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全日制硕士毕业校招还会有企业招吗

今年刚考上的全日制研,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时候37岁,想问一下这个岁数走校招还会有企业收吗?还是说只能走社招?
全部评论
老兄怎么想到要去读研呢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4-06 13:36 福建

相关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昨天 14:49
运营
经销商负债累累,前CEO跑到国外,说在想办法解决负债,却始终不肯回国。       这个剧情,如果再加一句台词“下周回国”,那就是贾跃亭。          如果没有这句话,那就是哪吒汽车前CEO张勇。          2025年4月14日,一张浙江桐乡工厂门口的照片刷爆朋友圈:数十名经销商并排而立,高喊着“哪吒还钱”的口号。                              他们中有人血本无归,在哪吒汽车总部打起了地铺。                        有孕妇挺着孕肚在哪吒汽车办公室哭诉要钱。                    还有的经销商为了买车贷款担保,如今正被银行追债,客户也对他们提起了诉讼。         而就在同一时间,这家新势力车企的前CEO张勇,却被曝已身在英国。          据多家媒体报道,哪吒汽车三年累计亏损超180亿,2024年销量同比暴跌40%,2025年1月国内零售量仅110辆,三大工厂停摆,还面临供应商与经销商集体维权、员工欠薪、车主售后无保障等问题。          这场荒诞剧的主角——哪吒汽车,三年前还是年销15.2万辆的“黑马销冠”。仅仅数年光景,它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如今的艰难境地?01从销冠到崩盘,一场事先张扬的坠落          2019年的北京车展上,张勇指着展台上的哪吒U豪言:“我们要做电动车界的拼多多!”          这句宣言精准概括了哪吒的崛起密码:用7.99万元起的哪吒V攻入网约车市场,靠B端订单撑起销量神话。          2022年,当蔚小理还在为10万辆交付挣扎时,哪吒以15.2万辆登顶新势力榜首,估值飙至250亿元。                      但低价换量的代价很快显现。2023年,当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以更低价格杀入市场时,哪吒V的市场份额被拦腰斩断。试图突围高端的哪吒S和GT,却因“20万元买杂牌车”的消费者认知,月销长期不足千台。          更致命的是,当大众、Stellantis等巨头在中国寻找技术伙伴时,哪吒因三电技术缺乏竞争力,眼睁睁看着零跑、小鹏拿下百亿级技术授权。                如果说战略失误是导火索,那张勇的“网红式翻车”则加速了品牌崩塌。          2023年,一段“张勇跷二郎腿怒怼网友是舔狗”的视频登上热搜,评论区炸锅:“CEO亲自下场骂用户,这车还能买?”紧接着,他被曝在内部会议上怒摔文件:“研发部三年搞不出智能驾驶,养你们有什么用?”            到了2024年底,这场权力游戏迎来高潮:张勇突然卸任CEO转任“顾问”,创始人方运舟紧急接管。          但据内部人士透露,张勇离职前半年已频繁飞往英国,“说是考察海外市场,结果连签证都办好了”。讽刺的是,就在他离职当天,哪吒汽车官网挂出公告:“战略调整,一切正常。”            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的财务状况和运营压力也不容忽视。2021年至2023年,合众新能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0.87亿元、130.5亿元和135.55亿元,但公司连年巨亏,亏损额逐年放大,同期亏损额分别为48.4亿元、66.66亿元和68.67亿元,三年合计亏损额超180亿元。          连年亏损导致合众新能源财务压力陡增。2022年末,公司账上现金为67.57亿元,短期借款余额为39.26亿元,尚能覆盖;但到了2023年末,短期借款余额达到43.17亿元,而账上现金却下降至28.37亿元,难以覆盖短期借款金额。          