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只是一个工具,它不是一记神药;就好像,我们用斧头可以砍柴,但不能指望有了斧头,就一定能砍更多的柴。

想让工具发挥作用,一方面,我们要愿意用工具;另一方面,我们要会用工具。用工具的方法、技巧容易,真正难的是让人真心的愿意用工具。(P.S.对于工具类产品,笔者的观念是“工具类产品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在此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用户不愿意用”;为什么用户不愿意用,在不同的场景下答案是不同的;但其中,有一个比较常见的因素是未考虑并照顾到用户的利益,即产品在业务过程设计时出了问题;而有位产品大神的观念与我不同,“工具类产品应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思想理念,让用户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解决问题的思想”,对这种观念,笔者同样认同。

探究OKR是什么,我们先从它产生的背景和目标来看;OKR源于英特尔传奇总裁安迪·格鲁夫对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中原则“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实践,德鲁克认为“公司应该建立在对员工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作为获得利润的机器。

要充分发挥个人责任感,同时树立共同愿景和努力方向,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协调个人和共同目标的一致,集中众人智慧和力量达成共同目标”,白话总结一下,就是“我愿意干,我愿意一起干”。而安迪·格鲁夫在应用时,主要考虑要解决两个问题,“如何量化知识工作者的产出?如果要增加产出,应该怎么做?”

OKR是一个以调动个人意愿和团队协作意愿为目的的工具,从个体来看,它是一个效能工具,让人专注于可影响的、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从团队来看,它是一个沟通工具,通过对目标的反复确认,让彼此透明、利益一致、达成双赢;让一个人有自驱力,就让他坚信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让一群人协同,就让他们共同坚信一个有意义的目标。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