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校招为什么这么难啊?这招的还是学生吗?
今年的秋招已经进入尾声了,我的感觉是:今年的秋招,难度真的大得离谱。
尤其是中间件和高并发场景题的密集轰炸,甚至有些问题已经上升到高级开发甚至架构师的级别了,为什么今年的校招突然变得这么难啊?
我想,大概率是因为三四年前,那些 通过大量学习八股文和中间件知识进入企业的学生,如今已经成了面试官。当年他们就是这样准备面试的,脑子里全是中间件和高并发的题目,而现在轮到他们负责招新人时,自然而然也开始用同样的方式去考察求职者。这导致了一个结果:今年的面试题量大而深。
往年,企业的面试官们在校招中通常有分寸,知道学校里的学生,即便是 985 的毕业生,他们的实际开发经验也有限,所以不会过度刁难,而是以他们的水平为基础提出适当的考察内容。
但今年的变化却截然不同:面试的问题深度和广度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并发场景和系统架构的复杂度上,不再有任何“学生待遇”。
企业的培养机制决定了,只要你进入公司,工作半年到一年时间,能力达到一定标准,基本上就有资格成为面试官。
而他们当年进入企业的准备方式,正是通过背诵和刷题积累对中间件、并发处理、秒杀系统等高频考点的理解。所以当他们成为面试官后,脑海里自然充斥着这些问题,再加上他们工作中对性能和量级的理解进一步深入,这就导致他们在面试中无意间把门槛提得更高。
另外,企业面试官们通常不会像高考出题那样专门闭门研究面试题目,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记忆,提出自己常问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和他们当年备战面试的内容类似。所以校招中,许多候选人面对的提问几乎是一个套路:中间件、并发量处理、系统分库分表等等,这些对于应届生来说相当棘手。
这样一来,即便是顶级的 985 学生,如果没有实际的大型项目经验,也难以应对这些涉及到真实量级和性能优化的场景题目。
培训机构教的那些“秒杀”“点评”“外卖”项目,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大多数都是理论包装出来的假场景。一旦在面试中被深入追问,很多人往往就露了怯,毕竟这些项目并没有在真正的大规模环境中得到验证。
师兄师姐们也说,今年的校招难度增加,不仅仅是题目本身变难了,更是因为面试官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面对这种趋势,我们只能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 注重实战经验:不要只依赖八股文和培训机构的模板项目,尽量去找一些真实的实习机会或者开源项目,提升自己在大规模并发和性能优化方面的实际经验。
- 理解背后的原理:中间件、并发控制、分库分表,这些不再只是面试考点,而是面试官们真正关心的内容。要想脱颖而出,就需要对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有深入的理解。
- 主动积累项目经验:尝试在项目中模拟大厂级别的场景,比如高并发的秒杀系统、复杂的用户点评系统等。虽然学校项目规模有限,但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和模拟环境,也可以积累一些宝贵的经验。
- 多和业内人士交流:了解面试官的思维方式,了解他们关注的重点,这对准备面试非常有帮助。可以通过线上分享、社群讨论等方式获取这些信息。
今年的校招确实变得更加“硬核”,但这也是对未来工作的真实写照。对于想进入大厂的同学们来说,打好基础、积累实战经验,才能在严苛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你觉得哪一届的校招最难?##牛客创作赏金赛##大家都开始春招面试了吗##如何判断面试是否凉了##我发现了面试通关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