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招笔试】2025.03.23-蚂蚁机考改编
✅ 春招备战指南 ✅
💡 学习建议:
- 先尝试独立解题(建议用时:90分钟/套)
- 对照解析查漏补缺
- 配套练习题库
🧸 题面描述背景等均已深度改编,做法和题目本质基本保持一致。
🍹 感谢各位朋友们的订阅,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最大动力
春秋招合集 -> 互联网必备刷题宝典🔗
题目一:智能家居能源管理
1️⃣:统计每个时段的不同设备能耗情况
2️⃣:匹配用户的使用习惯,判断是否满足指定区间内的限制条件
难度:简单
这道题目的关键在于理解能耗计算规则和区间检查逻辑。通过简单的统计和判断,可以高效地解决问题,时间复杂度为 O(n)。代码实现直观,主要考察基本的编程和逻辑能力。
题目二:网络连接优化
1️⃣:根据连接时长和网络状态建立权重矩阵
2️⃣:使用路径查找算法找出最佳连接方案
3️⃣:判断是否存在满足所有连接需求的合法方案
难度:中等
这道题目结合了图论和优化算法,需要清晰地理解连接规则和约束条件。通过建立适当的数据结构和遍历算法,可以高效地找出满足所有连接需求的方案或确定不存在解决方案。
题目三:数据备份策略评估
1️⃣:维护多个链表结构存储备份策略信息
2️⃣:通过模拟实现备份操作流程
3️⃣:对每个备份策略评分并确定最优方案
难度:中等偏难
这道题目需要实现复杂的模拟逻辑,对数据结构操作要求较高。通过高效的数据组织和处理流程,可以在 O(n log n) 的时间复杂度内完成评估。考察了对链表、排序和模拟实现的综合应用能力。
01. 智能家居控制协议
问题描述
小兰是一名智能家居设计师,正在开发一套新的智能家居控制协议。该协议需要根据两个字符串指令集 和
生成最终的控制指令
。
两个指令集长度均为 ,仅包含小写字母,每个字母代表一种特定的家电控制信号。协议规则如下:
- 对于第
个位置,如果
和
在该位置的信号相同(即
),则最终控制指令
为原信号的大写形式,表示需要对该设备执行高优先级操作。
- 如果
和
在该位置的信号不同,则选择字典序较大的信号作为最终指令
,表示选择更激进的控制策略。
小兰需要确定按照这套规则生成的最终控制指令 ,以便向智能家居设备发送正确的控制信号。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一个整数 ,表示字符串长度。
第二行一个字符串 ,仅包含小写字母。
第三行一个字符串 ,仅包含小写字母。
输出格式
一个字符串,表示生成的控制指令 。
样例输入
3
abc
abd
样例输出
ABd
数据范围
和
仅包含小写字母
3 abc abd |
对于第一个位置, 对于第二个位置, 对于第三个位置, 因此最终的控制指令 |
题解
这道题目要求根据两个字符串和指定规则生成第三个字符串。整体思路非常直观,只需要逐位比较两个字符串的字符并按规则生成新字符即可。
解题步骤如下:
- 读取整数
和两个长度为
的字符串
、
- 初始化结果字符串
- 遍历字符串的每个位置
(从0到n-1):
- 如果
,则将该字符转换为大写形式添加到
中
- 否则,比较
和
的字典序,将字典序较大的字符添加到
中
- 如果
- 输出最终的结果字符串
这种逐位比较的解法时间复杂度为 ,空间复杂度为
,其中
是字符串的长度。对于本题给出的数据范围(
),这种解法非常高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编码中,字典序的比较可以直接使用编程语言提供的字符比较功能,不需要额外的转换操作。而字符的大写转换,可以使用语言提供的函数(如C++中的toupper()
,Python中的.upper()
方法,Java中的Character.toUpperCase()
方法)。
参考代码
- Python
import sys
input = lambda:sys.stdin.readline().strip()
def solve():
# 读取输入
n = int(input())
s1 = input()
s2 = input()
# 初始化结果字符串
res = []
# 遍历每个位置,生成控制指令
for i in range(n):
if s1[i] == s2[i]:
# 如果两个信号相同,使用大写形式
res.append(s1[i].upper())
else:
# 否则选择字典序较大的信号
res.append(max(s1[i], s2[i]))
# 拼接并输出结果
print(''.join(res))
if __name__ == "__main__":
solve()
- Cpp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优化输入输出
ios_base::sync_with_stdio(false);
cin.tie(NULL);
int n;
string s1, s2;
// 读取输入
cin >> n >> s1 >> s2;
// 初始化结果字符串
string t = "";
// 遍历每个位置,生成控制指令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s1[i] == s2[i]) {
// 如果两个信号相同,转换为大写形式
t += toupper(s1[i]);
} else {
// 否则选择字典序较大的信号
t += (s1[i] > s2[i]) ? s1[i] : s2[i];
}
}
// 输出结果
cout << t << endl;
return 0;
}
- Java
