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 vite 原理,vite 是如何启动项目的

我们使用 vite 的时候,只需要在 package.json 中定义一个简单的命令,就可以启动项目,那么这个简单的命令,是如何启动 vite 项目的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scripts": {
  "dev": "vite"
},

执行命令行脚本

在执行 pnpm install 命令的时候,node_modules/.bin 下会创建多个命令行脚本。当执行 vite 命令的时候,就会找到 .bin 目录的下的 vite 脚本,从 vite 脚本中可以看到,执行的是 vite/bin/vite.js 文件

1689678960545.png

vite.js 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执行了 start 方法,动态引入了 ../dist/node/cli.js ,这个地址是打包后的地址,在 vite 源码中,脚本地址在 packages/vite/src/node/cli.ts

function start() {
  return import('../dist/node/cli.js')
}

start()

cli.ts 的核心功能是解析命令行参数并启动本地项目,解析命令行参数通过 cac 库,这里我们主要看启动本地项目的命令。在 cac 库中,通过 command 定义基础命令,通过 alias 方法定于命令别名,通过 option 方法定义命令行参数,最后通过 action 方法执行具体的操作

const cli = cac('vite')

cli
  .command('[root]', 'start dev server') // default command
  .alias('serve') // the command is called 'serve' in Vite's API
  .alias('dev') // alias to align with the script name
  .option('--host [host]', `[string] specify hostname`)
  .option('--port <port>', `[number] specify port`)
  .option('--https', `[boolean] use TLS + HTTP/2`)
  .option('--open [path]', `[boolean | string] open browser on startup`)
  .option('--cors', `[boolean] enable CORS`)
  .option('--strictPort', `[boolean] exit if specified port is already in use`)
  .option(
    '--force',
    `[boolean] force the optimizer to ignore the cache and re-bundle`,
  )
  .action()

action 方法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引入了 createServer 方法,通过 listen 启动本地 server

cli
	.action(async (/* 入参数 */) => {
    filterDuplicateOptions(options)
    // 核心:启动本地 server
    const { createServer } = await import('./server')
    try {
      const server = await createServer({
        root,
        base: options.base,
        mode: options.mode,
        configFile: options.config,
        logLevel: options.logLevel,
        clearScreen: options.clearScreen,
        optimizeDeps: { force: options.force },
        server: cleanOptions(options),
      })

      await server.listen()

      // 控制台输出本地 server 启动结果
      const info = server.config.logger.info

      server.printUrls()
      // 定义控制台的操作快捷键
      bindShortcuts(server, {})
    } catch (e) {
      process.exit(1)
    }
  })

这里我们小结一下,在输入命令启动项目时,通过寻找 node_module/.bin 目录下的 vite 脚本,再执行 cli.ts 文件中引入的 createServer 方法启动本地项目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核心的 createServer 方法

createServer

createServer 方法有八个核心步骤,如下图所示,每个步骤展开来都很可以很深入的分析,所以我计划在这篇文章中先整体介绍实现过程,在后续的文章中再深入的分析几个重要步骤的实现原理

1689982737902.png

第一步:配置参数解析

参数解析涉及三个部分

  1. resolveConfig 方法解析 vite 核心配置,包括来自命令行、vite.config 文件的配置参数
  2. resolveHttpsConfig 方法解析 https 相关的配置,用来在开发环境模拟 https
  3. resolveChokidarOptions 方法解析 chokidar 相关配置,主要和监听文件变动相关
const config = await resolveConfig(inlineConfig, 'serve')
const { root, server: serverConfig } = config
const httpsOptions = await resolveHttpsConfig(config.server.https)
const { middlewareMode } = serverConfig

const resolvedWatchOptions = resolveChokidarOptions(config, {
  disableGlobbing: true,
  ...serverConfig.watch,
})

第二步:创建 HTTP 和 WebSocket server

这一步通过 createHttpServer 创建一个 HTTP 服务器实例,根目录的 index.html 就是服务器的入口

通过 createWebSocketServer 创建 WebSocket 服务器,主要是用于实现热更新(HMR),当代码发生变化时,服务器通过 WebSocket 向客户端发送更新通知

const httpServer = middlewareMode
  ? null
  : await resolveHttpServer(serverConfig, middlewares, httpsOptions)
const ws = createWebSocketServer(httpServer, config, httpsOptions)

if (httpServer) {
  setClientErrorHandler(httpServer, config.logger)
}

第三步:启动 chokidar 启动监听文件

chokidar 能够创建一个文件监听器,监听文件和目录的变化,实时地响应文件的增删改操作,也是用于实现热更新功能

const watcher = chokidar.watch(
[root, ...config.configFileDependencies, config.envDir],
resolvedWatchOptions,
) as FSWatcher

// 文件变化操作
watcher.on('change', async (file) => {
  file = normalizePath(file)
  moduleGraph.onFileChange(file)

  await onHMRUpdate(file, false)
})

// 文件新增和删除操作
watcher.on('add', onFileAddUnlink)
watcher.on('unlink', onFileAddUnlink)

第四步:创建 ModuleGraph 实例

第四步通过 ModuleGraph class 创建一个模块依赖图实例,模块依赖图主要用于维护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主要有两个用处

  1. 热更新过程中,通过模块依赖图获取所有相关依赖,保证正确完整的实现热更新
  2. 打包过程中,根据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优化,比如将多个模块合并为一个请求、按需加载模块等,提高打包速度和加载性能
const moduleGraph: ModuleGraph = new ModuleGraph((url, ssr) =>
  container.resolveId(url, undefined, { ssr }),
)

