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纷纷裁员,退居二线发展如何?二线城市产品现状分享
自20年底疫情爆发以来,大环境形势严峻,疫情把大部分企业送上了断头台。我所在的公司也未能幸免,20年1月初回家过年,疫情肆虐,在家办公两月,3月中旬复工后回到公司面临的第一件事是裁员。我虽不在裁员名单,但已经动了离深的念头。
接着双减政策一出又把势头正猛的k12教育直接变成了夕阳行业,大学毕业就进入学而思当老师的室友来问我互联网相关的岗位哪个的门槛低一些;她想转行到互联网行业了;她说政策一出来,我所有的计划和安排全被打乱了。
我现在也很焦虑和头痛,这个行业肯定是待不下去了,我自身也跟社会脱节很久,不具备其他岗位的职能,迷茫了。而且我们现在已经换为周内上课,减少课时,降薪,我估计不久也要离职了。她准备在深圳转行到产品后积累点经验就回二线定居了。
随之而来的便是各互联网大厂纷纷裁员,甚至声称为“毕业”,热搜一条顶一条弄的人心惶惶,互联网寒冬、经济泡沫等说辞更是不绝于耳,从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变成了逃离北上广。
01 小A :94年 | 产品经理
在北京工作4年 ,20年疫情爆发后回来二线发展, 在这里父母已为他准备好房,城市的生活节奏也不快,房贷也没啥压力。从北京回来时带来30万的存款,目前还没开始工作,也不打算工作。
在北京4年了,我没有一刻真正的放松过,一天2/3的时间都是在工作上,哪怕是周末也会不知觉的处理工作相关的事情。本来也没有在北京扎根的想法,最终都是要回老家发展的。趁着疫情结束直接裸辞回来了。
02 子说:93年 | 产品经理
本地女婿,回归二线是为了家庭。我是计划21年年中就回来的,在北京我媳妇全职带娃,我一个人上班,家庭的经济开销压力还是很大的,我们的计划都是回到二线生活压力小一些。我媳妇儿早我2个月先回来,我留在那在做工作收尾和处理房屋、车子等事情;期间猎头推荐了一个高薪的offer,我就迅速解决北京的一切事宜回来了。
可惜好景不长,我拿到的这家offer是公寓租赁的,入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公司就暴雷了,资金链断裂,部分中介卷款跑路,团队就这样被解散了。都还没来的及适应这边的工作,就被迫失业了。
接着我又入职了一家国企,是做政务的互联网公司,这家的工作氛围很好,领导同事的能力在本地来说数一数二了,但比较坑爹是转正压薪资。面试时谈好的薪资在转正时被压了两千;这个可是不能忍的了,我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我媳妇还全职带娃,转正当天果断的离职了。
后面我入职了一家酒类垂直电商,薪资倒是可观,但能明显感觉到这个公司走不长久,领导三天两头就换战略了,也没有一套完整玩法可以打市场,最扎心的事是在大年初三老板给我了一个裁员电话,还是因为战略调整,不需要产品,也不留太多的开发,我就这样被裁了,虽然一切都在预料中,但这个时间点挺恶心的,就不能让我好好过个年么?
我的职业生涯还挺不顺的,我在苏州上的大学,学的设计;毕业后回老家待了一年做平面设计,不甘于待在小地方,我又跑到了杭州转行做产品,刚入行没多久遇上经济危机,杭州工作机会少,后来决定北漂刚去还没找到工作就碰上了疫情,直接待业了一年,对于工作这个事情我已经看的很开了,应该不由再有比之前更糟的经历了。
03 Pany:91年 | 产品经理
我15年就回来了,你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比我当时好的上百倍。回来后前前后后换了10多家公司。拖欠工资、发不起工资直接倒闭、项目黄了、团队解散……我全都经历了一遍。
现在这里的环境逐渐在变好了,有政策扶持、大厂数据中心的落座、人才引进以及许多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选择回来发展,这个圈子的环境水平是在逐步提升的并会越来越好,我算是见证了这座城市的互联网发展。
我目前在交通勘察院下属的互联网子公司做产品,因为是政府工程,工期是很确定的,所以996也是常态,也需要经常出差,我一年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在外,周末出行也要随时带着电脑。我现在住离公司也远,就算在公司上班我的通勤方式也跟一线一致。
04 L*:94年 | 产品经理
跟媳妇相识于北京,20年结婚后跟媳妇一起回二线创业做成人教育培训并在这安定下来。公司业务稳定。年底时候入职了老东家在这里的分公司做售前。
之前就来被派到这边工作过一年,很喜欢这里的气候和生活节奏。不过来陌生城市安家后,最大的问题是没朋友,没圈子,没有社交,也缺少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沟通交流,今年初伙同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建立了产品交流的圈子,每周都举行一场线下交流活动,吸引了更多同路人加入,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也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圈子。
05 总结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无奈,小城市有小城市的艰难。不管在哪都有相应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最有趣的是大家不管在哪都有选择,这样真的很酷。
*以上所有人物名称均为化名~
#2022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