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阿里200多天,我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前几天主管和我说,让我去做23届校招的接口人,我就又上了牛客看看,发现页面UI已经改了很多,更清爽简洁了。曾经我在这里看别人的面经学习,也分享过自己面经,还获得过牛客发的JD卡奖励(凑巧的是我进入阿里后做的第一次需求就是猫超卡)。现在距离自己从实习到入职阿里也快九个月了,恰逢新一年的春招实习招聘,写一下自己实习入职以后一些感想,大家有时间看的就当看个乐。
业务
电商业务有多复杂呢,我感觉自己干到现在也只是了解冰山一角。传闻黄峥当初也在阿里当程序员,突然有一天他意识到自己如果只是这样继续干下去,那就是一颗随时可以被替代的螺丝钉。然后他开始学习业务玩法,后来就出去创业了。是不是坊间传闻咱们也不知道,但是业务玩法你想研究透彻真的非常了不起。
一个商品从通过搜索或者导购被用户浏览,然后在详情页或者其他途径获取到营销优惠,再下单,出库,履约(是的,物流的整个过程行业内叫履约,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也是云里雾里),如果发生退款还有逆向履约,用户签收后也不是结束,平台还要和卖家进行结算,结算方式可能又取决于不同的售卖模式,是代销还是寄售还是经销等等。总之电商业务的水深不见底,好在阿里在这些年一直有人不断地更新文档,你基本都能检索到一些文章,浓缩了其他人的思考,可能对你从不同角度理解业务的价值或者业务的玩法有特殊的作用。
《浪潮之巅》里作者秉承一个观点,就是每家公司有每家公司的基因,这是创始人或创始团队决定的,从而决定了公司文化、做事方式等等,如果一家公司想去做自己公司基因以外的事情,必然不能做到行业顶尖,甚至一败涂地。作者认为硅谷的基因是叛逆,腾讯的基因是社交,阿里的基因是销售,他甚至暗讽了一波,大意是“虽然阿里巴巴外宣传自己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但是哪家高科技公司会每年把自己某天的销售额那么大张旗鼓地宣传呢”。不过你也不必担心阿里是不是没什么科技含量,毕竟为了应对电商如此复杂的业务场景,阿里还是沉淀了很多,无论是开源的项目(dubbo、Arthas等),还是商用的(云服务器、数据库等),都能和国外优秀的公司掰掰手腕。为什么我要说这段的,我没有丝毫贬低的意思,只是想让你明白理解业务真的很重要。
或许你听完我说的这些,开始担心“那我一个写代码的,会不会进了阿里不受重视啊”,我觉得这种想法大可不必,首先技术序列和业务序列是互相独立的,你会发现身边搞技术的人都很有趣,时不时在生活中会抛出一些只有程序员才会懂的梗。我认识的同事都富有开源精神,会把自己踩过的坑,思考的结果写成文章发在内部论文。他们也十分极客,对于你写的丑的代码(毫无设计模式或者面向对象设计可言),在Code Review的时候会毫不客气地让你进行重构。他们也和你一样踩过很多坑,聊起天来会和你说这里我以前也遇到过,我也栽了。
退一万步,如果你还是顾虑“我干技术的是不是不如干业务的”,那你应该不适合吃技术这碗饭。
技术
刚到阿里实习的时候,我看了两周的新人文档,从电脑环境搭建、各种文档(阿里的各种文档真是卷帙浩繁)的学习,各种权限的申请,到各种中间件的使用,demo的构建,然后才开始接手做新的需求。还记得开头提到的吗,我第一个需求就是解析猫超卡的返卡金额,在跟进这个需求的过程中,顺带着学习了部分模块中的架构,By the way,学习设计模式,相比看书或者看demo,真不如直接看真实用于生产的代码来得快,只有在这一过程中你才会体验到为什么再怎么强调设计模式都不为过,因为看有些代码设计得一目了然,让人赏心悦目,有些代码宛如擦脚的抹布,又臭又长。
前几天同事在群里晒了个图,里面有大家最近的代码量,发现自己已经上传了一万多行代码了,虽然代码数量说明不了啥,但回想入职以来,自己写代码的时候看到其他优秀的代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在形成自己写代码的规范,避免让自己写出让别人觉得晦涩难懂的代码。
相比写代码,作为一名技术开发人员,可能更重要的是你作为项目owner,要推动其他域一起协调时间、跟进项目进度,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持沟通,如果不能定期上线要尽早透出延期的风险。代码上线之后,你要负责它的维护,出了问题要能及时解决,厘清问题的根因。看起来这些都是和写代码无关的东西,但是如果你看过《代码整洁之道——程序员的职业素养》就能明白(或者等你工作or实习一段时间),这些确确实实都是程序员的日常,你的工作远远不止写代码。
