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转金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一次偶然的跳槽,不仅让我换了工作岗位,还彻底转了行,这是我职业生涯当中的一次巨大的转型,对于我后面的职业路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金融门槛高?高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金融它是一个更为垂直的领域,所以对于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门槛要求,第一个表现就是公司在招聘时非常重视从业人员的学历背景。整体的人员素质比较高,清北复交比比皆是,学霸成群,身边各个卧虎藏龙。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压力很大,会感到自卑,但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和学霸们一起共事的,因为大家都是聪明人,很多事情一点就通,沟通比较顺畅,工作效率会很高。
2、金融卷不卷?进去能不能躺平?
金融行业是一个有牌照壁垒的行业,所以相比当前裁员潮之下的互联网行业,稳定性会相对更强一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大中型的金融机构还是一个比较稳定的选择,小型的金融机构其实也是非常不稳定的,“小而美”在金融行业里很难遇见,小型机构往往都在生存的边缘挣扎。
当然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并不代表不卷,作为基金公司前台业务部门,我们的工作强度也是非常高的,基本上每天的工作内容非常饱和的,会议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大家争分夺秒的在推进工作。
和互联网公司相比,金融机构上班的时间可能会提早到早上8:30,互联网的同学可能会不适应这么早的上班时间,当然下班的时间和互联网公司相比也会提前很多。加班也会有,但是仍然在可控范围内。
证券基金公司都是跟着股市走,如果节假日其他公司在周六日补班,但股市不开市,我们也是不上班的,每年可以多休息那么几天。
由于金融业务是被强监管的,做什么样的业务,发什么样的产品,不同的机构其实同质化是非常严重的,内卷现象可能比很多人的预想要更严重,但是我觉得金融行业的内卷最终还是以业务为导向的,同业不断争抢客户、争夺市场份额,但结果并不是为了***对方。在金融市场上,不管是银行、券商、保险还是基金,并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财富管理都处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未来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竞争的过程,蛋糕也在不断地做大。所以相比于流量出现天花板,同时遭遇国内外政策扰动的互联网行业相比,金融整体内卷程度相对于互联网公司更趋于可控。
3、从互联网到金融,同一岗位大变脸
(2)营销、运营:营销、运营在互联网行业中,大家感觉是门槛比较低,比较苦和累的岗位,但是在金融行业中,他们承担着公司主要的业绩任务,是公司营收的基础,考核指标也更聚焦于交易数据,一方面对接投研,另一方面联通着渠道资源、商务资源和客户,是属于前台的岗位,所以它的奖励机制也是属于前台业务的标准。这个部分的entry level岗位更倾向于校招,社招往往招聘的是同业同岗位的圈内人,或者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人士,更吃资源。
4、气氛怎么样?还能不能愉快玩耍?
以上是从业务体感的角度浅谈互联网和金融的一些区别。总体来说,在中国,金融机构是“以大为美”的,规模排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们选择公司的排名,薪资会更占优,也会更具稳定性。如果岗位还能积累到资源,那就冲吧!
#转行##国企还是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科技岗##金融银行秋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