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卡内推游卡面经

哥们总结一下游卡的面经吧,希望大家都可以上岸,秋招确实不容易

首先是面试次数,加上群面一共三个专业面一个HR面

群面:10人+HR+主考官

群面一共三个阶段

1.自我介绍:1min

一分钟内自我介绍,HR掐时间很准,建议是在40-55S左右把你简历里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就行(比如实习经历/比赛经历)

2.思考题:几min忘了反正挺抽象的

基本上都是那种对社会/某种情况的观点题,比如你对XXX现象怎么看,你认为人应该XXX嘛,你要是第一位的话就按自己的观点和多方面的角度去说,不是的话可以做点准备,上百度看看别人的观点总结一下

3.重头戏:讨论题

10个人在60min内讨论一道关于游戏的命题,然后选出一个代表归纳总结

我之前考的是对二次元卡牌游戏的抽卡怎么看,如何改进

首先10个人里一定要有个哥们计时,HR掐时间很准,超时没完成工作就GG了

思考这个问题前,你要注意几点 1.一般团队会有个带节奏记录队友发言的哥们(这哥们大概率就是之后的那个代表,尽量确认你说的话被他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在后面的面试官拷问有点优势)

2.引导话题:拿我这道题举例子,大伙最后很高概率会把抽卡游戏和米池划等号,疯狂讨论米池,你就要在他们讨论一定程度时打断一下将话题从米池中岔开,将话题引导到你的方向,我当时就把更多游戏的池子举例出来,扩大了讨论范围,同时将话题拉正

3.审题:现在看我上面的题目,不感觉我说的哪里不对吗,二次元卡牌游戏,米池里的O神和绝区零是卡牌游戏嘛,这就是经典跑题,赶紧把队友们拉回来

4.面试官拷问:考官会在总结后询问在场个别人的观点是怎么来的(一般会问3个人,你被问到说明你已经稳一半了),准备好如何陈述自己的观点就行,最后面试官还会留一个小讨论题,如何你被面试官拷问了,就可以借题发挥主导群面方向了

群面完

技术一面:HR+技术面

恭喜哥们群面过了,你来到了技术一面

这边技术面的策划会对你的游戏经历和实习/比赛项目进行拷问,首先他会问你希望成为什么策划(我是关卡和系统),根据你想成为的策划角度说就行,我的游戏经历里二游偏多,比赛项目也蛮多的,你只要给技术面的策划讲明白里面的内容,我给面试官刨析了绝区零的关卡和火影忍者的战力系统与决斗场系统(刨析系统最好是用你氪金最多的游戏【我是火p😋】,因为很多游戏一般有些系统和内容只有你氪金之后才会体验到),然后讲一下你项目当时怎么做的怎么思考的,最好的情况是把和你一起做项目的哥们问一下,然后把他们做的功能想法一并说出来,加分项(当然如果你哥们反感你说他的工作内容那就别说了,破坏感情)

HR的话基本就是一些工作方向和游戏类型以及HR经典问题(期望薪资等),但注意HR这时候会问你XX类游戏的话可以接受吗,这个XX类游戏就是你要面的下一个面试(我当时不知道,还好是战棋,我比较擅长)

技术二面:

恭喜你来到技术二面,到这你基本就稳了,二面会接着上次HR的提示来(xx类游戏),我是战棋与关卡策划,所以就会考些你玩战旗的内容,以及对竞品的体验(战棋的竞品,紫龙那几个建议都玩一玩),但感觉他们只想做类梦幻模拟战,对类皇家骑士团或者火纹不是很感兴趣,这块就看HR怎么提示你的了,根据HR的提示来准备就行

HR面:

都HR面了,what can i say HR说啥你对对对就完事了,游卡新人的培训计划还挺有意思的,在这里就不透露了,到HR面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结尾:

祝大家秋招顺利,游卡的工资还算可以,来就完事了,毕竟谁不想加入steam第一的游戏所在的公司呢(雾)对吧😋

【游卡2025届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热爱不止,即刻出发

✨来游卡,热Now开场

内推码:DS1PuxsH

— JOY FOR EVERYONE —

【关于游卡YOKAVERSE】

✨多类型的产品矩阵:巩固核心游戏IP,拓展精品游戏品类米哈游

✨国民IP《三国杀》,发展历时16年

✨卡牌品类持续深耕

✨创意游戏探索多元发展

✨深耕于线上线下融合的新网娱、新文创、新电竞业务

【内推链接】https://app.mokahr.com/m/campus_apply/yokagames/41940?recommendCode=DS1PuxsH&hash=%23%2Fjobs#/jobs

【内推码】DS1PuxsH(内推简历优先筛选!)

⭐—创造和分享快乐—⭐

投递的uu留下岗位和姓名缩写~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牛友故事会# 还记得毕业后入职培训那天,我看着同一届毕业的准同事们,以为大家都跟我一样,从一所不知名的学校本科毕业,没找到更好的工作,选择了同一家公司。后面熟络了发现,这些人里面不缺硕士,甚至985硕;也有的在大厂实习过,因不喜欢互联网加班文化在转正与校招中选择了后者。从“背景”上来看,我感觉我在同届中基本就是最差的一个。这导致我一度害怕,害怕在与这些大佬共事的过程中,显得我很蠢很笨,工作能力远不及人家。但后面发现我错了,虽然他们的履历确实很好看,但入职之后,大家都是半斤八两,都是从头开始学起,即使大厂实习过的同事也得打杂,也得碰壁,也得背锅。一个同届的同事调侃过:“能进入到这家公司的,基本上水平都差不多”。虽然他当时是因为遇到了点工作上的挫折才说这话,但工作了这么多年,想起来觉得他说得挺对,都是打杂的牛马,谁又能高贵过谁?其实这种感受是非常真实且普遍的,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求职环境中。它的本质是对自我价值的怀疑。想要调整,得去掉加在别人身上的滤镜与光环,强化自己的自信。不妨想一下:“如果我真的不配,为什么面试官偏偏选择了我而不是其他人?”能获得这个offer,肯定是因为存在吸引面试官的点。名校/成绩只是学生阶段的标签,毕业后就进入职场的阶段了,职场看重的能力和在校是不一样的。反过来想,说不定我们眼中“碾压我”的人,可能也在偷偷羡慕我们的其他能力。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