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I/O多路复用
1.概念
I/O多路复用又称I/O多路转接,该技术使得程序能够同时监听多个文件描述符,提高程序的性能,Linux下实现I/O多路复用的系统调用主要有select、poll和epoll
BIO模型:Blocking I/O模型是一种同步阻塞的I/O模型,它的特点是在进行网络通信时,应用程序会一直等待直到数据准备好,然后才会进行读取或写操作。这种模型的缺点是在高并发场景下,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每个线程都需要等待I/O操作完成后才能够继续执行
NIO模型:Non-Blocking I/O模型是一种同步非阻塞模型,它的特点是在进行网络通信时,应用程序可以在等待数据准备的同时,继续执行其他任务。当数据准备好时,应用程序会得到通知,然后再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这种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在单个线程中处理多个并发连接,从而提高系统的并发能力和吞吐量。
2.select
主旨思想:
(1)首先要构造一个关于文件描述符的列表,将要监听的文件描述符添加到该列表中
(2)调用一个系统函数,监听列表中的文件描述符,直到这些描述符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进行了I/O操作时,该函数才返回
---这个函数是阻塞的
---函数对文件描述符的检测是由内核完成的(高效)
(3)在返回时,它会告诉进程有多少(哪些)描述符需要进行I/O操作。
select代收员比较懒,只会告诉你有几个快递到了,但是是哪几个快递,你需要挨个遍历一遍
特点:
用户态设定的描述符集合被拷贝到内核态中---->内核通过遍历集合的方式检查事件产生---->再把整个文件描述符集合拷贝回用户态中---->用户态还需要通过遍历的方式找到可读可写的Socket再对其处理
所以对于select这种方式,需要进行两次遍历文件描述符集合,一次在内核态、一次在用户态;而且还发生两次拷贝文件描述符集合
缺点:
(1)每次调用select,都需要把集合进行两次拷贝,开销很大
(2)尽管内核遍历的速度很快,但用户态还需要一次遍历fd集合,在fd比较多的情况下开销很大
(3)select支持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太小了,默认是1024
(4)fds集合不能重用,每次都需要重置
// sizeof(fd_set) = 128 1024 #include <sys/time.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select.h> //select通过三个文件描述符集合可以同时监听三种I/O状态变化 int select(int nfds, fd_set *readfds, fd_set *writefds, fd_set *exceptfds, struct timeval *timeout); - 参数: - nfds : 委托内核检测的最大文件描述符的值 + 1 - readfds : 要检测的文件描述符的读的集合,委托内核检测哪些文件描述符的读的属性 - 一般检测读操作 - 对应的是对方发送过来的数据,因为读是被动的接收数据,检测的就是读缓冲区 - 是一个传入传出参数 - writefds : 要检测的文件描述符的写的集合,委托内核检测哪些文件描述符的写的属性 - 委托内核检测写缓冲区是不是还可以写数据(不满的就可以写) - exceptfds : 检测发生异常的文件描述符的集合 - timeout : 设置的超时时间 struct timeval { long tv_sec; /* seconds */ long tv_usec; /* microseconds */ }; - NULL : 永久阻塞,直到检测到了文件描述符有变化 - tv_sec = 0 tv_usec = 0, 不阻塞 - tv_sec > 0 tv_usec > 0, 阻塞对应的时间 - 返回值 : - -1 : 失败 - >0(n) : 检测的集合中有n个文件描述符发生了变化 // 将参数文件描述符fd对应的标志位设置为0 void FD_CLR(int fd, fd_set *set); // 判断fd对应的标志位是0还是1, 返回值 : fd对应的标志位的值,0,返回0, 1,返回1 int FD_ISSET(int fd, fd_set *set); // 将参数文件描述符fd 对应的标志位,设置为1 void FD_SET(int fd, fd_set *set); // fd_set一共有1024 bit, 全部初始化为0 void FD_ZERO(fd_set *set);
使用select实现服务器端:
比如有ABCD四个对应fd为3、4、5、6的待监听文件描述符,初始化他们都设置为1。系统循环检测到AB发生了数据变化,则3、4仍然设置为1, 描述符5、6则被设置为0,拷贝返回至用户态,遍历处理为1的socket通信。然后重置fds表
