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对象存储实习感受

我分到的团队是服务层的跨区域复制小组,工作更多的是用 C++ 开发上层的业务逻辑。作为实习生,工作也是以完成小的功能需求、性能优化和修复一些 Bug 为主。跨区域复制牵扯到 Bucket 和 Object 的管理、网络、计算资源的调度,任务 SLA 保障和容错等,开发过程中需要利用到很多数据的底层组织结构还有 KV 存储的原理相关的知识。所以尽管不是做底层的 KV 存储工作,和一般的业务 CRUD 也有所区别。总体来说在整个产品处于一个中后台的位置,能接触到的技术面还是很广的,在工作的过程中慢慢就了解了 OSS 整体的业务和核心技术了,实习体验非常好。

团队的氛围还是比较融洽和纯粹的,大家的心思都是放在如何把产品做好以及打磨技术上,并不会有网上传言的 PUA 等现象。而我认识的一些在其他团队实习的朋友的体感则并不是那么好。在技术上,也有丰富和详细的技术文档沉淀,新人能快速地了解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演进历程及其背后的一些设计过程等。由于是基础存储产品,对于代码质量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Code Review 和测试覆盖率等工程实践都执行得非常贯彻,这也是 OSS 系统稳定性的根基。和在学校写程序或者做项目随便手工测试不同,这边的测试都需要以代码形式固化下来,同时会有严格的回归测试保证新加入的代码不会影响旧的功能。对于新手或者实习生,就会出现开发功能可能只需要一两天,然后花上一两周甚至更长来 CR 还有补全测试。不过,对于代码正确性的保证还只是依赖于 CR 和测试覆盖率,导致线上还是会有一些 bug 的出现,和 S3 采用的形式化验证还有一些先进性上的距离。实习生的权限也很少,看不了内网的技术社区,有点可惜。不过短短几个月能把自己组内的技术细节吃透也已经受益匪浅了。

工作之余的话,组里偶尔会有聚餐活动,也有每周固定的羽毛球活动,下班时间也基本不谈工作(线上出问题需要 oncall 除外)。阿里云总部现在搬到了云谷园区,是真正意义上的荒郊野岭,周围只有工地、农田和山,也没有地铁,交通不是很便利。吃饭方面,食堂的话中规中矩,菜式还是挺多样的,但味道就确实一般般,价格在 20 元一顿左右;也有 KFC 或者和府捞面等商家入驻,价格就贵一些;园区太荒,也点不到什么外卖;聚餐也基本上要开车去几公里外才有繁华一点的商圈或者饭店。饮料店的话有古茗、星巴克、瑞幸、manner,虽然茶水间没有免费咖啡机,自费买咖啡提提神也是可以的。晚饭时间有 20 元餐券,可以去食堂吃,也可以拿面包牛奶走人,过时作废,不能累计。夜宵则是有 10 元餐券,同样是过时作废。总的来说,能满足大部分吃喝需求,不过选择不多。不知道以后那边会不会繁华起来。

#阿里云#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2 3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