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实习准备&经历&收获|滴滴|字节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专业背景、技能准备、简历投递、滴滴实习&幸运转岗、字节实习&转正失败、收获总结。
实习一年以来,终于得以整理和回顾,一路有欢声笑语也有艰辛坎坷,还是感谢一直奋力前行的自己~
专业背景
先讲下自己的背景吧,本科学的景观设计,因为对数据相关的工作感兴趣,又考虑到考研的难易程度,于是研究生选择了工业工程专业,我们专业属于商学院,勉强可以和管理科学扯上一点关系,所以面试的时候也有一点点说辞。
但是实习之后发现身边的同事们大多是统计、计算机或者是数分商分背景的,还是觉得自己在专业技能方面有很大的差别,会有一些落差感。
技能准备
因为有着强烈的想要从事数据工作的愿望和决心,所以我研一开始就在各大网站论坛收集数据相关的专业学习资源以及成长路径。结合自身数学统计基础薄弱的特点,最终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路径。
当然也走了很多弯路,比如最开始就沉迷于学习python,啃了好几本工具书,硬着头皮刷视频,然后照着书和视频码代码,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与实践,结果用了很多很多时间,到头来还是只记住了print("hello world")。
再比如,连统计学基础都没有,就开始看吴恩达老师的《机器学习》,看完了连什么是机器学习都讲不出来。
现在回过头看,想要做数据分析的工作,有些工具一定是必备的技能:sql(大数据相关工作非常重要的技能)/excel(做报表非常好用)/tableau(数据可视化工具都可);统计学基础知识也是相当重要的;另外,数据挖掘/python这些是加分项,如果不是特别熟悉,还是不要给自己挖坑的好。
工具只是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实际上在面试和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还有对业务的理解和沟通能力。什么是对业务的理解?—— 你所在的团队在做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件事的目标是什么?核心痛点在哪里?怎么解决?(那味儿很重了hhh)
其实不只是面试和工作,现在想来,自己的任何经历或者选择,这几个问题都很值得思考。
简历投递
去年十一月投出了自己第一份实习简历,因为没有数据相关的实习经历,我只写了自己写论文的经历(数据预测相关),在coursera上学习深度学习的经历,以及一些学校相关的经历。简历上的经历没有什么含金量,但是整体文字和排版还是比较紧凑,看起来是比较完整和干净的。
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收到的面试机会寥寥无几,我开始对自己的选择表示怀疑和动摇,一度对自己很没有信心。
直到12月,终于有了机会,收到了西门子的数据分析岗offer以及滴滴cxyx的运营岗offer
去年底,社区团购大战打得火热,因为对互联网工作的好奇以及想要经历这种快速发展业务的工作环境,虽然不是数据岗,我还是选择了滴滴。
这里就很羡慕在北上广深杭上学的同学们,互联网的实习机会比西部地区多太多了。
滴滴实习&幸运转岗
2020年12月24日,入职的第一天,cxyx的环境就打破了我对互联网高大上办公环境的想象,比肩接踵的工位,杂乱无章的布局,大家噼里啪啦的键盘声、视频会议的声音、小组会议的声音、混杂在一起,给人一种误入传销组织的错觉。
当然啦,后来团队在杭州的办公区有了一整栋单独的办公楼,明亮宽敞的工位,设备完善的基础设施,落地窗外还能远眺薄雾笼罩的青山。但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我入职的岗位是社群运营,工作内容是,使用运营工具进行机器人任务配置,通过微信群里的机器人给用户推送产品卡片。每天要花8-10个小时,重复着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做了两周之后,我实在是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便提了离职,原因是我还是想做数据相关的工作。
特别感谢当时的mentor小姐姐,热心的把我推荐给了数据岗的大哥,于是顺利地转到了数据相关的岗位。这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数据实习的旅程。
因为业务架构的不断调整,我跟着mentor前后辗转了3个业务团队,对接过不同的业务的数据需求,做过社群运营业务,做过团长侧的业务,还做过用户召回。
在这期间,跟着mentor对接和完成了许多业务需求,让自己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沟通能力。不过,我更多承担的是一个辅助性的角色,不管是接需求还是做需求,我只是一个参与者,我不需要独自做需求,也不需要对结果负责。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可以安心学习技术默默积累,另一方面我也缺乏对业务更多的思考和好奇。
2021年6月1日,滴滴举行了9周年大会,会上还有滴滴一年一度的吐槽大会,大家欢声笑语、吃吃喝喝,沉浸在一片快乐祥和、希望蓬勃的氛围之中。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月之后即将面临的暴风骤雨。
7月,我结束了滴滴的实习,离开了相处了很久的同事、伙伴、还有相识的朋友们,满怀着对相遇的感恩,开始了新的旅程。
