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动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指引我国新时代三农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产量连续 7 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
10 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累计建成 9 亿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灌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1%,农作物种源自给率超过 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72%。乡村振兴开局良好,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共设施提档升级,农村供水供电、交通道路、宽带网络和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快建设,农村民生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基本形成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宅基地制度等重大改革稳步推进,探索形成了一批成熟定型、管根本利长远的制度成果。
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材料二
一个村庄也要有自己的“CEO”了?他们的工作是什么?前不久,浙江省H 市 L 区开出 20 万年薪的优厚待遇,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这一新兴职业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D 村是L 区此次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的村之一。D 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说,从报名情况看,农村职业经理人岗位很有吸引力,报名人数众多,而且应聘者都很优秀。“职业经理人不仅要对农村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和发挥好农村的特点和优势,还要对各级政府在农业农村领域的相关政策有深入了解,具备招商引资的资源和能力等。”该工作人员介绍,“以前仅靠村委会的人员,在经营方面力量有所不足,所以需要专业人士来做专业的事情。”
这并不是 H 市第一次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H 市 Y 区早在 2019 年就集中招聘了 8 名经营管理人才担任农村职业经理人,招聘形式与此次 L区类似。当时共有 412 人报考,报名与录取比例超过 50 比 1;其中 T村的经理人岗位,比例更高达 114 比 1。报名者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 75 人、博士 1 人,有供职于地产行业的“金领”,有来自京
沪金融投资圈的MBA,还有常年深耕美丽乡村旅游发展的执业规划设计师等。
“85 后”小唐就在那次招聘中成功胜出,成为 Y 区 F 村的职业经理人。小唐自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文旅方面工作,也做过一段时间乡村运营师,工作内容与“乡村 CEO”类似。对农村的深厚感情,也让小唐更进一步选择成为一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加上她是本地人,可以更好理解当地文化以及沟通。在招聘面试时,小唐凭借一个此前策划的成功案例吸引了评委:她当时工作的村里有一家馒头铺,原本只是单纯的早点摊,在与老板沟通后,小唐组织专门团队对馒头铺进行了改造升级,馒头铺的经营形式不断丰富,可以让客人体验做馒头,也可以成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研学场所,而专门设计的口味和精美的包装,还吸引很多游客将馒头作为乡村旅游的伴手礼。
在入职F 村时,新组建的经营管理公司只有小唐一个人,她既是 CEO,也是员工。“村庄资源的梳理、村落文化的调研、闲置资产的摸排、产业活动的策划执行、推广视频的剪辑制作等,全都是我一个人在做。”小唐介绍,F 村一半的土地都是茶园,茶叶是该村最主要的产业,以往村民主要是售卖新鲜茶叶或是各自加工。如今进行规划后,从源头开始统一茶叶的品质,在原来废弃厂房处新建了茶产业设施用房,同时还在积极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F 村距离H 市主城区较近,我们的主题就是以茶为基础,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小唐介绍。她正在计划打造“茶家乐”,让村民将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
“做一名农村职业经理人,要平衡考虑好各方面的情况,兼顾各方诉求,需要协调和沟通各方,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小唐说。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她赢得了村里村外各方的认可和支持,公司团队也扩展到了 3 人,
新加入的 2 名员工都是有活力的年轻人,其中一人还是硕士研究生。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乡村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急、要考虑长期的效益。”小唐说,各村的情况有所不同,具体的发展措施也不一样。
材料三
近年来,K 市 A 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产业扶持,推动农村特色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里聚焦打造稻香水韵农家、健康慢生活主题村落,开展了稻田娱乐、消夏避暑、特色民宿、农家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今年“十一”期间,A 村结合村庄资源,开展水上休闲旅游项目,接待游客 3500 余人,收入 60 余万元,带动村内就业人数 150 余人。这些成绩和效益的取得,让 A 村人有了把特色经济继续做大做好做精的迫切愿望,但也感觉遇到了瓶颈,迫切需要专业的助力。
“这几年村里经过治理,环境和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水青山’有了,怎么更好更快地变成‘金山银山’呢?”A 村党支部书记老张直言,这几年村“两委”一直在努力为经营好村里项目、提高村民的收入动脑筋做工作,虽有一些成效,但总觉得有些力不能及。“比如,为了能吸引游客,我们计划根据时令举办一些活动。想法是有,可怎么对接资源、策划内容、做好宣传,我们都不擅长,感觉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A 村打算选聘职业经理人。经过一番咨询和走访,老张对选聘有了一些打算:A 村职业经理人实行聘用制管理,首次聘用期初步考虑为 1 年,做得好的续聘 2 年;薪酬分基本工资和绩
效工资两部分,基本工资不少于 12 万元,绩效工资为村集体经营性收益的 5%,做得好的可能达百万。“所谓的百万薪酬,其实是一种绩效奖励,这需要应聘人员的个人能力非常高,完成推进乡村项目招商落地运营、盘活乡村集体资产,通过一系列目标考核,才能实现百万年薪。”老张说。
根据工作实际需求,村里打算放宽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更注重个人能力和实际经验,以面试形式代替笔试进行选聘。老张表示,选聘农村职业经理人,不是选能帮助村集体种田养鱼的技术能手,而是选能带动乡村发展,让乡村特色产业更上一层楼的“经营能手”。同时,这也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村里打算以最优厚的条件吸引人才,也希望人才能够以自身真正优势来获得村里的青睐。
材料四
