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批量生产新能源企业老板!
前期,我们对新能源产业链的各企业进行了盘点,对各企业的发展历程、产业方向以及后期发展战略等做了介绍。
该系列受到了很多同学的关注,也给大家的择业提供了信息参考。
后续我们将对各高校的新能源相关专业的发展情况、就业情况和各企业在招聘时选择的优先级等进行盘点。
学校背景
-历史沿革-
华南理工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位于广州市。
1952年,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在这次调整过程中,为了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国家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重点组建了由教育部直属的四大工学院。
即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其中, 华南工学院以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和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调入湖南大学、武昌中华大学、武汉交通学院、南昌大学、广西大学5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专业组建而成。
其汇集了当时中南地区最为优秀的工科院系,奠定了华南理工大学深厚的工学基础,被誉为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
1934年石牌校区启用时期平面图
-新能源专业建树-
华南理工大学是国内最早涉足车辆工程人才培养和汽车科学技术研究的几所院校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华工就开设了汽车专业。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华工就已经开展汽车电动技术的研发和教学,出版了自编教材《电动汽车学》,距今已有40年的积累,可以说,这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有格局打下了基础。
如今,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已拥有:
- 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 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23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 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其中机械工程专业在本科教育方面已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截至2020年5月,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已获得国家、省部级等各类科研奖励23项,授权各类专利2188件,发表三大索引论文3960篇;出版专著教材17部。
新能源领域的华工人
-专门培养企业家-
通过整理的这份表格可以看出,华工出身的企业家已经遍布了整车制造、新能源电池、自动驾驶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领域。
其中,1998级电子与信息工程硕士毕业生曾毓群创办的宁德时代已是全球动力电池龙头。2022年宁德时代在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比达到47.67%,几乎占据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一半。
截至2021年,宁德时代已连续第五年登上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企业的宝座。21年全球市场市场占有率达到36.2%,甩开了排名第二的LG新能源12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广汽曾庆洪、小鹏汽车何小鹏、亿纬锂能刘金成、璞泰来梁丰、大洋电机鲁楚平、威马汽车沈晖......以及在新能源汽车各企业担任高管、干部、工程师的中坚力量,数不胜数。
华南理工大学已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的摇篮。华工校友、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也曾说:“华南理工大学几乎成为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校友差不多占据了新能源汽车企业负责人的半壁江山。”
可以不夸张地讲,在路上看到10辆新能源车,其中9辆就直接或间接地出自于华工校友之手。
-车企有多喜欢华工学子-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如是说:
“如果你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你想要造车的话,只要你在校友群里面吱一声,学长们就已经帮你把供应链给搞定了。”
华工人在新能源企业中有多抢手,华工人也就有多愿意在实业、科技领域中干出一番事业,发光发热。
寰宇汽车集团总编辑苏雨农曾说:
“记得刚进入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开全体新生大会,某位校领导在讲话中坦率地说,‘华南理工大学是个做实业的地方,珠三角百分之七十的企业负责人和工程师都来自华南理工大学。’
多年以后,再次回想起这段话,内心充满了骄傲与自豪。确实,华南理工大学就是个做实业的地方,是实业报国的摇篮。”
除了前文说到的开辟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半壁江山的华工人,还有着很多华工人在各领域熠熠生辉的辉煌故事,最引人注目的,是同一宿舍走出了“华工三剑客”,成就了“中国彩电三巨头”的故事。
TCL总裁李东生、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康佳集团前总裁陈伟荣
——鼎盛时期,创维、TCL和康佳彩电总量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40%。
根据华工2020届毕业生就业报告,华南理工大学 2020 届毕业生首次超过万人规模,达到 10205 人,总体就业率达到了 97.80%。
最受华工毕业生欢迎的前五大行业是: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而最受欢迎的职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一项占比高达33.95%,“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也达到了11.51%。
华工究竟强在哪里
-首先是专业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在新华社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家“华工造”的启示》一文中阐述了如下三点:
一是布局早,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着力培育新能源汽车领域急需的复合型、交叉学科人才、为行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是华南理工大学现有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拥有汽车零部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电动汽车整车技术工程实验室和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等28个顶级科研平台。
作为全国开设汽车专业的高校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珠三角地区也早就形成了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和推广的生态。
高松校长参加央视《开讲啦》节目
近年来,华工大力组建了多学科交叉的学生科创团队,依托高水平实验室和训练基地,通过竞教结合、项目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从事汽车研发、制造、管理及团队合作的综合能力。
二是依托强大且广泛的校友圈。同广汽集团、东风日产、亿纬锂能、蓝微新源等企业共同打造产学融合的育人体系,全过程深度参与汽车行业相关人才培养。
三是“+智能”培养模式。校长高松认为,新能源汽车是面向未来的行业,同时肯定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重点行业之一。
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加强新材料、新能源、自动化、车辆工程等优势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还要更加重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通过“+智能”培养模式,强化人工智能基本技能培养。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被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同时也开设了8个人工智能辅修微专业。
-再者是实业精神-
华南理工大学的校训是“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要把理论落到实处,去践行所学。
1999年,华南理工大学率先在全国提出创新、创造、创业——“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产学研协同培养人才。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荣登“中国大陆创新创业百强榜”。
这样的实业精神是与岭南文化的“务实、创新”内涵不谋而合的。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说,“华工人”考虑的是如何用技术改变世界,商业化相对少一些:
很多校友挑选了需要长时间有韧劲的赛道来创新,因而更具爆发力。这并不是华工的校友会看天时地利,而是大家一直在做,刚好又符合国家发展规划成为政策鼓励的对象,因而乘势而起。
这也成为了华南理工大学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沃土的先决条件。
同时,华工校友的“老带新”、“先富带动后富”,持续回馈母校、反哺母校,也成为了推动华工学子传承实业精神,取得技术进步,不断笃行进取的重要条件。
2010年,创维家电创始人黄宏生(今兼任开沃汽车董事长)与同为华工校友的夫人林卫平,一起为母校捐赠3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设立“宏平长青基金”,资助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2012年,亿纬锂能创始人、董事长刘金成在华工设立了“亿纬锂能奖学金”用于长期资助优秀学生,同时还与华工开展了校企合作。
2013年,宝能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姚振华向华工捐献2000万元。
2020年,何小鹏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第二届年度品牌活动——“1024智能日”。
2021年,巨湾技研协同华南理工大学汽车行业校友会在广州举办巨湾技研与华南理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旨在推动新能源产业技术迭代升级,助力湾区产业创新发展。
如此之强的实业氛围离不开一代代华工人的传承,也离不开华工做得极好的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祝愿华工学子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也祝愿华南理工大学越办越好。
你还想看到哪些高校在新能源领域的就业情况,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告诉我们哦~
来源:新能源青年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