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数字IC笔试面试005——复位原则、异步复位同步释放


1)尽量少使用复位,特别是少用全局复位,能不用复位就不用,一定要用复位的使用局部复位;

2)如果必须要复位,在同步和异步复位上,则尽量使用同步复位,一定要用异步复位的地方,采用“异步复位、同步释放”;

3)复位电平选择高电平复位;

(这里说明,由于 Altera 和 Xilinx 器件内部结构的不同,Altera 的 FPGA 推荐低电平复位)

一、异步复位同步释放

针对异步复位、同步释放,一直没搞明白在使用同步化以后的复位信号时,到底是使用同步复位还是异步复位?

比如针对输入的异步复位信号rst,使用本地时钟clk将其同步化以后得到一个新的复位信号sys_rst当使用sys_rst时,是将sys_rst作为同步复位信号还是异步复位信号


always @(posedge clk&nbs***bsp;posedge rst) begin  if(rst) begin rst_r0 <= 1'b1;  rst_r1 <= 1'b1;  end  else begin rst_r0 <= 1'b0; rst_r1 <= rst_r0; end end assign sys_rst = rst_r1; 


如下图所示,选方式1还是方式2


针对此问题查找了很多资料,网络上多是将sys_rst继续按照方式1异步复位使用,Xilinx复位白皮书wp272中提到的异步复位同步释放转到文章如图所示:

对于输入的异步复位Asynchronous Reset,首先使用了4个触发器来做同步(一般用2个即可,4个出现亚稳态的概率更小),触发器类型为FDP(异步置位),同步化以后的复位信号去使用时综合出的触发器类型为FDR(同步复位),即Xilinx中是将sys_rst按照方式2同步复位使用


使用FDP异步置位的原因是因为Xilinx推荐高电平复位,当异步复位信号到来时,输出复位电平“1”,即异步置位FDP,当复位消失后,D触发器在每个时钟边沿输出前一级触发器的值,一定周期后,最后一级的FDP稳定输出“0”。

使用Xilinx A7系列FPGA实现异步复位、同步释放代码,确定同步化后的复位使用情况。

二、Xilinx复位程序对比

1. 将同步化后的复位当作异步复位信号

/******FPGA探索者******/   
always @(posedge clk&nbs***bsp;posedge rst_async)
begin
    if(rst_async == 1'b1) begin
        rst_sync_reg1 <= 1'b1;
        rst_sync_reg2 <= 1'b1;
        rst_sync_reg3 <= 1'b1;
        rst_sync_reg4 <= 1'b1;
    end
    else begin
        rst_sync_reg1 <= 1'b0;
        rst_sync_reg2 <= rst_sync_reg1;
        rst_sync_reg3 <= rst_sync_reg2;
        rst_sync_reg4 <= rst_sync_reg3;
    end
end  

wire sys_rst;
assign sys_rst = rst_sync_reg4;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if(sys_rst == 1'b1) begin
        data_out_rst_async <= 1'b0;
    end
    else begin
        data_out_rst_async <= a & b & c & d;
    end
end

综合并布局布线后的原理图如图所示,显然,综合后对sys_rst复位,将其作为异步复位综合出FDCE同步使能异步复位(这里不考虑使能),和白皮书WP272给出的参考电路显然不一致。

2. 将同步化后的复位当作同步复位信号

/******FPGA探索者******/    
always @(posedge clk&nbs***bsp;posedge rst_async)
begin
    if(rst_async == 1'b1) begin
        rst_sync_reg1 <= 1'b1;
        rst_sync_reg2 <= 1'b1;
        rst_sync_reg3 <= 1'b1;
        rst_sync_reg4 <= 1'b1;
    end
    else begin
        rst_sync_reg1 <= 1'b0;
        rst_sync_reg2 <= rst_sync_reg1;
        rst_sync_reg3 <= rst_sync_reg2;
        rst_sync_reg4 <= rst_sync_reg3;
    end
end  

wire sys_rst;
assign sys_rst = rst_sync_reg4;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if(sys_rst == 1'b1) begin
        data_out_rst_async <= 1'b0;
    end
    else begin
        data_out_rst_async <= a & b & c & d;
    end
end

综合并布局布线后的原理图如图所示,显然,综合后对sys_rst复位,将其作为同步复位综合出FDRE同步使能异步复位(这里不考虑使能),和白皮书WP272给出的参考电路一致。
异步复位相比较同步复位,在XilinxFPGA中资源是一致的,异步复位的优势在于复位信号一来就能检测到,不需要保持至少一个时钟周期才能在时钟边沿检测到,通过仿真来验证上述电路是否能实现异步复位一来就能检测到

三、仿真结果

设置时钟50MHz,时钟周期20ns,给一个持续时间3ns的异步复位信号,且持续时间均不出现在时钟上升沿检测期间,可以看到:

(1)rst_async异步复位一旦给出,用于同步的4个寄存器rst_sync_reg1~4立刻输出高电平“1”,在下一个时钟上升沿检测到同步复位并将输出data_out_rst_async复位;

(2)异步复位信号释放后,经过同步的sys_rst经过一定周期后在时钟边沿同步释放;

按照同样的复位,将sys_rst看作异步复位,仿真结果如下,相比于上图,区别在于异步复位信号rst_async一旦产生,输出立刻复位,且同样是同步释放,好像这种处理才更符合异步复位、同步释放。。。。。。

那么为什么Xilinx白皮书还是将sys_rst按照同步复位去做的呢?难道写错了?


综合考虑可能有这样的因素:

(1)当作同步复位的差别只在于复位时间会稍晚一些,要在时钟的下一个边沿检测到,但是还是能够识别到输入的rst_async异步复位信号,所以从复位角度来说,都能够后实现复位效果;

(2)根据Xilinx复位准则,我们知道同步复位相比异步复位有很多好处,具体参见:Xilinx FPGA 复位策略白皮书,既然两者对后级复位没有功能上的差别,那么优先选择同步复位;

经过异步复位同步释放处理后,相比于纯粹的异步复位,降低了异步复位信号释放导致亚稳态的可能性;相比同步复位,能够识别到同步复位中检测不到的复位信号(如上图所示的rst_async在同步复位是检测不到的);综合两者的优势,异步复位同步释放。

四、Altera复位

Altera还是把这个同步后的复位当作异步复位来用的,且推荐低电平复位。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这里当作异步复位还是同步复位对于复位结果本身没有太大的影响,区别在于Xilinx是推荐同步复位来节省资源(比如DSP48EBRAM,异步复位比同步复位耗资源),而AlteraFPGA中带异步复位的触发器,想要同步复位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

欢迎关注:【FPGA探索者



#2022春招#
FPGA数字IC笔试100道题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笔试刷题及解析,FPGA和数字IC类的笔试题汇总、解析,助力实习、提前批、秋招

全部评论
太高端了,顶起来,好东西别沉了
3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2-03-23 10:13

相关推荐

10-15 09:13
已编辑
天津大学 soc前端设计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7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