崩塌的临界点出现在2025年1月。当月销量暴跌至110辆,三大工厂全面停摆,银行账户只剩2000万元流动资金,而某子公司账户余额甚至不足500元。              桐乡工厂杂草丛生,南宁基地设备被债主拆走抵账。曾经叫板特斯拉的“黑马”,如今连官网维护费都捉襟见肘。  02张勇的“英国行”,下周会不会回国?        4月14日,张勇更新微信朋友圈称:“感谢大家关心,看到网络上一些传闻,至今仍担任哪吒汽车顾问,为公司四处奔波融资。”                    张勇的职业生涯充满戏剧性转折。          2018年空降合众新能源时,他用“哪吒”这个IP重塑品牌,借《魔童降世》电影热度狂揽年轻用户。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他2023年直播时跷着二郎腿嘲讽网友“买不起别酸”时,亲手葬送了品牌好感度。          更微妙的是,其离职前火速办理英国签证的细节,与贾跃亭2017年“赴美融资”的叙事如出一辙。不同的是,贾会计还能靠FF续写故事,而哪吒的泰国百亿泰铢授信,被经销商痛斥为“国外画饼,国内断粮”。            这场高管动荡中,最荒诞的莫过于责任界定。尽管张勇仍挂名顾问,但法律上已无实权。              这种高管权责不对等的困境,正是新势力造车的通病。当职业经理人用资本游戏堆高估值后,却能通过“战略调整”全身而退,而债务、诉讼、破碎的经销商网络,都成了留给接盘者的“遗产”。            尽管张勇强调“仍是公司顾问”,但据工商信息显示,他仍是合众新能源的总经理。          有律师分析:“如果他在明知公司资不抵债时仍转移资产或虚假融资,可能涉嫌刑事责任。”          不过现在,这位前CEO最紧迫的问题或许是——当媒体追问“何时回国”时,他该如何优雅地翻译“下周回国”?  03坚守的经销商一地鸡毛          经销商代表提出了三点诉求: 一是赔偿2024年9月至今的运营损失,并预支2025年5月到7月的经营成本;          二是所有打款未发车拖欠的返利和补贴,必须在5月11日前一次性返还;          三是尽快恢复售后服务体系,别让四十多万哪吒车主被彻底抛弃。他们并不是想让哪吒倒下,只是希望方运舟董事长能正面做出回应,给他们一个交代。          “我们是全国300多家哪吒经销商中的二十余家代表。过去大半年,这些授权经销商一直坚守着,没有选择放弃。我们没有裁员,员工的社保也没有断缴,店面一直正常运营,税款也照常缴纳,员工工资更是分文不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我们相信哪吒厂家会兑现承诺。然而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厂家却从未正面回应过我们哪怕一次消息,我们只能靠传言来了解情况”.    经销商代表还表示,最让他们痛心的是,很多门店按照厂家的要求打全款几百上千万,但车一辆都没有发出。有的经销商为了买车贷款担保,如今正被银行追债,客户也对他们提起了诉讼。          据多方信源了解,这场维权事件其实酝酿已久。自2023年下半年起,哪吒汽车就接连陷入停产、断供、裁员、欠薪等连环危机,但经销商们依然咬牙坚持,不裁员、不断社保、不拖欠工资,甚至不惜自掏腰包维持店面运营。          他们始终坚信哪吒会兑现承诺,然而半年多的等待换来的只有厂家的沉默。厂家以“战略调整”为由,既不发车也不退款。         04结语:当造车梦碎时,谁来为此买单?          张勇的朋友圈至今仍在更新融资进展,但经销商们已学会苦笑:“我们等的不是钱,而是一个道歉。”          当行业讨论“新势力还剩几家”时,那些破碎的家庭、荒废的厂房、锁死的车机系统,都在提醒我们:每一个轰然倒塌的估值神话背后,都是无数普通人被碾碎的人生。            或许真正该拷问的,不是张勇是否成为贾跃亭第二,而是整个行业何时能走出“融资-烧钱-爆雷”的死循环。          毕竟当资本盛宴散场时,收拾残局的永远不会是穿西装的操盘手,而是那些被碾碎的经销商、供应商,以及车库里永远等不到配件的老款哪吒V车主。
投递哪吒汽车等公司7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