第五步:创建插件容器

通过 createPluginContainer 方法创建插件容器,插件容器主要有三个功能

  1. 管理的插件的生命周期
  2. 根据插件的钩子函数,在特定的时机执行插件
  3. 在插件之间传递上下文对象,上下文对象包含 vite 的内部状态和配置信息,这样插件通过上下文对象就能访问和修改 vite 内部状态
const container = await createPluginContainer(config, moduleGraph, watcher)

第六步:定义 ViteDevServer 对象

ViteDevServer 对象就是 createServer 方法最终返回的对象,主要包含前几步创建的对象实例和启动 server 相关的核心方法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 createDevHtmlTransformFn 方法,这个方法用于在开发环境下转换 index.html 文件,默认注入一段客户端代码 /@vite/client ,用于在客户端创建 WebSocket,接收服务端热更新传递的消息

const server: ViteDevServer = {
  // ===== 核心属性 =====
  config, // 配置属性
  middlewares, // 中间件
  httpServer, // HTTP server 实例
  watcher, // chokidar 文件监听实例
  pluginContainer: container, // 插件容器
  ws, // WebSocket 实例
  moduleGraph, // 模块依赖图

  // ===== 核心方法 =====
  // index.html 转换方法
  transformIndexHtml: createDevHtmlTransformFn(server),
  // 启动 server 方法
  async listen(port?: number, isRestart?: boolean) { /.../ },
 	// 打开浏览器
  openBrowser() { /.../ },
  // 关闭 server
  async close() {/.../},
  // 打印 url
  printUrls() { /.../ },
  // 重启 server
  async restart(forceOptimize?: boolean) { /.../ },
}

第七步:执行 configureServer 定义函数

configureServer 主要用于配置开发服务器,比如在内部 connect 中添加自定义中间件。在这一步,从配置中获取所有 configureServer 钩子并放入 postHooks 钩子中,在内部中间中间件定义好之后,执行 postHooks 钩子

注意到 postHooks 是在处理 index.html 中间件之前执行,目的是为了自定义的中间件能够在返回 index.html 之前处理请求

const postHooks: ((() => void) | void)[] = []
for (const hook of config.getSortedPluginHooks('configureServer')) {
  postHooks.push(await hook(server))
}

// 其他中间件定义...

// 执行 post 插件
postHooks.forEach((fn) => fn && fn())

// 处理 index.html 中间件
middlewares.use(indexHtmlMiddleware(server))

第八步:定义内部中间件

通过 connect 包创建 middlewares 中间件。中间件主要是用来处理 HTTP 请求和响应,通过定义一系列的中间件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每个中间件函数对请求和响应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请求和响应传递给下一个中间件函数,直到最后一个中间件函数处理完毕并发送响应

import connect from 'connect'

const middlewares = connect() as Connect.Server

定义好 middlewares 之后,通过 use 方法添加启动项目阶段需要的中间件,一共有 14 个

// 计算操作执行时间
middlewares.use(timeMiddleware(root))

// 处理是否允许跨域
middlewares.use(corsMiddleware(typeof cors === 'boolean' ? {} : cors))

// 请求代理
middlewares.use(proxyMiddleware(httpServer, proxy, config))

// base 地址处理
middlewares.use(baseMiddleware(server))

// 通过 launch-editor-middleware,在代码编辑器打开指定的文件,跳转到指定行号
middlewares.use('/__open-in-editor', launchEditorMiddleware())

// 热更新 ping header 处理
middlewares.use(function viteHMRPingMiddleware(req, res, next) {
  if (req.headers['accept'] === 'text/x-vite-ping') {
    res.writeHead(204).end()
  } else {
    next()
  }
})

// 处理 public 目录
middlewares.use(servePublicMiddleware(config.publicDir, config.server.headers))

// 响应请求之前,对请求的文件进行预处理
middlewares.use(transformMiddleware(server))

// 静态文件处理
middlewares.use(serveRawFsMiddleware(server))
middlewares.use(serveStaticMiddleware(root, server))

// 处理单页应用退回问题
middlewares.use(htmlFallbackMiddleware(root, config.appType === 'spa'))

// 处理 index.html
middlewares.use(indexHtmlMiddleware(server))

// 处理 404 情况
middlewares.use(function vite404Middleware(_, res) {
  res.statusCode = 404
  res.end()
})

// 错误处理
middlewares.use(errorMiddleware(server, middlewareMode))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在开发过程中,vite 启动命令执行后,实际执行的是 node_module/.bin 目录下的 vite 脚本,在解析命令行参数之后,通过执行 createServer.listen 方法启动 vite

createServer 方法主要有 8 个执行步骤,分别是

  1. 配置参数解析,包括 vite 核心配置、https 配置、chokidar 配置
  2. 创建 HTTP 和 WebSocket server,用于启动开发 server 和热更新通信
  3. 启动 chokidar 文件监听器,监听文件变化,实现热更新
  4. 创建 ModuleGraph 实例,记录模块依赖关系
  5. 创建插件容器,管理插件生命周期、执行过程、插件之间传递上下文
  6. 定义 ViteDevServer 对象,包含核心配置和启动开发 server 核心方法
  7. 执行 configureServer 定义函数,创建自定义中间件
  8. 定义内部中间件

1689982737902.png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昨天 20:45
天津大学 C++
求问美团还有转正没开奖的吗
投递美团等公司10个岗位 >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双非也是好起来了😂
努力的冷清人:你这样,哥们不知道上了多少次岸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头像
09-29 16:18
门头沟学院 Java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头像
11-04 11:19
中南大学 Java
哇为,遥遥领先
求你了offer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的评价是华为比亚迪是每个混子的温柔乡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点赞 收藏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