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岗问题小归纳(春招)
先介绍下本人情况,本科双非,研究生211,材料专业,一段中厂产品实习经历,秋招中只拿到这个中厂一个产品offer。
春招中专投产品,面过bigo、跟谁学、科大讯飞、携程、360和网易等(大厂不给面试机会,小声bb),在实战中有一些经验汇总,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关于校招产品的相关面试,我总结了下相关问题主要包括以下6大类:自我介绍,对自己的认识,对目标公司、岗位的认识,对于过去经历的认识,工作技能和扩展知识。
1)第一类自我介绍自不多说,需要提前准备、练习熟练,毕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第二类的“对自己的认识”是个高频问题,比如最常问的“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做产品”,“你认为自己做产品有什么优势”,“你认为自己的哪些特质适合做产品”等等。这类问题需要提前准备,对自身有深度挖掘,相对比较好回答。
还有“你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最骄傲的一件事情是什么?”等等,这类问题方便面试官更多角度的了解候选人,但是重要性和频率都算特别高。
3)第三类是对应聘公司、岗位和产品的认识,这就需要平时积累和提前做准备。最起码对对方的主要产品要提前体验,要能说出个123来。如果能回答好这点,是令面试官眼前一亮的加分点。
但是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有些公司特别喜欢问,比如字节,又有一部分公司压根对这个不感兴趣,还会给你主动介绍公司业务,部门业务和岗位职责。
所以需要提前看面经,如果看到面经里问到了,一定要好好准备。退一步,任何公司的面试最好都准备下,有机会表达出来,绝对是亮点。
4)第四类是对过往经历的认识,一般来说这是业务面试中最核心的部分,重要性要占到50%以上。
这部分回答,首先需要保证对简历里的每句话都能解释清楚,能用结构化或者star法则说出来。另外从我经验来看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忽略对经历中业务框架的了解,二是要把经历/项目讲出亮点。
在一些boss面中,可能会考察候选人对于宏观商业框架的了解,比如“介绍下你们公司的业务情况”,“公司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市场?公司是基于什么来判断市场的可行性?”等。如果只对自己岗位的一亩三分地清楚,没有站在更高角度去观察或者思考过问题,容易被认为“潜力有限”。
对于过去经历/项目中的亮点,一定要好好挖掘,我认为这个是整场面试的支点,可以直接影响到面试结果。这是我无意中发现的,有一次面试官刚好问到一问题,是在实习过程中最有思考的一点。回答过后,对方给予了很好的评价,说“在前面的面试中还没有人能够像你这样能去深入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听到这句话,我的紧张感瞬间消失,后面半程的面试在友好交流的气氛中顺利结束。
事情过后,我突然明白挖掘自己亮点的重要性,在后面的面试中,开始有意识地去引导面试官提问。有时候我觉得这就像是咒语,只要说出来,就立马见效。
那关键是如何挖掘自己的亮点。自我总结主要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如果过去的经历中确实有非常能够拿出手的结果,主动引导提起就OK。但是绝大部分时候是没有这样的成果的,这时候可以挖掘一些比较细小的点,以小见大。对小问题的深入思考,去窥见到背后大的逻辑,引入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陈述结果。
没有亮点的经历就是没有画出眼睛的龙,有亮点才能在流水账一般的经历中显得不同。
5)第五类工作技能,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产品岗位的认识,第二部分是对岗位技能的认识。前者包括的问题诸如“你认为产品经理需要有什么样的品质”,“你是怎样理解产品经理的”,“如何辨别是伪需求”,”你平时通过哪些渠道学习产品知识,都读过哪些产品方面的书籍?“等等。
后者比如“如果和技术发生争执,会如何处理?“,”面对没有经验的困难问题,如何处理?“等,但是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被提问频率不算高。
6)第六类是扩展知识,例如“抖音和快手有什么区别?”,“介绍一块你使用的小众app”,问题往往不太好预测,好像处于千变万化之中,但是我也大概总结了下相关规律。从大的方面,包括策略问题、费米问题和种类问题,并且以策略问题为主,费米问题很低频,而种类问题还处于传说中。
先说种类问题,比如“有多少种笑是带泪的”,主要考察候选人的逻辑分类能力。解答思路:以上统下归类汇总。先对宽泛的名词进行拆分,或者给出我们对这个形容词的理解,之后再回答面试官的问题。
再说费米问题,比如“北京市每天有多少人理发“。对于这个问题,偷个懒,直接上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997407
最后说策略问题,这类回答大概的框架可以从产品定位、用户画像、使用场景、需求分析、功能设计、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中选取4-7个,组织回答。
具体我习惯分为两种,一种我称之为简答题样式,另一种是问答题。前者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考察对于相关知识的积累,比如“说一个最近的互联网热点”,“为什么最大大厂app都在做群聊功能”等等。如果有积累,直接复述即可,如果没有,可以套用上述框架,进行回答。
而问答题会比较难,比如从“产品角度出发如何提高dau”,“设计一款灯泡”,“给图书馆设计一个预约系统”等。这类问题就很像是在学生时代遇到的问答题,不仅需要相关的知识和思维框架,还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做分析。需要先jump out明确考察的知识点,再jump in 结合题目实际。
比如对于“设计一款灯泡”,jump out想明白是对产品的规划、设计能力的考察,然后回顾相关知识点,需要从场景出发,洞察人群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设计功能......接着jump in 回归到题目中,结合题目实际,对相关知识点应用,组织回答。
上面六类问题基本涵盖了我在校招产品面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对一些问题,给予了相关思路,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