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期继续更新了,这应该是最后一期了。我复试结束之后,我们共同的朋友A组了一个饭局(7-8个人),我知道她会来她也知道我会来,但我已经放下了,彼此互不打扰就好。吃饭那天,刚好是我录取结果出来的日子,过去赴饭局的时候,我还没来得及看自己的录取结果。在饭桌上,他们问起了我的录取结果,我说还没来得及看,其实也是不太想去面对,录取了就意味着要孤身带着欺骗去一座陌生遥远的城市求学,录取不了就意味着我之前的努力都是白费。我提议我们共同的朋友A帮我看下结果再告诉我,于是就把手机给了A。她也凑过去看,当看到我的名字时,她一把拿过手机,开始笑了起来,大声喊着“上——岸了”。明明就三个字,但是听起来却包含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在其中,“上”字明明亲切而热烈,让我想到了彼此共度的普通而珍贵的那些时光,而“岸了”就像此刻的形同陌路,连普通朋友都算不上。至今我都清楚记得她说那三个字的语气,短短的这三个字映射我们的开始以及结束。其实我也知道,她说的时候明明很开心,但她只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这段已经结束的关系(实际上是她不想在朋友A们面前表现出跟我之间的瓜葛,因为A们原本就不知道我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从一开始的开心马上变为平淡)。虽然很开心自己被录取了,但我的第一反应是尴尬,于是马上躲到了卫生间缓一缓。饭间我和她一句话都没有说,眼神相互躲避,只是各自跟朋友聊聊未来聊聊计划。饭后离场,当她转身离去时,我偷瞄了她一眼。但是我在内心里告诉自己,就算多看了她一眼,我也没有输。后面入学的时候,一个人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没有任何亲戚朋友,作息和饮食都跟我之前的城市千差万别。反正是一个人,已成定局,也改变不了什么了。我都已经走出来了,就没必要继续颓废了。于是我尽可能找到考研期间的状态,有所期待,持续努力。每天待在实验室,看书复习做实验,人生地不熟也没什么人际交往,不怎么出去耍。与此前不同的是,我不再把期待寄托在一个不确定的人身上,她甚至不可信。翻篇之后,我明白了其实最可信的人是我自己,不是别人。最要关心的是父母,他们从20几岁就开始爱你,并且十分确认 未来也一定是爱你的。陈奕迅的《葡萄成熟时》里有一句话: 日后,尽量别教今日的泪白流 (你我共勉)最后,祝愿大家都发财暴富(如图3) #在找工作求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