#include <stdio.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select.h> int main() { // 创建socket int lfd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struct sockaddr_in saddr; saddr.sin_port = htons(9999); s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 绑定 bind(lfd, (struct sockaddr *)&saddr, sizeof(saddr)); // 监听 listen(lfd, 8); // 创建一个fd_set的集合,存放的是需要检测的文件描述符 // tmp用来在内核态中拷贝一份rdset的副本 fd_set rdset, tmp; FD_ZERO(&rdset); FD_SET(lfd, &rdset); //文件描述符除了读写和异常为0、1、2外,其他是按顺序分配的,此时是maxfd就是监听socket的下标 int maxfd = lfd; while(1) { tmp = rdset; // 调用select系统函数,让内核帮检测哪些文件描述符有数据 int ret = select(maxfd + 1, &tmp, NULL, NULL, NULL); if(ret == -1) { perror("select"); exit(-1); } else if(ret == 0) { continue; } else if(ret > 0) { // 说明检测到了有文件描述符的对应的缓冲区的数据发生了改变 if(FD_ISSET(lfd, &tmp)) { // 表示有新的客户端连接进来了 struct sockaddr_in cliaddr; int len = sizeof(cliaddr); int cfd = accept(lfd, (struct sockaddr *)&cliaddr, &len); // 将新的文件描述符加入到集合中 FD_SET(cfd, &rdset); // 更新最大的文件描述符下标 maxfd = maxfd > cfd ? maxfd : cfd; } for(int i = lfd + 1; i <= maxfd; i++) { if(FD_ISSET(i, &tmp)) { // 说明这个文件描述符对应的客户端发来了数据 char buf[1024] = {0}; int len = read(i, buf, sizeof(buf)); if(len == -1) { perror("read"); exit(-1); } else if(len == 0) { printf("client closed...\n"); close(i); FD_CLR(i, &rdset);//处理完成,将其置为0 } else if(len > 0) { printf("read buf = %s\n", buf); write(i, buf, strlen(buf) + 1); } } } } } close(lfd); return 0; }
3.poll
相比于select的改进
select使用一个最大值为1024的数组存储文件描述符,而poll没有这样的限制,可以监听任意数量的文件描述符
select每次调用需要将fd_set复制到内核中,而poll只需要将pollfd数组从用户空间传递到内核空间一次
两者共同的缺点
(1)都是使⽤「线性结构」存储进程关注的 Socket 集合,因此都需要遍历⽂件描述符集合来找到可读或可写的 Socket,时间复杂度为 O(n),
(2)需要在⽤户态与内核态之间拷⻉⽂件描述符集合,这种⽅式随着并发数上来,性能的损耗会呈指数级增⻓
(3)select和poll都是轮询的方式,需要遍历所有的文件描述符检查事件是否发生。
#include <poll.h> struct pollfd { int fd; /* 委托内核检测的文件描述符 */ short events; /* 委托内核检测文件描述符的什么事件 */ short revents; /* 文件描述符实际发生的事件 */ }; struct pollfd myfd; myfd.fd = 5; myfd.events = POLLIN | POLLOUT; int poll(struct pollfd *fds, nfds_t nfds, int timeout); - 参数: - fds : 是一个struct pollfd 结构体数组,这是一个需要检测的文件描述符的集合 - nfds : 这个是第一个参数数组中最后一个有效元素的下标 + 1 - timeout : 阻塞时长 0 : 不阻塞 -1 : 阻塞,当检测到需要检测的文件描述符有变化,解除阻塞 >0 : 阻塞的时长 - 返回值: -1 : 失败 >0(n) : 成功,n表示检测到集合中有n个文件描述符发生变化
这些定义好的常量都是short类型的,进行位运算
使用poll实现服务器端
#include <stdio.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poll.h> int main() { // 创建socket int lfd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struct sockaddr_in saddr; saddr.sin_port = htons(9999); s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 绑定 bind(lfd, (struct sockaddr *)&saddr, sizeof(saddr)); // 监听 listen(lfd, 8); // 初始化检测的文件描述符数组 struct pollfd fds[1024]; for(int i = 0; i < 1024; i++) { fds[i].fd = -1; fds[i].events = POLLIN; } fds[0].fd = lfd; //最后一个有效元素的下标是0 int nfds = 0; while(1) { // 调用poll系统函数,让内核帮检测哪些文件描述符有数据,-1为阻塞 int ret = poll(fds, nfds + 1, -1); if(ret == -1) { perror("poll"); exit(-1); } else if(ret == 