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企、互联网都实习过,为什么最后选择国企?
先说下自身情况,18级硕士生,研一课程和活动比较多,没有时间出去实习。
研一结束的暑假开始投递市内公司,很幸运找到一份外企的日常实习,2019年8月份开始到12月份结束。
实习结束后,研二整个寒假都在准备找暑期实习(能转正那种)。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是学习劲头最足,学到东西最多的几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很幸运找到了互联网大厂的暑期实习,2020年5月开始,8月结束。
秋招中后期主要目标是国企,收获了几个心仪的offer,最后来了北京。
一、外企的日常实习
对于南京这个古朴的城市,外企数量不多,比较不错的也屈指可数,所以qs也还算比较有代表性的外企了。
我的mentor是一个三十出头的二娃奶爸,话不多但有时候会有点冷幽默。组里正式员工有4个,实习生算上我2个,我们组主要负责AU(active update)方面的工作,也就是产品更新。
实习岗位是测试开发工程师,我在实习期间,主要工作内容是功能测试、搭建自动化回归测试框架等等,用的语言是python。刚去的头一个月,都是在做一些很基础的功能测试,写一些很简单的测试case,后面熟悉项目结构逻辑之后,就开始搭建自动化测试框架了。
在外企的工作体验还是挺nice的,准时上下班(9:30-18:00),早上可以迟一会,下午不到6点,大家就开始收拾东西了,还有零食饮料,每个月的团建和生日蛋糕等等,公司也有各种兴趣小组,总体来说,氛围是很轻松和谐滴。
就工作内容来说,比较按部就班,qs工作节奏挺慢的,一个项目几个月,每天只需要写一点代码就可以,也缺了点挑战性,很多情况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修修补补。
二、互联网大厂的快节奏生活
在2020年疫情稍微好转的时候,就来上海开始暑期实习啦,曾经的互联网大厂是只存在于手机里和同学口中的遥不可及的地方,没想到我也能过来体验体验,也算一段值得回忆的经历。
岗位仍旧是测试开发工程师,可能是对写代码的抗拒让我对纯开发避之又避吧hhh。我的mentor是一个超级温柔又厉害的小姐姐,二十几岁就是带小团队的组长了。实习期间做的事情挺杂的,功能测试(就是传说中的点点点)也做过,测试工具也开发过,紧急上线的大项目也参与过,也跟leader出差过(出差期间就坐在在我们几千人大部门leader旁边,一个地中海的大爷)。反正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互联网大厂果然名不虚传,不止996,是10105.5阿。每天起床了,卡点去公司吃10点的早餐,基本每天晚上10点多下班,回到家只想睡觉,周末休一天的时候更是恍恍惚惚。确实没什么时间思考,但唯一让我想明白的是这样的工作节奏不适合我(我的腰更是每天在提醒我)。
互联网大厂的快工作节奏有目共睹,高薪也在情理之中,注定我是没办法靠打工暴富了呢。
三、秋招的求稳之路
秋招中后期的主要目标是国企,喜欢wlb的生活,想要在背后有稳定经济支撑的情况下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在最后决赛圈的几个offer中选择了来北京,也是唯一一个不在江浙沪的offer。细想了下,原因有三:
一是离家近。不管在上学时候是多么想离家远,在最后慎重考虑工作地点的时候还是选择了离爸妈近点,随着年纪的增长,对家的感情也日益加深。在上海呆了几个月都没有归属感,一踏进北京没多久就感受到了,出门上下班,逛的小吃街,见到的人都倍感亲切,或许因为不管环境怎么变,骨子里还是纯正的北方人,对这片土地有着自然而然的依恋~
二是北京户口。这个不用多说,千金难买的户口送到面前为啥不要呢。
三是单位也算不错。稳定这个点是满足了,薪资水平在行业里也算中上游,足以保证日常生活。
对我来说,向往外企的开放氛围,但又不太喜欢写代码,不觉得自己能完全靠技术走下去。
2020年开始的疫情以及后面各大厂的的裁员潮,又让我明白稳定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因素。
大环境如此,外企不留,大厂不稳,所以国企对我来说是一个最合适的选择,也给同样迷茫的大家一个参考(尤其是情况相似的女孩子~)。
后记:
当时选择离开了99%都留在江浙沪的朋友们还是有点伤感的,毕竟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融入一个陌生的圈子,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过咱也不在怕的,毕竟从大西北到大东南,哪次不是从零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小圈子呢,这次也拭目以待吧!嘿嘿,很幸运的在这里也遇到了逗比好玩的同事,有趣可爱的朋友,还有多年未见但不曾生疏的老友,期待疫情退散之后,再和大家一起愉快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