字节实习&转正失败
字节实习面试经历有整理过,感兴趣可戳👉: 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688094
字节实习base在北京,来之前,听来过的朋友们对这里的评价都是不是太积极:
北京太卷了,北京压力特别大,北京没有生活,北京是个美食黑洞……
但是我还是想切身体验,坐上高铁北上时,我的内心是激动而欣喜的,对未知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入职第一天,公司给发了Mac,我甚至连大小写都不会切换,只得请求其他同学的帮助,现在想起来,还能感受到当时的尴尬。
我所在的组负责对接b端产品的需求,需求方是规模不小的产品和产运团队,他们每个同学都会负责一块单独的产品业务,每块业务都可能会涉及到许多的数据需求。由于是业务发展初期,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基建和数据分析工作。我入职的第二天,就开始独立对接需求。之后的日子里,更是需求一个接一个,工作量相当饱和。
日常涉及到大量对接需求的工作,怎么接需求,怎么提需求,怎么排期?这些问题曾经一度让我焦虑苦恼,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需求方提的需求并不合理,需要指出他的不合理之处,并且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每个需求方都负责单独的业务,每个业务都有自己的逻辑和业务流程。学习和理解业务流程不仅需要与业务方沟通,还需要自己体验产品,学习理解prd。lark庞大的数据资源,纷繁复杂的文档体系,让我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我的mentor每天也忙于各种会议,日历上少有空档。组内的同事大家也是各自负责不同的业务方,工作上的交集并不多。于是我本着不想麻烦别人的心态,自己苦苦摸索。然而,这并不是一个优点。
四个月的实习期间,我独自对接完成了近二十个看板数据集的需求,完成了两个分析项目。想要转正答辩的时候,找mentor one one,她说,实习生没有有价值的产出,答辩很难通过。于是连答辩的机会都没有。
当下的感受,心酸、难过、失望、痛苦、自我怀疑、愤愤不平……
用了几天的时间整理了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也终于释怀了。
首先,对于mentor,我仍然心怀感激,能在我专业背景不太相关,经历也不出彩的情况下,仍然给了我实习的机会。在公司的这段时间,有很多业务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数据能力,这也很好的丰富了自己的简历。
其次,我有自己的节奏,但跟不上她的节奏。自己本身不是一个特别聪明,反应很快的人,而 她个人经验丰富,能力很强,又非常看重效率。我常常很害怕跟她沟通,感觉自己像个傻子。我又很担心自己会让她失望,各种没能充分表达和释放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常常让我很没自信。
总之,最终没有留下来,有我自己的原因,也有mentor的原因,并非是字节的普遍现象,毕竟我们组还是有两个同学拿到了转正offer。
于我个人而言,也可以说是一件好事,我终于可以不用再担心自己在mentor眼中表现怎么样,是不是没有达到她的期望,我终于可以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顺应自己的成长节奏,停止自我pua。
提了离职的这几天,我的心情无比轻松。
收获总结
分享一些粗略浅显但是做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经验教训:
- 接需求要以解决问题、达到目标为导向。很多业务方提的需求并不合理,用很多资源开发建设的数据基建使用率并不高,那么还不如一开始就本着怎样能够更好的达到业务目标的角度来合作。
- 需要关注自己的感受,知道自己的做事节奏 ,不要因为需求方的push而去承担一些自己无法承担的压力,如果项目实在紧急,他们会向老板申请其他的人力资源。
- 做事需要分优先级,优先关注老板要看的重点项目,重点业务;一个内容很多的需求,也可以分优先级,先产出优先级较高的内容。
- 能够准确的聆听自己内心的诉求,并且在与mentor沟通的时候表达出来,并且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工作中遇到卡点和困难也都可以和mentor及时反馈,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合作愉快的关键。
最后还是想强调一下,即使是同样的公司,也会因为所在的业务线、和业务部门不同而情况各异,甚至是同一个组,也会因为mentor不同,而工作内容和工作感受也不一样。我分享的内容,更多的是从我自己的经历中的主观感受,老实讲客观描述的地方并不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合适的机会的话,还是非常推荐大家去实习,去体验,去获得一手资料。
大公司有情商和智商都很强的同事,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PS 还有一些这里没写到的内心感悟,感兴趣可戳👉: 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817651?source_id=profile_create_nctrack&channel=-1
#实习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