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chowley本篇来记录一下我之前参加「百度」-「测试开发工程师」的面试过程,针对其中一些问题给出了我的答案。部门:HCG(百度健康)时间:60min平台:如流过程自我介绍说一下你理解的测试流程a. 需求分析阶段: 测试团队与业务团队合作,了解需求和功能,确定测试范围和重点。b. 测试计划阶段: 制定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策略、资源需求、进度安排等。c. 测试设计阶段: 根据需求和设计文档编写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数据。d. 测试环境搭建: 配置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环境的搭建。e. 测试执行阶段: 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发现并报告缺陷。f. 缺陷跟踪和管理: 跟踪缺陷的解决过程,确保缺陷被及时修复。g. 测试报告编写: 汇总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向相关方反馈测试情况。h. 测试总结和评审: 对测试过程进行总结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介绍一下灰度发版灰度发版是指在软件发布过程中,将新版本逐步推送给一部分用户使用,以便在稳定性和兼容性方面进行验证和调整,再逐步扩大发布范围的一种发布方式。通过灰度发版,可以降低新版本发布可能带来的风险,保证用户体验。接口测试都做了哪些?a. 接口功能测试: 确保接口按照设计规范正常工作,返回正确的结果。b. 接口性能测试: 测试接口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c. 接口安全性测试: 检查接口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如SQL注入、XSS攻击等。d. 接口稳定性测试: 测试接口在长时间运行和高并发情况下的稳定性。e. 接口兼容性测试: 测试接口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或设备上的兼容性。f. 接口文档测试: 检查接口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与实际接口是否一致。流量评估的标准怎么定的?流量评估的标准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性能来定制。a. 需要了解系统的预期使用情况,包括预期的用户数量、访问频率等。b. 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业务规划来预测未来的流量变化。c. 结合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负载能力,确定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从而制定合理的流量评估标准。压测方案是怎么做的?制定压测方案需要考虑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指标和测试目标。a. 确定压测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系统的稳定性、性能指标还是容量规划。b. 设计测试场景,包括并发用户数、请求类型、业务流程等。c. 选择合适的压测工具和环境,如JMeter、LoadRunner等。d. 执行压测方案,并收集分析测试结果,评估系统的性能表现。发压机的配置压力策略是怎么样的?压力策略包括机器配置和测试环境的设置。a. 对于机器配置,需要考虑CPU、内存、网络等资源,根据测试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器规格。b. 对于测试环境,需要搭建与生产环境尽可能接近的环境,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c. 在压测过程中,可以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动态调整压力策略,如增加并发用户数、调整请求频率等,以模拟真实的业务场景。服务器的配置是啥样的?压测了解:流量,把线上流量换算到线下的量策略:压到预估值/一直加压关注哪些指标?CPU、内存、缓存、RT、吞吐量、报错率压测标准?你做过的压测最大QPS你用的服务器发压吗?接口功能测试,咋做的?a. 确定测试范围和目标: 确定要测试的接口,以及测试的具体目标,如验证接口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各种输入等。b. 准备测试数据: 准备各种测试数据,包括正常数据、边界数据和异常数据,以确保接口能够正确处理各种情况。c. 编写测试用例: 根据测试目标编写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数据、预期输出和执行步骤。d. 执行测试用例: 使用接口测试工具或自动化测试工具执行测试用例,观察接口的响应是否符合预期。e. 记录测试结果: 记录每个测试用例的执行结果,包括成功、失败或异常情况。f. 分析测试结果: 分析测试结果,发现接口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复和验证。接口请求的结构体咋设计的?a. 确定接口的输入和输出: 确定接口的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包括参数类型、名称、取值范围等。b. 设计结构体: 根据接口的输入和输出设计结构体,包括请求参数和响应结果的结构,确保结构体能够清晰地描述接口的数据格式。c. 考虑扩展性和灵活性: 在设计结构体时考虑接口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以便接口能够适应未来的需求变化。d. 与团队成员协作: 与团队成员协作设计结构体,确保结构体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e. 测试结构体: 在设计完成后,对结构体进行测试,确保结构体能够正确地表示接口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总结难度:3.8/5,就是压力测试那问的有点麻,之前没咋关注过发压机和服务器的设备配置,也确实是我的疏忽,还有请求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也要进行考虑,才能保证压力测试是真实有效的面试官专业程度:专业,看来他是专门负责压力测试的,也做过一些公司内部的管理平台,真正的测试开发体验打分:4/5,有收获,问出了很多我之前没考虑到的方面,遇到我不会的他还让我下去看看,也可以给他发邮件询问好了,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如有问题可留言讨论。本人正在组建校招测试开发方向的交流社区,如果您对测试求职方面感兴趣,欢迎加入了解。我是chowley,一个专注互联网技术和产品质量保障领域的博主,我们下次再见!欢迎点赞、评论、收藏,it's important for me.Searching for QALog.
点赞 18
评论 5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