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电子信息专硕,深度强化学习方向,无实习经历,如何选择职业方向?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位粉丝的提问,双非电子信息专硕,深度强化学习方向,无实习经历,如何选择职业方向?

接下来把粉丝的具体提问和我的回复分享给大家,希望也能给一些类似情况的小伙伴一些启发和帮助。

同学提问:

学历:上海双非研究生,专业:电子信息(专硕),方向:深度强化学习、边缘计算

项目经历:基本没有,除了做过Java、Python在网上的烂大街项目,大模型也做过一个开源项目,前后端简单的都懂一点,但是不多。

理论基础:Java 八股还可以;读研期间发表过二区sci论文(期刊水平尚可,深度强化学习向),不知道论文对找AI工作有没有帮助。

实习经历:无,今年暑假想找一个,年龄:24,明年也就是26届毕业

目标:希望您能给点建议。经常接收各种信息,有人做数据分析、大数据,还有人做嵌入式,做Java,身边也有进外企做计算机视觉的。因为感觉他们会的都很简单,我都能学会,属于看着他们找到实习的,由于导师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去找实习,现在就是比较迷茫,不知道选择哪个方向能成。

Yt回答:

首先作为一个上海的双非的研究生,现在研究的方向是强化学习和边缘计算。这里呢提到一点,其实学术上面定义的这种边缘计算也好,还是包括深度强化学习也好,这是学术的定义,它在企业开发的时候它不是这样的。学术界和工业界它在定义技术理解上面它都是不一样的,企业更多是考虑产品化,如何把产品能够做到落地,能够做到生产,做到能够销售,能够给自己带来盈利流水,这是企业关注的。学术上面呢可能更多关注的就是我如何突破一些门槛,突破一些这种瓶颈,突破一些这种别人做不了的问题,但是企业更多不会,企业其实跟别人做产品一样的,其实你包括小米汽车和小鹏,或者跟那个蔚来汽车,其实你会发现整体的技术上面差异很大吗?我认为很难说,但是请注意它品牌不一样,然后做出来的造型不一样,然后导致这个过程中的销售也会不一样。其实企业更加关注的它没有像学术上面这么大的进步,而是更多的说我能够从销售上面,能够从产品端,能够给销售带来一些差异化的营销,能够给企业带来一些流水,这是企业考虑的问题,学术上面考虑的可能会不一样。

跟你讲这个点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现在了解的东西几乎到企业没有用。现在除了做过一些Java和Python和网上烂大街的项目之外,大模型也做过一个开源的项目,前后端都简单懂一点,都不是很多。然后Java 八股文也还可以。目前的情况能够做1到2款产品。虽说你有过大模型,一个开源的项目,前后端简单都懂一点,你把这个项目再深入下去,能够做到你能用,别人也能用,做到一个你把它运营一段时间,你试一试。你不管是这种大模型针对哪个方向,应该这个使用场景还是比较多的,你能够把它做到上线,做到你能用别人也能用,你能先运营一段时间,后面在你简历里面把你的运营数据体现出来,这个过程你考虑的问题可能不仅仅只是Java、Python这编程语言的问题,你可能会去考虑功能的问题,产品的问题,以及架构的问题,以及如何部署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到低成本的问题。你往这个方面考虑,后面在你面试的时候,你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发现别人面试的时候再聊八股文的时候,你在聊的你就会发现是如何产品化,如何做到更好的盈利,聊的是架构的问题,就是这样的。因为你具备有这个点的基础,如果没有你会发现你就只能聊点八股文。

目前实习经历无,暑假准备找一个。你现在这个时间也特别合适,目前研二也是比较合适找暑假实习的时间节点。经常收到各方面信息,有些人做大数据,有些人做数据分析,还有人做嵌入式,做Java,身边也有进外企做事机器视觉的,感觉他们都会的很简单,我都能学会。很多朋友会有一个概念,就看到这个技术好像不是很复杂,我也能学。很多朋友就是我能学,扶我起来我还能再学。这个东西各位朋友你想想,你会和你后面用时间去学会这个它是不一样的,请注意有朋友说我能学会,这个过程你不是还没会吗?这个怎么叫做会呢?我认为至少来说,你用它解决过具体问题,这个东西你才能说你用过它,你能够用它反复解决问题,你就自然而然会有一套自己的经验,这个经验它就是你的东西。那这个过程中你才说我能够用这一套能够解决哪些哪些问题,才能说你会这个东西。

目前由于导师原因一直没有实习,现在比较迷茫,不知道选择哪个方向。按照你的情况,你现在目前来说可能对Java比较情有独钟,你就选择Java,然后在这个过程中,目前也到了研二这个时间节点了,然后到暑假实习,然后到7月份的时间,也就是说三四个月的时间嘛。现在把Java这套技术体系能够做一两款产品,做到落地,做到上线。然后后面开始投递,找到一个实习,多拿几个实习机会,从中再挑选一个合适的你去实习,然后实习过程中间能够争取转正,如果不能转正就后面参加秋招,秋招的过程中间也是多拿几个offer,从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签好三方,然后在毕业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好的去向就可以了嘛。

总结:

一、学术与工业界的差异认知

  1. 学术与工业的鸿沟:学术研究关注技术突破(如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优化),而企业更关注产品落地与商业化(如边缘计算在工业场景的部署成本控制)。需将论文成果转化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例如将大模型开源项目优化为可部署在边缘设备的轻量化版本 

二、项目经验的重构与深化

  1. 现有项目的优化方向:大模型开源项目:需从“简单实现”升级为“可运营产品”。例如,针对特定场景(如智能家居或工业质检)优化模型推理速度,并搭建前后端联调系统,量化性能提升指标(如延迟降低30%) Java/Python项目:避免“烂大街”标签,可结合边缘计算需求重构。例如,开发基于Spring Cloud的分布式边缘任务调度平台,集成资源监控与故障自愈功能 
  2. 差异化竞争力构建:利用SCI论文背景,将深度强化学习与边缘计算结合,设计边缘设备动态任务卸载策略,并在简历中突出“学术成果工程化”能力

计算机相关专业就业求职学习路线/offer选择/职业规划建议

工种浩:程序员yt (学习就业困惑?我们来为你答疑解惑!)免费投稿 投稿必回

#职业规划##计算机#
计算机就业职业规划辅导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解决计算机相关专业就业/面试/技术提升等问题解答(投稿必回)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评论
点赞
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