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起点相同,工作几年后结果却大不相同?
为什么起点相同,结果却大不相同?
本文原创首发于同名公号:来知晓。
一样起点,一个公司,10年后,为啥有的人是总裁,有的人被总裁?
写作缘由
读者朋友你好,欢迎来到来知晓。
最近听了我司一位技术大佬的职场成长体验分享讲座,大有所感,故本期聊聊一个长期发展的问题:
都是同一学校毕业的,都在一个公司内奋斗,为啥10年后有的成了总裁,有的被总裁?
大佬观点
这个问题很有启发性,让我们先听听这位大佬观点(下文代称X,在公司10年,已22级)。
X说,进华为前,都是985、211,起点大差不差,缘何经过10年、20年发展,不同人差异就那么大,甚至成为总裁。
X一直在思考背后的原因。这次分享中,X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核心在于,10年中,不同的体验输入,造就了不同的动力追求。
公司派X去欧洲出差,公司只给补助xx,但他周末主动出去花了3倍xx,去国外感受极致体验的美好事物。如极致美味,如欧美文化成果博物馆等,给了他很大的体验冲击,激发了向往和前进的动力。
X给我们的建议是,1、勇于丰富个人体验,投资自己。2、尝试美好,才能在工作上创造美好。
比如,我们可以买支万宝龙钢笔、买个LV包包,坐一下商务舱,听一下顶级音响之声,我们不用天天去买那些奢侈品,但一定要去体验下,并思考它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为啥它能卖那么高的价格。
最后,我们可以从X的分享中得到结论:极致体验不同,输入的激励强度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的追求动力,以及往后的人生。
任总在冰岛与四位弟兄咖啡细语
有了X的案例分享,我们再重读下任总2017年这篇讲话,也许会更深有体会。
- 作者:任正非
- 来源:华为心声
华为CEO任正非很喜欢跟年轻人聊天,传播最广泛的一次是2000年的那次。
任正非问员工:2000年后华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大家回答:不知道。
任正非告诉大家:是钱多得不知道如何花,你们家买房子的时候,客厅可以小一点、卧室可以小一点,但是阳台一定要大一点,还要买一个大耙子,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经常在阳台上晒钱,否则你的钱就全发霉了。
20天前,任正非在冰岛雷克雅未克跟四个弟兄边喝咖啡边唠嗑,聊天内容居然还以电邮讲话【2017】086号文给公开了。
任总在冰岛与四位弟兄咖啡细语
2017年8月16日
在冰岛有长白昼与长黑夜,要利用来好好学习。一个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年轻人挣了钱要投入,投入不是买房,首先是要学习充电。特别是在小国,综合锻炼机会很多,努力学习,把眼界扩大了,境界扩大了,技能提升了,那你才会有上升机会。
实践很重要,不实践,时间长了就会被淘汰,公司文件已经要求没有基层成功实践经验就不提拔为主官,高层干部更是如此。但是只有实践没有理论总结,永远就是个工人师傅嘛。需要总结,一根绳子抓不到鱼,打成一个个的结就成网了。总结就是打结,多打结就结成一张网了。
不要龟缩在首都,不要龟缩在代表处,要多去了解合同场景、以及未来的合同场景,旅游时,也估估这个地方的工程难度。不然怎么叫上过战场。
第二,还有提高自己的社交面,不要把穷酸风气带出国门,不融入上层社会,谁会认同你呀,你怎么去拿合同呀?要从多方面去了解当地社会,改变生活方式,融入当地社会。要和他们有共同语言,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爱好,才会有共同感。我们的合同是在上层社会手里面,融入不进上层社会就没有这个机会。
从我们走过的这个道路来说,首先舍得花钱,才会挣钱。年青人首先不要存钱,要存本事不存钱,存人脉不存钱,没有人脉能做成啥呢?但,你没有本事,有人脉也白搭。当然我也理解有人要存钱娶媳妇,有出息是不是更容易一些?
本文小结
体验美好,激发向往,产生追求,产生持续创新。
其实,听完X的关于追求极致体验的分享,我想到了左耳朵耗子在《传奇程序员练级攻略》(非常推荐一读)中也提到类似的观点:当大部分人都认为技术无用的时候,他埋头学习研究技术,当大部分人都沉迷于短视频短剧体验时,他沉迷于程序世界的汪洋大海。
多年前,左耳朵耗子就说,中国高劳动强度低技术密度的时代总会过去,完成原始积累后,终将走向精耕细作,走向脑力密集型时代,那时技术人员的价值会得到充分显现。
追求极致体验,在另一侧面也是在讲差异化,我们说的做的都跟别人一样,那么我们跟别人又有何区别,既然大家都大差不差,为何上升的是你,而不是有关系的他?
所以,我工作以来也一直在思考并执行自己的差异化策略:
- 每日扩展读技术paper,技术进阶
- 每周保持1篇文章输出(或技术、或生活的思考总结)
- 每周坚持组内轮流进行技术交流讲座
当下个人所做的点不多,但相信它持续长久积累下来的力量。当下是搞技术的春天,道友们当奋发有为做强做大。
最后,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那句老话:知识属于阅读者,收益属于行动者,愿你我都行。
#华为求职进展汇总##华为开奖那些事##华子oc时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