import java.util.*;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BufferedReader b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 读取输入
int n = Integer.parseInt(br.readLine());
String s1 = br.readLine();
String s2 = br.readLine();
// 初始化结果字符串构建器
StringBuilder t = new StringBuilder();
// 遍历每个位置,生成控制指令
for (int i = 0; i < n; i++) {
char c1 = s1.charAt(i);
char c2 = s2.charAt(i);
if (c1 == c2) {
// 如果两个信号相同,转换为大写形式
t.append(Character.toUpperCase(c1));
} else {
// 否则选择字典序较大的信号
t.append(c1 > c2 ? c1 : c2);
}
}
// 输出结果
System.out.println(t.toString());
}
}
02. 网络连接优化方案
问题描述
小基是一家网络优化公司的工程师,正在设计一种特殊的网络连接排序算法。该算法需要根据一个指示字符串来构建网络设备的连接顺序。
具体来说,小基有 台网络设备需要按照某种顺序连接起来,编号为
到
。他需要构建一个长度为
的排列(每个数字恰好出现一次),使得相邻设备的连接关系满足给定的指示字符串。
指示字符串是一个长度为 的
字符串,其中:
- 字符串中的第
位为
表示排列中第
位的设备连接优先级比第
位的设备低(即数值更小)
- 字符串中的第
位为
表示排列中第
位的设备连接优先级比第
位的设备高(即数值更大)
小基需要找出一个满足这些约束条件的网络设备连接顺序。如果不存在满足条件的排列,则需要报告无法完成优化。
输入格式
输入为一个长度为 的
字符串,其中
。
输出格式
如果存在满足条件的排列,输出这个排列( 个整数,用空格分隔);如果不存在,则输出 "
"。
如果存在多个解决方案,可以输出任意一个,系统会自动判定是否正确。
样例输入
0101
样例输出
3 2 4 1 5
数据范围
- 输入保证是一个只包含
和
的字符串
0101 | 对于构建的排列 因此,这个排列满足所有约束条件。 |
题解
这道题目要求构造一个排列,使得排列中相邻元素的大小关系符合给定的01字符串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任意一个位置i,第i+1个元素与第i个元素的大小关系是确定的。
解题关键在于理解01字符串对排列的约束,并通过贪心策略高效构造符合条件的排列。具体来说,维护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当前可用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然后根据01字符串的指示逐位构造排列。
解题步骤如下:
- 初始化两个指针:low = 1(当前可用的最小值)和high = n(当前可用的最大值)
- 遍历01字符串的每一位(从0到n-2):
- 如果当前位为'0',意味着下一个元素应该小于当前元素,从high指针取值(尽可能大的值),然后high减1
- 如果当前位为'1',意味着下一个元素应该大于当前元素,从low指针取值(尽可能小的值),然后low加1
- 最后,将剩余的一个值(low指针指向的值)放到排列的最后一个位置
- 检查生成的排列是否满足所有约束条件,如果满足则输出排列,否则输出"-1"
这种贪心策略能够在O(n)的时间复杂度内构造出排列,对于n≤10^5的数据范围来说是高效的。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对所有01字符串都存在满足条件的排列。例如,如果字符串全为1或全为0,可能就不存在符合条件的排列。实际上,这种贪心方法会尝试构造一个尽可能接近满足条件的排列,然后通过检查来确定是否真正满足要求。
参考代码
- Python
import sys
input = lambda:sys.stdin.readline().strip()
def solve():
# 读取输入的01字符串
s = input()
n = len(s) + 1 # 排列的长度
# 初始化排列数组
res = [0] * n
# 初始化指针
low = 1 # 指向当前可用的最小值
high = n # 指向当前可用的最大值
# 遍历字符串,构造排列
for i in range(n - 1):
if s[i] == '0':
# 当前位为0,表示下一个元素应该小于当前元素
# 从high指针取值,尽可能使用较大的数
res[i] = high
high -= 1
else:
# 当前位为1,表示下一个元素应该大于当前元素
# 从low指针取值,尽可能使用较小的数
res[i] = low
low += 1
# 将剩余的值(一定是low)放到最后一个位置
res[n - 1] = low
# 验证构造的排列是否满足条件
valid = True
for i in range(n - 1):
if (s[i] == '0' and res[i] < res[i + 1]) or (s[i] == '1' and res[i] > res[i + 1]):
valid = False
break
# 输出结果
if valid:
p
剩余60%内容,订阅专栏后可继续查看/也可单篇购买
互联网刷题笔试宝典,这里涵盖了市面上大部分的笔试题合集,希望助大家春秋招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