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分享,校招面试时最常犯的10个错误与对策
相信很多同学还在经历异常激烈的秋招战场,或已经上岸,面对应聘人数激增,而校招量却缩减等状况,种种的不确定,带来很多的困扰,我想还是尽量放松心态,即使错过了秋招,也不要懈怠,因为还有不错的补录与实习机会,换个角度看,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实践积累,在春招阶段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是根据个人经验以及很多同学遇到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校招面试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做个总结分享,希望各位同学能及时复盘,放下包袱,逆风翻盘!
#校招#
以下是根据个人经验以及很多同学遇到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校招面试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做个总结分享,希望各位同学能及时复盘,放下包袱,逆风翻盘!
一:【面试准备阶段】
1、“看上去简历很完美”
真的完美吗?事实上不可能完美,因为你几乎没有任何实操经验,充其量只是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了局部的一些工作而已,所有花俏的简历设计与什么内容都想放进去,恰恰提高了你简历筛选阶段被刷的机率;对策:突出重点,学会做减法。
类似个人爱好、三好学生等等,无法体现你产品经理素质与思维的东西尽可能删除,保留并强化那些相对能证明你全面系统的产品能力与凸显你独特价值的经历,比如:具体项目经历、创业大赛、个人公众号、淘宝店经营、特殊荣誉等内容。
2、“简历上的内容都可以对答如流”
如果说你对简历的内容都非常熟悉,那么简历外呢?除了简历经历外你还知道些什么?你最喜欢的产品是哪个?它的缺点和优点分别是什么?如果让你来做这款产品你会怎么做?……瞬间瞎菜。换个角度,一个对热点产品缺乏关注与了解的产品人,又如何做出有差异性的好产品呢?对策:提升简历认知的深度与广度。
两个方法,一是扩大阅读量,尽可能对时下前沿或与面试公司相关的产品深入了解分析,二是最喜欢的产品,必须拥有对某一特定领域或个人喜好的产品具备深入洞察与深度理解,且能阐述一定见解或观点。
3、“我做了很多产品经理应该做的工作”
的确,你或许参与了很多产品经理职责内的工作,但目的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是否达到了预期?还有哪些不足?这时候,为什么这么做,往往比做了什么更重要,这恰恰是对你是否具备理性客观思考能力与洞察力的佐证;对策:多角度简历深挖。
通过自我提问,检视其背后的思考漏洞与盲点,比如:这个需求存在吗?是否是普遍性需求?用户规模有多大?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等等,当你能真正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才能对你简历中的经历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从而理性应答。
4、“我很符合JD中的岗位要求”
如果仅从“岗位要求”来看,或许与你的专业和擅长的领域匹配度较高,但,正因为这一点,让你忽略了“岗位职责”描述中那些细节所透露出的信息,比如:所面试的产品类型、产品领域、技能要求、行业背景等,而这些信息背后的相关思考和认知,大概率一定会被提问;对策:读懂JD的细节信息与背景延伸。
首先需要对这部分的描述进行问题拆解,进而针对性的找到需要准备的方向,而后对本类型产品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分别优劣势、商业模式、问题与机会、未来趋势、功能特点等进行恶补。
二:【面试进行阶段】
1、“抢答”
在实际面试过程中,小白最常出现的一种状况是,面对面试官提出的问题,仅仅是概念化认知,甚至不求甚解,然后马上进行解答,并且由于一定的紧张情绪,往往出现文不对题,胡乱延伸的情况,而面试官到底问的是什么问题,估计已忘的差不多; 对策:耐心听题,准确拆解。
停顿3-5秒钟,以保证你确实弄懂了问题的核心,是不是这个提问还分成了2个主要问题?这个问题问的到底是你怎么做的还是你用了那些方法?这其中的差异稍微忽略,就会答非所问。
2、“照本宣科”
可能你已在准备阶段与室友或其他同学进行了一对一的练习,答案已烂熟于心,甚至在问答过程中有一种对答如流的酣畅感,千万不要被这种错觉所误导,因为换个角度,这种“娴熟”反而成了机械化的照本宣科,不但充满了刻意的“标准化”,而且毫无临场即兴发挥的机智体现与新鲜度;对策:讲述而非背诵。
如同PPT演示一样,你能接受演示的内容只是照着PPT里的内容宣讲吗?毫无疑问,面试现场对答案的阐述,是对简历没有呈现部分的润色补充以及即兴发挥,也因此,在适当技巧下,才可能带来更好的现场感。
3、“朗读”
咬字清楚,声音洪亮,固然能体现你的自信,但由于过分的注重这一点,注意力将不由自主的出现偏移,一旦对某个特定回答内容出现不熟悉或准备不足的时候,第一个出现的问题就是“卡壳”,或者叫“短路”,遭遇无法进行下去的尴尬,接着就是紧张,紧张又影响了表达……这就是恶性循环;对策: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
就像对着一个朋友讲故事,语调注意轻重缓急,这是最难也是最好的一种交流方式,是的,交流方式,这种定义会让你充分放松,充满节奏感与抑扬顿挫的表述必然让整个问答变得更加舒适,并让人印象深刻。
4、“你问我答”
面试确实是这样一个角色关系,因为这种定义,固化了个人的阐述方式及角色次序,让人始终带着一种“担心”,不敢对面试官进行提问或者反问,甚至质疑请教,生怕一旦打破这种规则,就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事实恰恰于此相反,应该打破这种固有对话关系;对策:充分互动。
这种方式是特别重要的交流方式,不管是真实需要,还是刻意为之,或多或少能缓解面试紧张与呆板的状态,比如:恰当时间点可以反问面试官你的疑问,或者是你确实不知道,更不能不懂装懂,反而应该请教面试官的见解,通过有意无意的反问,来调和打破可能的面试气氛僵局。
三:【面试结束后】
1、担心“凉凉了”
当面试结束,要么感觉良好,要么垂头丧气,无论什么情绪,都会影响你的判断,尤其是当你认为发挥不够好的情况下,基本失去斗志,其实毫无必要,因为面试官是不太会透露有关你是否能通过的信息,这是职业规则,不要让还未到来的结果扰乱心智;对策:及时复盘。
总结完善才是你当下最值得投入的重点, 如同对产品经理基本素质的要求一样,理性客观,且对事物秉持本质思考,结果好,就继续下一步的充分准备,结果不好,这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实战训练,毕竟,困难才是成长最好的加速器。
2、以为“过去了”
其实很多同学都有过类似经历,尤其是当下受疫情的影响,面试周期被拉长、结果公布滞后、面试邀约延迟,更有甚者已经确认offer,结果整个招聘被取消,当你满怀期待时,你根本不知道,通过和结束那一个先到来。对策:保持耐心。
波澜不惊,是对未知结果比较恰当的方式,反而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或许这一点也适合“墨菲定律”,因为,如果你拿整个面试当作学习来看待,每一次都是认知强化,不然,如果没有通过,你又能怎样?
#校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