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牛友分布式微服务这些是怎么学的

背景:双非本,985硕。已在中小厂实习。之前只学到springboot这一套。

跟着黑马这些培训班的微服务视频学怎么样,我之前都是跟的培训班视频学的java(本科非科班)。

——————————————————————

请教了一些大佬和朋友,给各位牛油个结论:
1. 微服务的蛮多东西偏运维,不要自己死记硬背,公司里都是弄好了的。
2. 只需要学习下原理,不太需要专门找个微服务项目做,尤其培训班的写简历上也没认可度。在实习的尽量把公司的微服务项目弄懂一些功能,写简历上最好。

#微服务# #实习# #秋招# #学习路径实习,请问我还需要学习哪些技术栈呢#
全部评论
现在在哪里实习啊?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02-20 15:26 四川
+1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02-19 23:26 广东
就看了黑马的课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02-20 12:29 浙江

相关推荐

#牛客AI配图神器##如何看待应届生身份?#应届生身份:一道被过度解读的围城当大三学生开始接触就业指导课程时,"应届生身份"这个词便如影随形。它像一道无形的围墙,墙内是校招季的绿色通道,墙外则是社招市场的丛林法则。这个身份标签正在重塑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路径。企业对应届生的偏爱有其现实逻辑。互联网大厂在校招季开放上万个岗位,入职培训体系完善,对职场新人展现出最大程度的包容。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超过30%的岗位限定应届生报考,这种政策倾斜赋予毕业生独特的竞争优势。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身份有效期带来的焦虑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考研失败是否还能参加秋招?gap year是否意味着失去校招资格?这些疑问折射出身份焦虑的普遍性。这种身份焦虑正在催生畸形的职业选择。有的学生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拒绝签订劳务合同选择"慢就业";有人被迫放弃心仪的创业项目,只为赶上校招末班车。某高校调查显示,67%的毕业生因身份焦虑接受低于预期的工作。当身份标签异化为人生选择的指挥棒,我们正在支付隐性代价。破解困局需要回归能力本位的认知。某科技公司HR透露,真正决定职业发展的是持续学习能力而非身份标签。建立个人作品集、参与行业竞赛、积累项目经验,这些实质竞争力的积累远比守住身份有效期更重要。就像编程能力不会因为毕业证书日期贬值,核心竞争力才是穿越职业周期的通行证。站在大三这个关键节点,与其纠结身份倒计时,不如构建可迁移的能力矩阵。职业赛道是场马拉松,起跑线上的身份红利终会消散,唯有持续奔跑的能力才能穿越周期。当我们在图书馆积累知识,在实验室锤炼技能,在实习中拓展视野时,或许能更从容地看待那道名为"应届生身份"的围城。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4
9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