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届秋招-锁定银行国企卷到底
好久没有打开牛客,看到别人的秋招总结。同样是毕业论文已经告一段落,对自己的秋招做一段总结,希望日后再次找工作打开牛客,能够重温和感触年轻的自己。
楼主背景,211本985硕,女。经济下行时较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无比之杂,特点总结为计算机+管理。
按照往届学长姐的套路,基本求职目标为互联网大厂,而这些年大厂的裁员风波劝退不少人,结合本人不太能主观能动卷的特质,选择了节奏稍慢的银行或省级国企为秋招目标,岗位方面主要为金融科技岗。
实习时候主要投递了银行,希望能够积攒金融相关的实习经验,放弃了中金公司本部的数据岗,去了宁波银行做的产品经理(此处省略一万字),记得当时也是在牛客发起了投票,大部分建议我去前者,然后我就着了魔了坚信了秋招去银行实习就去银行实习的观念,现在想想这个选择是错的。但也没有那么错,因为自己不想去北方以及券商科技岗所以没那么可惜。如果目标为银行,其实不必要纠结拿到的实习是券商还是银行。
个人认为银行对信息科技的需求比券商要大,并且二线银行居多,券商基本在一线,而我的目标是回二线省会,至多接受上海。所以秋招共投递近90家企业。先说银行后说国企吧,当然这其中夹杂一些难受的点。
互联网大厂(9月)
在8.29号实习结束后开始投递互联网大厂刷简历+面试经验,找到面试的感觉。投递了如快手、京东、美团、滴滴、腾讯、微众、蚂蚁、百度、阿里等公司,最高峰一天三面,经历线上线下面试,确实熟悉了简历,并且也尝试了无领导小组等面试形式,并且泡了微众银行的池子,秋招的自信心一下上去了。
银行(10月)
六大行
提前关注相应的公众号,对于银行真的就是开一个投一个,首先锚定六大行。
暑期投递了六大行的总行,颗粒无收,秋招为了不浪费投递机会,直接下手二线直属中心,如软开(包括政策行软开)、数据中心、信用卡中心、省分信息科技岗或管培岗等。因为非科班,最终的结果为挂简历或挂笔试,进入交行省分候补名单,最后也没候补成功,可能真的蛮香的。现在想想,笔试还挺重要的,分能高就高。考得确实杂,行测和计算机都要抓,看命吧。
别灰心,今时不同往日。24秋招银行省分格外抢手,就这么说,当时投递农行省分,由于报考人数过多系统建议报其他岗位。其实也想着春招再试试六大行省分,但是发现四月份开的银行,正在忙论文,真的忙到投简历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就这么结束,与六大行无缘。
股份行
因为限制了求职地域,十二家股份制银行只投了据说待遇及发展较好的浙商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南分,这些银行总行的fintech岗位不强制计算机相关科班,笔试也不需要线下固定考点,并且更像互联网面试形式,深挖简历,深挖项目。
城商行
地域筛简了我的投递范围,秋招主打精准投递。因此只考虑了地方城商行总行,笔试被调剂成理财子金科岗,候补拿了oc,当时已经开始脑补工作之后的甜蜜生活了;最终戏剧化地被鸽了。所以和学弟学妹们说下务必关注最终的三方,hr这个职业真的充满了魔幻,被鸽打电话和你说他们只是个传话的人。只要上面拍板的一个脑筋急转弯,没有人对之前的话负责,只有自己苦哈哈地去打接都不接的电话。
同时也投递了家乡邻近省分的城商行总行,有存在笔试之后没有后文的情况,也有主动放弃不想去的公司,精简秋招。
省属国企(11月)
主要投递了省内和邻近省会比较靠谱的省属国企,基本投递的企业偏金融或投资性质的,投递岗位包括信息化岗或综合管理岗。也尝试了地方电网、三桶油,简历关都没啥问题,但是招人好少,加上自己不是很感兴趣,无后续。
可能和自己性格有关,看到有大批竞争对手就开始退缩,记得有家公司的秋招群有2000+人,而且群里同学相对活跃,觉得想省点力气,没必要在没希望的岗位花时间,最终放弃了笔试。
其实后面会有些后悔,所以大家找工作时候真的要及时调整自己,心力是有限的,秋招的劲头就那两三个月,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的想法是海投是战略,合理筛选是战术。对于不想去的公司,及时扔掉,保留一些掌控之内和掌控之外的机会,在笔试和面试时保持较为积极的状态。
最终去了股份行,地点上海,其实这个结果和我当初的职业规划存在出入,已经早早做好回二线省会做个小职员的准备,但是没有回得去,这也迫使我心态发生了转变,年轻人,就得去一线耍。
我也想了下,第一份工作,确实也没必要那么那么看得重,钱多事少离家近,满足其中一种也能选。前辈也告诉我大部分人不会在一家公司工作到老,不必要仅纠结地点,工作三年后又谁能说得准呢?另外,给自己征友下,如果有去上海发展的小哥哥,最好是皖籍,可能后期有概率回二线。
#秋招记录##秋招签约后的心态变化##秋招求职节奏总结##秋招经历##秋招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