0) { continue; } else if(ret > 0) { // 说明检测到了有文件描述符的对应的缓冲区的数据发生了改变 // 注意这里用&而不是==,因为可能有多种事件类型被检测到,比如系统检测到POLLIN|POLLOUT,我们用==很明显是不等的 // 对于监听fd,revents事件确实只能是POLLIN,但是使用==是不严谨的 if(fds[0].revents & POLLIN) { // 表示有新的客户端连接进来了 struct sockaddr_in cliaddr; int len = sizeof(cliaddr); int cfd = accept(lfd, (struct sockaddr *)&cliaddr, &len); // 找一个空位,将新的文件描述符加入到集合中,并且设置它的待检测event for(int i = 1; i < 1024; i++) { if(fds[i].fd == -1) { fds[i].fd = cfd; fds[i].events = POLLIN; break; } } // 更新最大的文件描述符的索引 nfds = nfds > cfd ? nfds : cfd; } for(int i = 1; i <= nfds; i++) { if(fds[i].revents & POLLIN) { // 说明这个文件描述符对应的客户端发来了数据 char buf[1024] = {0}; int len = read(fds[i].fd, buf, sizeof(buf)); if(len == -1) { perror("read"); exit(-1); } else if(len == 0) { printf("client closed...\n"); close(fds[i].fd); fds[i].fd = -1; } else if(len > 0) { printf("read buf = %s\n", buf); write(fds[i].fd, buf, strlen(buf) + 1); } } } } } close(lfd); return 0; }
4.epoll
epoll的优点
epoll通过两个方面,很好地解决了select/poll的问题
(1)epoll在内核中使用红黑树来跟踪进程所有待检测的文件描述字,把需要监控的socket通过epoll_ctl()函数加入到内核中的红黑树中,红黑树是高效的数据结构,增删查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n),通过对这棵红黑树进行操作,这样就不需要像select和poll一样每次操作时都传入整个socket集合,只需要传入一个待检测的socket即可
(2)与前两者的轮训机制不同,epoll使用的是事件驱动的机制,内核中维护了一个链表来记录就绪事件,当某个socket有事件发生时,通过回调函数内核会将其加入到这个就绪事件列表中,当用户调用epoll_wait()函数时,只会返回有事件发生的文件描述符的个数,不需要像select和poll那样进行轮询,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include <sys/epoll.h> // 创建一个新的epoll实例。在内核中创建了一个数据,这个数据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数据,一个是需要检测的文件描述符的信息(红黑树),还有一个是就绪列表,存放检测到数据发送改变的文件描述符信息(双向链表)。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 参数: size : 目前没有意义了。随便写一个数,必须大于0 - 返回值: -1 : 失败 > 0 : 返回操作epoll实例的文件描述符 typedef union epoll_data { void *ptr; int fd; uint32_t u32; uint64_t u64; } epoll_data_t; struct epoll_event { uint32_t events; /* Epoll events */ epoll_data_t data; /* User data variable */ }; 常见的Epoll检测事件(event): - EPOLLIN - EPOLLOUT - EPOLLERR // 对epoll实例进行管理:添加文件描述符信息,删除信息,修改信息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 参数: - epfd : epoll实例对应的文件描述符 - op : 要进行什么操作 EPOLL_CTL_ADD: 添加 EPOLL_CTL_MOD: 修改 EPOLL_CTL_DEL: 删除 - fd : 要检测的文件描述符 - event : 检测文件描述符什么事情 // 检测函数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 参数: - epfd : epoll实例对应的文件描述符 - events : 传出参数,保存了发送了变化的文件描述符的信息 - maxevents : 第二个参数结构体数组的大小 - timeout : 阻塞时间 - 0 : 不阻塞 - -1 : 阻塞,直到检测到fd数据发生变化,解除阻塞 - > 0 : 阻塞的时长(毫秒) - 返回值: - 成功,返回发送变化的文件描述符的个数 > 0 - 失败 -1
epoll的工作模式
(1)LT(level-triggered)(水平触发)工作模式
假设委托内核检测读事件--->检测fd的读缓冲区
如果读缓冲区有数据--->epoll检测出会给用户通知
case1:用户不读数据,数据一直在缓冲区,epoll会一直通知
case2:用户只读了一部分数据,缓冲区残留数据,epoll会一直通知
