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航天科技行业必读|中国商业航天版图之航天产业为何热度居高
刘慈欣说,当第一个人类仰望星空时,人类的文明便从此开始,之后所做的,不过是对文明进步的推动。
对深蓝的向往,诠释着人类这个群体兼具着的理性探索和壮丽浪漫。对太空的追求,不仅孕育了无数壮美的诗篇,也带来一个硬核的科技和商业版图,催生了欣欣向荣的商业航天产业。
星依云渚溅溅,露零玉液涓涓,宝砌哀兰剪剪。碧天如练,光摇北斗阑干。
在众多的热门赛道里,民营商业航天这个风口已经沉寂许久。从前些年的热火朝天,到如今逐渐淡出视野,令人不禁揣测,是民营商业公司实力不济,难出成绩?但其实,航天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沉下心来技术攻关的领域,中国民营航天公司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短短几年,已经取得了世界第二的优势地位。
就在今年2月,中国民营航天领域的卫星研发公司微纳星空,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八号”遥二火箭,一次性将自主研发的泰景三号01星、泰景四号01星、文昌一号01/02星以及西电一号等5颗卫星,送上预定轨道。其中,“泰景四号01星”是国内首颗X波段商业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能够规避传统光学遥感卫星夜晚、云雾观测效果不佳的缺点,通过向地面发射微波,精确描述地面目标的细微特征,丰富我国对地观测手段。
中国商业航天,正是乳虎啸谷、鹰隼试翼,其道大光。
面试问题:如何看到商业航天产业,航天为何而热?
航天产业在中国彻底热起来,还得从钢铁侠马斯克说起。
北京时间2018年2月7日凌晨4:45分,SpaceX 成功发射Falcon Heavy (猎鹰重型火箭),将一辆樱桃红 Tesla (特斯拉)Roadster 电动跑车送往火星。猎鹰重型火箭是目前全球运载能力最强的现役火箭,可以将超过60吨载荷送入轨道。
一夜之间,SpaceX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极致浪漫,刷爆了各大媒体和朋友圈,人类梦想中对天空的渴望充斥了所有人的心间。同时掀起的,还有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热潮。许多中国航天领域的初创公司,在这个周期进行了巨额融资,完成了技术突破。
八个月后,2018年10月,中国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旗下的“朱雀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朱雀一号”是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三级运载火箭,动力系统为三级固体+液体末修姿控系统,全箭总长19米,箭体直径1.35米,起飞重量27吨,起飞推力45吨,主要面向微小卫星和立方星星座组网等发射需求。
“朱雀一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开创了中国民营火箭的先河。
资本也对中国民营航天表达了极强的兴趣。2020年,蓝箭航天、星际荣耀两家头部公司,分别完成了C+轮12亿元、B轮11.93亿元融资,而拥有发射成功案例“双曲线一号”的星际荣耀,已在21年初进入上市辅导期,准备冲击科创板;2022年1月,星河动力也宣布完成12.7亿元B及B+轮融资,星河动力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连续入轨发射成功的民营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进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第一家实现一箭多星商业发射的民营公司。
民营商业航天的热度居高不下,其实有三点原因:
第一是政策利好。
2016年,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国内商业航天的政策逐渐放开,政策风向开始鼓励民营航天企业发展,一时间,许多原本在国家系统内的航天从业人员出圈创业,围绕火箭和卫星领域,开启试水民营航天。
国内许多商业航天领域的明星企业,大多也出现于这个时间。
蓝箭航天在2015年成立,是国内最早取得行业全部准入资质的民营火箭企业,获得了国内第一张民营运载火箭发射许可证,聚焦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及中大型商业运载火箭研制;星际荣耀在2016年成立,尝试固体火箭的发展方向;星河动力于2018年成立,定位于为国内卫星客户提供高性价比商业发射服务。数据显示,2015年及以后成立的商业航天企业约占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总数的76%。
2020年,卫星互联网首次被明确纳入国家“新基建”范畴,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空天科技出现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把航空航天科技定位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足以体现出国家对于航天科技的重视程度,而且相较于“在线教育”之类的模式创新,航天这种硬科技创新,一定是国家政策始终坚定支持的领域方向。
第二是产业庞大。
商业航天首先是“航天”,航天产业是一个需要上下游大量协同和合作的产业。
同时,商业航天又因为其“商业”属性,通过市场规则配置资源,这就应运而生了足够多的灵活的细分民营企业,在每一个细分的小领域,都能够跑出领域内的专业公司。
市场足够细分,也意味着通过民营资本来实现商业化的可能大大增强,这衍生出来的产业前景,令资本充满无穷想象。
我国民营航天公司在卫星研制和发射上率先发力,逐渐成熟,已经开始呈现标准化、规模化的特点。在配套软硬件产品上,基础相对成熟,并开始同更多下游应用结合,衍生出航天计算、通导遥数据一体化等空天信息能力。运载火箭技术也在奋起直追,已经拥有相当于SpaceX***前的技术实力。
第三是商业前景广阔。
泰伯智库预测,2021年至2025年,我国年均卫星发射数量将达到1000颗,年均火箭发射次数有希望冲刺55次;2026年至2030年,年均卫星发射数量,更是有要达到3524次,直接翻了3倍。整个商业航天市场容量,在未来十年内,将要达到12万亿元。
商业前景逐渐明晰的原因,是航天产业的市场机遇日益明显。其中最关键的两项,是运载火箭发射成本持续降低,以及卫星加快小型化和低轨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