代、歌颂梦想、热爱城市,同时将包括现代诗歌在内的各类文学精品更好地呈现和推荐给广大市民,让人们留住关于城市的美好回忆,是现代城市人文建设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诗城公园建成后,2021 年,C 市组织开展首届“云集诗城·唱响时代”诗歌创作活动,由市作协组织本地及海内外著名诗人,到诗城公园开展诗歌创作、展示、交流及评选,并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市财政划拨专项经费,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此次活动征集到了诗歌作品 200 余件,其中 15 件获评优秀。C 市本地诗人 熊邓灵的诗作《走向未来》获奖并入驻了诗城公园的橱窗,她还获得了 5 万元奖金。“这次诗歌创作活动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效果很好。引领和推动了我市文学艺术创作,极大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我们还要继续举办下去。”C 市作协刘主席说,“诗城公园已成为我市铸魂育人、凝聚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 它就像一条精神纽带,通过诗歌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凝聚在一起,让我们的城市更有魅力。如今,诗城公园已经成为 C 市市民的心灵地标。 材料四 “打太极、买菜、带孙子,是我现在的‘主业’。”68 岁的老黄笑着说道。老黄原是 C 市武江县杠家镇人,未走出大山时,一家人就靠着一亩三分田为生。“那时实在太穷了,过年想灌个香肠都舍不得!”20 多年前他跟着同乡一起,来到 C 市主城当起了“棒棒”。2009 年老黄在城郊买了套房,2013 年利用农转非的机会,他和老伴买了城镇社保。“我和老伴现在每个月加起来近 4000 元的养老金。”老黄满脸幸福地说,当“棒棒”那些年自己每天早出晚归,但从没想过做的事有什么价值,直到遇到总理。 2014 年 4 月 27 日下午,老黄他们在码头遇见了正在考察的李克强总理。总理主动与他们握手攀谈,“你们很了不起!每一分钱都是流汗挣来的,是中国人民勤劳的象征。”他说,中国发展有潜力,有韧性,最重要的是人民勤劳。推动中国发展需要负重前行、爬坡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的“棒棒精神”。 C 市自古航运发达,但码头在山下,城市在山上,山高路陡。据统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 40 多万农民工涌入 C 市,根据城市地貌形成了特殊的打工形式——手持一根棒棒,爬坡上坎,帮助市民解决负重之苦。“棒棒”成了市民对他们的昵称。 “城市变化太大,时间也过得太快。”52 岁的“棒棒”邓师傅站在熟悉的码头感慨道。近些年,传统的水路运输逐渐让位于飞速发展的铁路、航空、公路运输,再加上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棒棒”们逐渐沉默。2021 年,C 市工商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学生做了次“棒棒”现状调查,调查显示,当前 C 市的“棒棒”数量不足 2000 人。 “很多人说‘棒棒’会消失,但我觉得不会。他们会以另外的方式延续。”新闻传媒学院王院长说,即使肩头的棒棒消失了,但那担起一城山水的“棒棒”不会消失。   “过了‘双 11’就是淡季了,需要我们‘棒棒’的地方会少很多,得多找点门路……”当了 20 多年“棒棒”的邓师傅对这一行的淡旺季了如指掌。对于如何度过淡季,邓师傅跟其他“棒棒”一样有过焦虑。一次与商户闲聊,他了解到,现在除了骑摩托车的“骑手”,还有一种叫“步兵”——利用手机随时接短距离的单,靠步行送货、跑外卖。于是,他“转型”为一名“步兵”。 邓师傅用手机接的第一单是将 4 件矿泉水送到 1 公里外的白象街。他来到超市挑 起商品就走。“才 40 斤的货,太轻松了,只是在手机上接单用起来还不习惯。”邓师傅说,不论是当“棒棒”还是当“步兵”,只要能吃苦,哪里都能挣到钱,都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前些年‘棒棒’好做,有时身上还背着上一个商家的货,下一个活就排起了,生意好时一天能赚个三四百。”刚过完 41 岁生日的江林说道。后来,随着街上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不断增多,大家都在手机上下单了,现场揽活越来越难。看着身边的“棒棒”们一个个转行,他也想改变。 “怎么说呢,现在自己与朋友合伙成立了一个搬家队,我挺满意现在的状态。”虽然转行了,但江林的车里仍旧有一根棒棒。这根棒棒就像一个符号,他不知道何时会再用到它,但总觉得会用到它。 近些年,随着一代、二代“棒棒”因年龄退出,年轻一代农民工很少有人愿意涉足该行业。“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一个‘00 后’还能去当‘棒棒’。”小周自嘲,因为学习成绩差,高中毕业后,被老家一位叔叔带着入了“棒棒”行。“那时候不懂嘛,觉得就是扛货,有什么难的,但真做了才发现扛货也需要技巧。” 材料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在“第七届城市建设发展(2022)”论坛上,有一位专家强调:“普通人的每一步,似乎都微小、平凡、不动声色,但远距离回望我们这个城市走过的脚印,你会惊叹它伟大、传奇、日新月异。恰恰就是这种微小和平凡,为城市赋予了一种难以描述的力量,我很难把这种力量说得清清楚楚,但那是改变城市命运最初始的动力和最珍贵的情感。”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说:“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是会痛的。”一座城市就像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活在                                          其间的每个个体,就像这个生命体的细胞,这些细胞既给生命体提供支撑与动力,又从生命体中汲取养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