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础能力类问题
基础能力类问题就是和产品相关基础内容,包括产品的上线流程、产品经理的分类和职责等等,这一部分内容是大家必须要熟知的,也是面试中高频会出现的问题,且这些问题很有可能不会单独去问,而是融入到面试官的各个问题里面。
因此,重要性不用我多说,自行吸收归纳。
(一)请说一下你是如何理解互联网思维的?
参考回答1:
1.互联网思维即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发展的情况下,人对用户、产品、市场等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2.互联网思维是降维的,让互联网产业低姿态主动去融合实体产业。(降维)3.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做事的方法论,借用小米的七字诀,“专注、口碑、极致、快”,专注和快强调在互联网思维下打造产品的方式,口碑和极致强调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方法论)
(二)互联网的5大盈利模式是如何的?
(三)产品的上线流程是如何的?
这一类的问题其实属于十分基础的问题,一般而言会结合具体的例子去问,但是大家要对基本的内容和流程十分的清楚和了解。
1、需求分析
需求的来源有很多种渠道,比如来自于你的客户、老板、自身经验、产品反馈等,当你接到需求后,自己要先做需求的分析和评估,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看。
1)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接到部分需求,你深入思考后会发现,需求看起来合理,但实际上是自己在YY,是难以产出效果的。
举个例子,有产品需求提到,借鉴苹果APP Store的方式,打算在POS刷卡机上去建立这样的应用软件体系,让商户直接在POS购买相关软件,比如餐饮的商户可以购买外卖小程序的软件,购买后下载安装即可使用。设想下市场前景,线下已经有大量的商户持有POS,且POS有大屏幕方便用户去操作,如果确实有商户愿意购买该软件,那POS的收入自然是节节攀高,但真的是这样的吗?
线下门店的POS一般都是服务员去用的,核心的场景就是服务员帮用户刷银行卡,以便做收款服务,而购买软件都是门店店长甚至说是总部的老板来做,那这样的场景明显不适用于服务员,服务员是没有权利决定购买什么服务的,像这样的需求,就是伪需求。
我们看需求时,若是发现跟用户所处的角色跟场景都不匹配,这样的需求无论你怎么做,都是没有用的,所以务必要从源头就控制住需求的质量,不合理的需求就拒绝掉。
2)刚需高频:
这个我们举一个美团点评的例子,来看各个行业在消费场景上的差异性,也让大家更好理解什么是刚需高频。
美团点评的生活服务行业有很多品类,比如餐饮、休闲娱乐、丽人、教育、亲子等等,这些行业里面餐饮是最为重要的品类。为什么这么说?餐饮行业本身的市场规模足够大,整个餐饮全国市场容量空间是4万亿,且餐饮行业是刚需,民以食为天,什么都可以不做,但你必须吃饭。另外你一天除一日三餐外,甚至还有下午茶、夜宵等,还不包括饮品类如咖啡、奶茶等消费。
餐饮行业相对其他行业而言,客单价并不高,但消费频次足够高,是非常适合来做引流的品类。餐饮最核心的点就在带流量,以此吸引足够多的商户入驻,以便继续吸引更多用户(餐饮因为有距离限制,所以对商户量的渴求更大),如此循环反复来提升用户量和商户量。
用户真正进到美团点评的APP后,用户在服务行业的需求是可以被拓展的,比如低频高客单价的如教育、结婚、汽车等。更直接来说,大部分人一辈子就结一次婚,像这样的行业就是拉新,永远拉新客。这样的行业单价高,比较重服务重体验,做产品的留存价值不大。结婚、家装、孕产、教育等都算是低频高客单的行业。
通过上面的案例,你能够理解到刚需高频的含义,就是你的产品是用户经常去使用的,即用户极度需要的场景。
3)投入产出比:
对需求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业务层面,也要看实现的成本和代价。有些需求工作量不大,但对于用户的核心体验有明显的提升,可以去做,而不是一味地把资源都投入到新的大项目过程中,忽略已有产品的日常迭代。
互联网行业里面,你永远会遇到资源不足的情况,那你做优先级的排期时,就得考虑哪些功能是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的收益。因此你要去评估你产品能够带来的价值点,且要看一下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在面试当中经常会被问到这样的抉择。
2、产品设计
需求分析后,会列出功能列表,可能按功能模块区分,或者按前后台等维度区分。细化到单一模块时,需要画出完整的流程图,这块涉及到你对各个功能节点的判断,页面的交互流程等,这块跟下面产品研发的交互设计有点类似。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设计淘宝商品详情页首图的产品方案时,你就得考虑这些图片从哪个后台获取,图片的大小和尺寸怎么设置,万一商家上传不符合的该怎么做提示,商家能否对已经上传的图片做排序和删除等动作。