田埂间,一个个机器人运输着刚采摘下的农产品;设施大棚内,一个个高清摄像头来回巡视,实时监测着农作物状态,并对病害植物进行拍照识别及远程诊断;温室里,遮阳设施智能调控着光照和温度,施肥机自动调节着农作物的水肥比,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得以可视化监控与数据化管理……
作为浙江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P 市G 镇,一个依托于物联网的数字农业样板间已然成形。过去三年间,20 个数字农业和产乡融合型项目集聚于此,科技创新正助推农业转型升级,让“数字经济”“智慧农业”逐渐走向田间地头。
L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余总介绍说,占地 120 亩的园区内,只有一位管理员,因为农业的数字化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在这里,余总对园区的管控大多时候只需要依靠手机。打开手机上的App,他随时可以查看到 12 个大棚内的实时监测画面,大棚内实时智能调节的温度、光照情况,以及施肥机自动为每种农作物调配的水量、农药、氮、磷、钾等含量……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他还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远程人为干预,设定相关数值,从而调控大棚内的环境及施肥机的输出情况。但更多时候,“数字农业”早已替他完成了这一切——大棚会根据农作物的需要,主动打开
或关闭遮阳棚,调节温度,让农作物处于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施肥机也会智能调节水肥比,形成农作物需要的完美配方。
像L 公司这样,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农忙”,在 P 市G 镇已不是稀罕事。
在C 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内,蔬菜工厂里的各类瓜果蔬菜生机勃勃。“它们从播种到育苗再到生长,靠的全是数字化自动控制。”技术主管小姚介绍,以前都是人工播种,但现在只要将托盘放上播种流水线,一小时就可以完成两千盘、多达 25 万颗的播种。播种后,全封闭育苗系统则会通过环境调控,加速种子的育苗,“它可以将生菜苗的发芽时间缩短到 7 到 15 天,育苗效率提高 6 到 8 倍。”小姚说,工厂通过计算机对植物生长的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了一年四季连续生产,“满负荷运行可年产蔬菜 10 万斤。”
走进 Y 农业示范园的玻璃温室大棚,六个 30 立方米大的罐体里,数万条鲈鱼争先恐后地游来游去;鱼池旁,一株株翠绿的蔬菜长势喜人。
“这是从以色列引进的高密度生物循环养鱼系统。”浙江 Y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杨总介绍说,鱼池中的水,经过净化调节可以循环利用,每天排出 5%-10%的水通过管道提供给隔壁的蔬菜作为生长的“营养液”,被蔬菜吸收“脱肥”后的“营养液”又流回鱼池供鱼生长,从而形成鱼菜共生的氮磷养分循环。
“与传统种养模式相比,这种新模式更生态环保,既脱离了土壤病害,又有精准的水肥控制。”杨总说,在这种新型养殖模式下,利用传感器,水产养殖的溶解氧、pH 值、氨氮、亚硝酸盐等相关数据得到实时监测及自动调控,“让鱼和蔬菜长期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下,不仅品质更好,生长速度更快,产量也更高。”
目前,鱼池中还安装水下摄像头,今后,鲈鱼的生长情况也将得到实时监测。“在每个鱼池投放 4000 多条鱼苗,依靠数字调控、精准投喂,
半年内,鱼苗就可以从 1 克生长到 1 斤。”杨总预估年产量可达 15 吨,
“如果在传统鱼塘里,养殖这些鱼至少需要 20 倍规模大的空间。”这
意味着,一个类似的温室每年可产生约 40 万元的纯利润。
“我们期望 P 市农业经济开发区通过数字赋能,率先打造数字农业发展先行区。”P 市农业农村局唐副局长说。
材料五
新的时代,新的技术,传统农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批现代农业技术新匠人应运而生。他们秉承农人匠心,述说着新农人的追梦之旅,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慧保障。
陈师傅,1968 年生人,专长果蔬新型栽培技术和管理,2020 年 6 月获评 S 市现代农业技术新匠人。陈师傅是一名在田间奋斗了几十年的 “老农民”,“以前从事的是传统农业,后来发现新型农业产量高,人
员用量少,对比传统农业有着巨大优势。”新型农业发展的大潮“挠”得陈师傅“心痒痒”,年近半百的他开始埋头苦学新型农业技术。2019年 5 月,S 市 J 数字农业产业园招聘一名总负责人,学有所成的陈师傅便毛遂自荐来到这里。
而J 数字农业产业园的李总,则是一名 80 后青农人,他在经营自己的农业产业园之余,还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沙培技术,以及根据当地情况改造的浅液膜水培、气雾培技术,向周边农场、大户、承包户进行技术输出,提供全托式一站实地培训。这种新模式吸引了一批农创青年入驻,深入学习高科技种植技术,实现了一批青年农创客的孵化与培养。
懂农业,方能知轻重;爱农村,方能守初心。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一 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的人去落实、去守护。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质是 人的全面发展,让广大农民充分融入现代化进程,最终实现现代化,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要求。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切身参与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来,才能不断壮 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有效推进乡村的可持续性发展。
材料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是我们党第一次郑重
提出建设农业强国,必将对全党深刻认识新时代农业发展定位、完善农业政策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对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作出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农业农村人才支持政策不断健全完善,全社会关注关心关爱农业农村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农业农村人才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2021 年 12 月,农业农村部编制了《“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根据不同人才队伍的功能定位,把农业农村人才划分为主体人才、支撑人才和管理服务人才,共 3 类 10 支人才队伍。针对不同人才队伍特点和作用,分别制定建设目标和差别化政策,做到突出重点,实现以点带面,强化示范引领。《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培育
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等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 10 万人,辐射
带动 500 万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发展壮大;农业科研人才量质双升,“神农英才”等领军人才有效增加;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家超过 2000 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 1500 万人,其中农村创业带
头人 100 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