case3:缓冲区的数据读完了,不进行通知
LT是缺省(默认)的工作方式,并且同时支持block和non-block的socket。在这种做法中,内核告诉你一个文件描述符是否就绪了,然后你可以对这个就绪的fd进行I/O操作。不进行操作或者进行地不彻底,内核会一直通知
(2)ET(edge-triggered)(边沿触发)工作模式
假设委托内核检测读事件--->检测fd的读缓冲区
如果读缓冲区有数据--->epoll检测出会给用户通知
case1:用户不读数据,数据一直在缓冲区中,epoll下次检测就不通知了
case2:用户只读了一部分数据,epoll不通知
case3:缓冲区的数据读完了,不进行通知
ET是高速工作模式,他只支持no-block的socket。在这种模式下,当描述符从未就绪变为就绪时,内核通过epoll告知。然后它会假设用户已经知道哪些文件描述符就绪,不再为那个文件描述符做更多的就绪通知,直到你做了某些操作导致那个文件描述符不再为就绪状态,那么下次由未就绪向就绪态转变时,epoll会进行通知。
ET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epoll事件被重复触发的次数,因此效率要比LT高。epoll工作在ET模式时,必须使用非阻塞的接口,以避免由于一个文件句柄的阻塞读/阻塞写操作把处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任务饿死。程序会一直执行I/O操作,直到系统调用(如read和write函数)返回错误,错误类型为EAGAIN或者EWOULDBLOCK
EAGAIN:表示资源暂时不可用,需要重试操作。例如读取一个非阻塞套接字上的数据,但是没有可用的数据可供读取。 EWOULDBLOCK:与EAGAIN含义相同,多用于WINDOWS 总的来说,他们都表示操作暂时无法完成,需要稍后重试
使用epoll实现服务器端
#include <stdio.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epoll.h> int main() { // 创建socket int lfd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struct sockaddr_in saddr; saddr.sin_port = htons(9999); s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 绑定 bind(lfd, (struct sockaddr *)&saddr, sizeof(saddr)); // 监听 listen(lfd, 8); // 调用epoll_create()创建一个epoll实例 int epfd = epoll_create(100); // 将监听的文件描述符相关的检测信息添加到epoll实例中 struct epoll_event epev; epev.events = EPOLLIN; epev.data.fd = lfd;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lfd, &epev); struct epoll_event epevs[1024]; while(1) { int ret = epoll_wait(epfd, epevs, 1024, -1); if(ret == -1) { perror("epoll_wait"); exit(-1); } printf("ret = %d\n", ret); // 有ret个文件描述符产生了EPOLLIN // 序号从0到ret-1 for(int i = 0; i < ret; i++) { int curfd = epevs[i].data.fd; if(curfd == lfd) { // 监听的文件描述符有数据达到,有客户端连接 struct sockaddr_in cliaddr; int len = sizeof(cliaddr); int cfd = accept(lfd, (struct sockaddr *)&cliaddr, &len); // 等价于 int cfd = accept(curfd, (struct sockaddr *)&cliaddr, &len); // 设置属性并加入到epoll实例中 epev.events = EPOLLIN|EPOLLOUT; epev.data.fd = cfd;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cfd, &epev); } else { if(epevs[i].events & EPOLLOUT) {//监测到EPOLLOUT我们先不管 continue; } // 处理监测到EPOLLIN的文件描述符 // 有数据到达,需要通信 char buf[1024] = {0}; int len = read(curfd, buf, sizeof(buf)); if(len == -1) { perror("read"); exit(-1); } else if(len == 0) { printf("client closed...\n"); //客户端关闭,就把对应的文件描述符从epoll实例中移除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DEL, curfd, NULL); close(curfd); } else if(len > 0) { printf("read buf = %s\n", buf); write(curfd, buf, strlen(buf) + 1); } } } } close(lfd); close(epfd);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