而对于前台,PC端和手机端的展示是否有差异,是否按商家上传的顺序来展现,具体的交互逻辑怎么来设计,比如能否允许用户放大和缩小图片,是左右滑动还是自动轮播,展现到最后一张图时是回到原先第一张图还是跳转到淘宝详情页页面等等。
产品设计在面试中体现的并没有那么多,这块就不再详细介绍,但它是产品最为基础的能力,也是大家吃饭的饭碗。这块的认知后续等大家真正做产品经理,经历过几个项目后,就会有所提升。
3、产品研发
这块大家平常没有接触过,下面更为具体的说下:
1)交互设计:
就是把自己的产品输出成原型文件,把各个流程的细节做得更加完善。如果公司部门架构比较完善的情况下,会有单独的交互设计来配合你完成此项工作,若没有的情况下,产品经理则要负责这块的落地。
交互设计需要把用户路径想清楚,用户从哪个页面进来,会看到哪些信息,会做什么动作,如何给予用户反馈,如果是到下一步页面,那是到哪里去,怎么做交互。这些对于产品经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要求比较高,也要求产品经理能够在交互细节和产品体验上多花点时间,考虑得更加周到和完整。
2)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师会把你做的交互方案做还原,结合产品的目标和公司的视觉规范,完成整个产品视觉稿的设计。视觉稿就是上线后的样式,如页面布局、字体颜色、弹窗样式等等。
3)技术方案:
需求评审后,技术负责人会帮你制定技术方案,也会大概评估项目的整体工期,包括后端、前端、联调、测试等各个节点。不同公司,对于技术方案的处理有所差异,一种是需求评审后就开始推动起来,不需要等视觉稿,而有的则是等视觉稿出完后才能继续往下评估。
此外,比较核心的项目或者你有点空闲时间时,可以多参与一下技术方案的评审,看技术怎么评估或者怎么量化你的产品,会上可能需要你确认部分细节。
4)后端开发:
后端开始进入编码阶段,包括数据库、代码逻辑、接口能力等,这块由项目经理或者技术的负责人来落地,产品最为重要的是跟进项目的落地和负责答疑。
5)前端开发:
前端负责前台页面的开发,可能涉及到多个端口,比如PC端、APP端、甚至H5或者小程序等,这块也是由项目经理或者技术的负责人代为跟进。
6)前后端联调:
等着后端和前端各自代码差不多完成时,两边就开始联调。后端更偏底层模块,前端更偏前台业务,所以两边的接口和数据能力要做验证和调试,保障数据在前台的正确反馈和无误的交互体验。
7)QA测试:
QA就是质量保障测试,会测试整个功能的完整性,包括页面的具体逻辑,也会看异常情况下,系统是否会出问题等等。这块产品有时也会参与验证,看功能体验是否顺畅,跟产品描述的是否一致等等。
用户型的产品,可能会去做性能测试或者压力测试,就是测试系统能够承载多高的用户量来访问,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壮性如何。
8)BUG修复:
测试过程中会发现各种问题,这时就会提给研发,由研发修改后再重新验证。当然,如果时间紧迫,又不影响核心主流程,可能会带着BUG上线,但这块也会周知到产品经理。等上线后,研发再花时间去修复线上的BUG。
4、产品上线
产品更多是全量上线,直接覆盖掉以前的版本,但会兼容已有的数据和接口。
另外的一种上线形式是A/B Test,这块据说头条系做得不错。简单理解就是将不同的产品,辅助同样的流量,比如新旧两个不同的产品,各有50%的流量灌进去,看两个版本之间的表现,如果新版本表现好,那就全量上线,如果不好,则新版本继续优化和提升。
但A/B Test是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也需要比较高的流量,真正落地的公司并不多。还有就是上线的时候都会评估影响面,对于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或者会给用户造成困扰的产品,一般会提前发布相关公告或者通知。
5、产品推广
产品上线后,市场部或营销部等部门会来帮助你做产品的推广,推广的效果看产品本身的使用率、点击率、以及引导成交等等的数据。
C端产品会先逐步开放入口,吸引更多用户来使用产品,这些入口资源一般都是站内资源
剩余60%内容,订阅专栏后可继续查看/也可单篇购买
双非0实习逆袭腾讯的产品面试稿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这是一个双非渣渣硕逆袭鹅厂产品岗的面试逐字稿。 该专栏是我秋招经过了将近100轮的产品面试后总结下来的(包括大中小厂),里面80%的面试官可能会问到面试问题以及对应的参考回答其实都已经整理好了。 同时我的这份面试稿也帮助了好几个学弟学妹拿到了很不错的实习或者校招offer,而且每个人至少手握3个好的offer,最多的双非学弟拿了8个offer,最后选择字节产品,拿着超过35w总包的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