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chronized 关键字就略微复杂了,也需要你回答不同版本下的实现原理(1.6与1.6 之后)1.6 之前采用重量级锁的方式,实际是利用操作系统的 mutex lock 指令,在对应代码块出入口位置添加monitor enter 和 monitor exit 来进行加锁解锁,而修饰方法时添加 ACC_synchronized 标志表明当前方法为同步方法。然后就说这个重量级锁可能引起的性能上面的问题,频繁的切换用户态和内核态会引起性能下降。所以 1.6 之后做了锁升级的优化。然后再介绍一下说一下锁的四种状态-无锁、偏向锁、轻量级锁、重量级锁,锁升级的流程。这个问题基本你就拿下了。
2 2

相关推荐

08-16 22:28
门头沟学院 Java
put添加元素的流程1 首先会去借助哈希值计算桶索引的值,运算函数为(n-1)&hash值进行与计算。:计算哈希值,jdk7之前是直接引用哈希值计算,而jdk8开始则借助哈希扰动的算法,原理呢就是将原哈希值向右移动16位,异或运算哈希值,将高位哈希值与地位哈希值都可以很好的参与到计算当中,减少哈希冲突的概率2 判断该桶索引位置是否为空,如果为空直接进行存放Node节点。如果不为空,需要遍历链表或者红黑树,去判断是否存在相同的key,如果不同则插入,相同则覆盖。:8开始为尾插,8之前为头插(多线程扩容可能会导致链表出现死循环的问题)插入新节点后3对数组的元素进行计数,当数组当中的元素数量大于负载因子与容量的乘积时,会触发扩容机制,两倍的扩容速度,扩容过程当中存在对元素桶索引的重新分配问题:在jdk7之前会使用(2n-1)&hash重新算一遍桶索引的位置(n为原数组长度):但是在jdk8开始,将(2n-1)&hash进行拆分,拆成(n-1)&hash+n&hash=原索引位置+n&hash,在判断过程当中呢,实现对n&hash的计算即可,判断计算是否为零,为零则保留原索引,不为零则在原索引的基础之上加上旧数组长度,接着移动就简单了,将原先的链表拆分为两个临时链表,后续直接一次性挂载即可。4判断是否需要树化,先判断链表长度,在链表长度达到8的条件下,判断数组长度是否达到64,达到就将链表树化,没达到64就以2倍的速度进行扩容。
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