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AC 权限管理策略与实现

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应用的权限管理模型。它通过将权限分配给角色,再将角色分配给用户,从而简化了权限管理。以下是一个详细的 RBAC 权限管理解决方案,包括设计思路、实现步骤和最佳实践。https://www.nowcoder.com/issue/tutorial?zhuanlanId=j572L2&uuid=3687640ddd7e4e88943011d95878284e

1. 设计思路
1.1 角色定义
角色(Role):角色是权限的集合,代表一组特定的权限。例如,管理员、编辑、普通用户等。
权限(Permission):权限是系统中可以执行的操作。例如,创建用户、删除文章、查看报表等。
1.2 用户与角色关联
用户(User):用户是系统的实际使用者。每个用户可以被分配一个或多个角色。
用户角色关联(User-Role Association):用户与角色之间的关联关系,表示用户拥有哪些角色。
1.3 权限与角色关联
角色权限关联(Role-Permission Association):角色与权限之间的关联关系,表示角色拥有哪些权限。
2. 实现步骤
2.1 数据库设计
2.1.1 用户表(Users)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04-13 21:50
门头沟学院 Java
我在公司的项目组里面是最年轻的,才去年24届本科毕业,不到一年工作经验。组里大家干的是同样的项目,同事有3~7年经验的,有海龟研究生,任务也是随机分配的。然而在熟悉了公司基本开发流程之后,大家的进度竟然都差不多,很多时候我做的还比同事更快,还帮那些“年长的”程序员分担了部分的任务。平时我甚至还有时间做两三道leetcode。manager在跟我会议室私聊谈话的时候也在说我基础扎实。这几个月干下来,我发现超过80%以上的工作,其实有扎实的基础就能完成。初级程序员和“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其实差别没有那么大,后者的代码以及bug的解决方案,也很容易被看出不足之处。就比如某个研究生的代码文件输入流没有关闭,被我指出来了,他这个代码居然还在组里展示过。还有他们提出的分页在内存里面做,真的逆天,他们说大家都是那么干的。很多“经验丰富的”程序员有个毛病:极其自信,架子非常大,生怕别人提出他自己的问题。我觉得优质程序员和一般程序员的代码一个最大区别,就是代码会写的很严谨,因为他们对底层有很深的了解,而不仅仅是说代码表面的花里胡哨,这点很容易就看得出来。很多程序员,我觉得他们的经验其实就是堆出来的,很多活干了一百遍,跟新生代程序员干一边一样。有的甚至本身基础就不扎实,还会去找其他人的问题,提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疑问。相比于资历,我觉得快速学习以及保持“新人心态”才是硬道理。刚来的时候做项目,我其实就被manager指出过效率偏低,跟他们几年经验的相比。那是因为很多东西我确实从来没用过不了解,请教经验丰富的程序员才学会的,所以得有个学习的过程,但是后来发现如果基础扎实的话其实也不难学习,很快就上手了。当初觉得他们会议上讨论的“高端”bug,现在觉得也就那么回事,甚至有点无聊。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