在这里工作有一点好处是你永远处于学习当中,举个例子,最近有个需求,请求打到我这边机器上,我启动了两个线程去处理,然后验证完也没啥问题,就上线了。上线以后排查问题诡异的发现鹰眼(阿里一个全链路跟踪工具,已开源,感兴趣的可自行搜索)查不到trace的流转,到我机器就没有后续了,但是在我的下游机器上又实打实有我的调用日志,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在后续模拟大促的高流量场景中,发现模拟流量打到我机器上以后,统计工具上并没有统计到模拟流量,反而显示线上流量激增。原因就是我启动多个线程之后,没有从源请求线程的ThreadLocal中取出鹰眼和模拟流量专用的标志信息,塞到新启动的线程的ThreadLocal中。当时一个哥们(还是其他组的)过来找我说这个问题,一边教我怎么改一边和我说其中的原理,然后漫不经心地说新人这里不明白可以搜索下关键字看看别人怎么写的。我是一边赶紧把他说的原理记住,想等他走了再自己查明白到底咋回事,另外一边汗颜,是真的浑身发热,为自己代码带着这种问题上线羞愧。这个例子就发生在我写这个帖子的当天,诸如此类的场景数不胜数,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感觉处于学习当中。
生活
西溪园区很大,到现在我感觉都只熟悉自己所在的楼的一层的一侧,到现在我也还没去过所有的食堂,但是听其他几栋楼的小伙伴都说我们这栋楼的食堂的餐线最好吃。
我在公司附近的小区租了个房子,和另外两个阿里的同时合租,每个月一千二的房租。每天我可以睡到八点,然后起床洗漱一下,去公司健身房跑个步,然后在淋浴房洗个澡,换身衣服去工位开始上班。如果我不想睡懒觉,一般九点半就可以到工位,这时候一般还没什么人,大家可能十点到十点半陆陆续续会到,具体可能也看不同的团队,但是没有听说哪个团队会规定迟到时间或惩罚政策。
中午的12点到2点是午休时间,有的人会回家,有的人会在公司食堂吃,有的人吃完在园区里散步,有的人吃完去按摩椅或者理疗室放松,也有人只想抓紧时间午休。
晚上我有过五点多就和主管说我今天要早点撤,也有过十一二点才回到家,大促值班吃完庆功宴到家好像两点了,但是按照正态分布,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九点到十点这个时间段拿了夜宵然后回家,前天看完了东野圭吾的《恶意》,推理小说真好看,一拿起来就不想放下,一个晚上+一个早上就看完了。Z-library+Kindle用起来十分丝滑,微信读书+IPad也很好用。入职以后,技术类的书看得少了,其他的书看得多了。
为了大家的健康,大家约定俗成每周四晚上推掉会邀和工作安排,一起抽两个小时去打羽毛球,然后各回各家。虽然我们小组经常说着减肥,但是每周五中午又经常出去下馆子,吃顿好的,又是自助又是火锅,几个高P同学还每次抢着买单,真是让人惆怅[捂眼笑]
福利
西溪园区的福利还是很好的,哪怕周末都提供了自习室,也可以带家属或亲朋进入园区。去年入职的我申请了M1芯片的MacBook Pro+4K显示器,今年已经支持了M1 Pro芯片的Mac申请,我看身边已经有同事换了新的,并且原来的电脑也是归自己所有。
异地来杭州实习的话可以报销往返的车票or机票,可以享受两周的免费住宿,方便你过渡租房时间。
日常的团建大家会去轰趴、茶话会、泡澡、蹦床……我入职半年多,这就已经参加四次团建了,可能还有我遗漏的,一般下午出发,不需要请假。阿里还有一项outing,有一天免费假期,大家一般会结合周末,去比较远的地方玩,听同事说过去过越南、柬埔寨、大西北等等,上次我和大家一起去了三亚,公司会为每个人补贴一笔outing的经费。
除了年假以外,今年升级了陪伴假,每个正式员工可以有7天陪伴假,陪伴家人,陪伴朋友,陪伴自己。
突然想到公司的行政确实应该夸一波,门口保安天天早上对着你问好这些面子工程我就不提了,行政真是想方设法帮你省心,前段时间我申请引进人才居住证,按照规范流程要提供的材料琳琅满目,后面走内部的申请流程,需要啥材料就清清楚楚,类似的常用证明都已经为你提供了入口,方便你节省时间。
说到人才引进,除了阿里的福利还可以享受杭州的福利,这个大家可以自行了解,硕士最高应该有10w人才补贴+3w生活补贴,博士可能更高,当然这个要交社保才能申领。
写在最后
没工作的时候想先有offer,有了offer会担心是边缘部门,核心部门的offer会担心薪资来年被新人倒挂,人啊,永远就是这样,有时候想努力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在“丛林里分出的两条路”里选对当下合适的那条,可能回头发现在时代潮流前自己曾经的选择和努力又好像不值一提。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晚上逛虎扑看到个放弃高薪工作去支教大半辈子的老哥的事迹,他说和这些孩子在一起,仿佛多过了一次童年,感觉活的也很通透开心。瞎写了一大通,希望大家问心无愧,落子无悔。
这是我以前在牛客留的一个评论,也是我今天这个帖子的初衷,我知道大家都很焦虑,现在可能会焦虑没offer,后续可能焦虑offer不够好,好offer又可能焦虑总包不够高,所以想把自己入职后的状态简单分享一下,大家春招秋招期间有什么困惑的也欢迎找我,我或许出不了啥好主意,但是能做好一个倾听者,有些时候当你能说完你自己的焦虑,你就已经知道了某个问题的答案,你不愿意面对只是缺少别人肯定你的选择。
#实习经验分享##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