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IEG 魔方工作室 游戏客户端 Timeline && 一些感悟 && 个人经验分享
一、Timeline
岗位:游戏客户端
3.6 一面(1h,正常八股面)
3.7 二面(1.5h,全程场景题压力面)
3.8 三面(0.5h,项目 + 八股,算是聊天局)
3.11 HR 面(20 min)
3.13 OC
二、感悟
3 月初投简历,甚至是处女面,真的没想到直接速通春招了,以后就是鹅孝子了
。
本人 bg 26 届上海末二(本科),去年(大二)暑假从后端转游戏客户端,游戏业务这块内容基本是完全零基础,从 24 年 8 月份一直到 25 年 2 月,一直在沉淀,期间没有投过任何简历,自然也没有任何实习经验。在自学技术的同时还要应付学校里面的各种额外压力(考试、校内项目、课程设计等),而我由于 GPA 底子还行,当时又没有自信直接就业能冲进大厂,还是想要在找实习的同时尽量保住保研名额的,所以对于学校的这部分工作,并不是以一种“及格就好”的心态去应付的,该花的时间和心思也是没有少花。但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比如我)来说,精力和时间总是无比有限的,越是把时间投入到学校里面繁琐的事务上,留给自学技术的时间便越是拮据。沉淀的这段时间里,有时候觉得身体里住着两个灵魂,一个在学院机房写实验报告时想着shader优化,另一个在调试动画状态机时惦记着明天的随堂测验。这种割裂感、矛盾感以及高强度的并行工作几乎占据了我大三上学期的大半。我跟大部分人聊的时候都会听到诸如“学校里面的课程学不到任何东西”此类的话,包括我在内,也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我一边说着卷学校里的课程意义不大,一边却又好似心甘情愿地愿意把时间分配给它,事后留给我学技术的时间愈发紧张时我又会陷入自我谴责的循环。
现在回头审视,那些曾被我视作浪费时间的工作,已经为今天埋下了草蛇灰线。去年用 Vue 和 Spring Boot 硬凑的课程项目,虽然早就 404 在崩溃的服务器里,但没有那些被嫌弃"过度设计"的组件封装与优化和被老师拷打时无语凝噎的经历,我也大概率活不过鹅子的二面压力面。没有大三还在苟延残喘卷一下绩点的执着,也换不来一面老哥看到 GPA 排名后的会心一笑和拷打我时的手下留情。那些被迫分散在 Unity 和课业之间的时光,反而构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就像在 Lightmap 烘焙时被当作噪点的反射光,当最终构建出完整的场景时,那些曾被嫌弃的噪点,都成了 GI 系统里不可或缺的间接照明(好中二啊这句话 hhh)。
挺过了这段时间的压力后,感触最深的两点就是:
- 普通人的精力容器最多只能维持单线程满载运行。真正的并行不是同时追逐所有目标,而是把不同赛道的经验值转化成技能树上的被动加成。
- 所有铺垫的价值,都将在正确地 All in 某个领域时指数级兑现。
三、经验分享
评论区喵。
总而言之,感谢鹅子给了机会,也感谢很多牛友的帮助,牛友简直都是我义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