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直推·字节跳动·APP研发·2021·正式校招·启动
投递邮箱:liwei.toutiao@bytedance.com
深圳、北京、广州
2021届正式校招开启
投递时间:即刻起-7.16
校招生也能“造航母”!解密字节跳动新人培养体系
离开校园初入职场,每一位技术同学都很关心成长的问题:
如何完成从学生向职场人的过渡转换?
如何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专业能力,保持成长和进步?
公司有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会给自己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
这一期,字节君与5位来自技术团队的师兄师姐聊了聊,他们也是以应届生的身份加入字节跳动,在过去的2-3年中,在这里“升级打怪”,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人。
-
余纶宁,华东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18届校招
一开始面对新环境,心里有点忐忑,但在新人培训的活动里很快认识了一些同期加入的小伙伴,不少还是跨部门的,那个焦虑的感觉一下子就没了,能感受到公司轻松平等的氛围。
针对技术新人,公司有一套系统的培训体系,比如有个叫Bootcamp的新人培训项目,是给技术新人专门定制的培训课程。除了和新认识的伙伴共同参加破冰/融入的活动职位外,还有关于公司文化的讲解。公司内部做事的方式、理念这些初步的概念都是在新人培训项目里知道的,我印象比较深的讲到公司在锦秋家园初创到现在的发展历程那块儿,确实会有触动吧。
当然,Bootcamp的重点是技术培训,里面会根据你的岗位推荐技术课程,另外还有一些串讲和分享。我就是通过这些了解了公司、部门相关的技术框架、业务的基础流程。除了这些基础内容,还有技术Study里面的课程,都是成体系的那种,300多门课基本上能覆盖从小白到进阶、高端。说实话我现在还时不时去了解一些课程,拓展视野,我觉得帮助很大。
在公司对技术新人的培养体系中,我个人感触最深的是Mentor制度。新人加入后,公司会指定一名导师,也就是你在字节跳动的mentor,一对一帮新人融入环境、业务上引导协助什么的。
对新人来说,我一直觉得代码开发上本身没有很复杂,可能最难的是对接不同的业务线。我的mentor当时就带着我对接不同的负责人、PM、团队、业务线等等,可以说一路“护航”。
我记得我接到的第一个开发需求,是抖音里面的长腿和瘦身的特效,需要对接AI-Lab和抖音PM的同学。我们团队base在上海,我mentor就带着我到北京,和AI-Lab的同学一起开会、开发。然后提交到抖音PM那边之前,mentor也帮我把关验收,帮我梳理技术思路、调整算法。最后这个需求完成上线之后,反馈还不错。这其实就是mentor的作用,做这个长腿特效的时候,mentor就在旁边随时给帮助,那我心里就很有底。
去年10月份吧,我也做了mentor。平时会主动地去给新同学做引导,流程是什么样的、入口在哪里、工作目标是什么。或者我的mentee碰到一些技术难题,我会去帮他定位,讲解原理、帮助解决。
团队会把很多精力花在用户体验上,每次做A/B test的时候,从测试数据就能很直接地看见“哦我做的这个事,能影响到上千万上亿的用户”,就很真实地能知道自己写的代码确实有价值。
在字节跳动,肯定是机遇挑战并存的,如果是喜欢挑战自己的人,我觉得这里非常适合。
-
刘丽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19届校招
18年3月份拿到校招offer之后,我就在公司开始实习,一直持续到9月底去做毕设之前。然后今年7月正式入职,在互娱研发部门做数据策略,给公司的一些产品提供算法支持。
其实正式入职之前有在几份offer之间有抉择,但是没办法公司的团队氛围太对我的胃口了,虽然团队人数一直在指数级增长,沟通效率却保持得很好,大家相互之间关系也很融洽,另外业务上在做的方向也适合,就基本没怎么犹豫。
我刚加入的时候对技术栈不是很了解,我的mentor说“我跟你一起完成一个项目,你来做,我在旁边帮你”。里面很多技术我之前都没听说过,但是mentor带着我花两个星期左右上线了,我感觉学到了以前在学校可能得花一个学期去学的东西。这个项目给我建立了一个基本的信心,还有对团队技术框架、业务流程的快速熟悉。
接下来又遇到另一个项目,需要给公司一个视频产品做实时的数据流,涉及到分布式的消息队列。这个我了解得不是很细,就去翻Bootcamp上的课程,因为里面有不同技术方向对应要学习的课程。就还真的找到了一个课程,里面讲解得很细致,不同的消息队列的区别、发送用哪个接收用哪个、数据量的监控怎么弄这些都有。就比较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项目里之前卡住的问题。
我自己负责的第一个比较大的项目,是去帮公司的一款视频产品做用户社群的划分。当时和其他部门的另一位同事一起,做了很多用户数据挖掘和社群分析,前后花了一个多月。做好之后给PM做汇报,讲解算法、具体的分析结论这些。让我没想到的是,后来陆陆续续有一些其他产品的PM同学来找我,追问我这个分析的一些思路,交流结论,还挺有成就感的。
这个“学习-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我顺便完成的另外一个成长是去转换思维。这其实是很多应届生工作以后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个坑。
今年8月份的时候,我和团队去给产品的直播邀请做算法、搭模型。当时的第一版不太符合预期,然后去讨论梳理,发现还是因为对业务整体的把握不是很准确。比如说特征的选取和标签的定义这些更基础的特征,没有契合到业务中去考虑,而是过多关注模型了。修正上线之后,产品各项数据都有不错的增长,说起来当时刚刚正式入职也就一个月,成长真的很快。
在学校的时候,看问题的角度肯定是比较偏向科研、关注结果。但是真正在公司做了几个项目,逐渐意识到我在做的东西不光是纸面上的一些数据,背后都是用户、产品。也就是说,从学术思维和到技术落地的一个转换。
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做下来,新人肯定是能收获很多的成长,从技术到思维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所以应届生、技术新人,如果能在一个不断有机会让你去实践、沉淀的环境,是很难得的。
-
闫云龙,四川大学软件工程专业,18届校招
我在正式入职字节跳动之前,在这里实习了整整1年。虽然听过字节跳动“不把新人当新人”,但是当时的经历还是很刺激。
一进公司,我在技术上接触了很多新东西,是之前在学校完全没有过的。有一次我们部门邀请其他部门leader来做跨部门分享(他是行业里这个领域的大牛),讲了整个公司的技术架构。当时分享得很详尽,知道了很多之前完全不知道的技术,挺震撼的。
我个人的体会是,如果你是一个小白,公司那套新人培养体系能让你达到基础水平。但是,更关键的还是你自己要在项目里去实践。比如我在头条研发部门做前端,就参加了头条编辑器内核的开发。
这个项目说实话技术难度大,而且涉及到的是比较基础的东西,影响力足够大和深。对我当时来说是非常有挑战的,公司没有因为我是实习生就区别对待。类似这种,很有价值的项目交到你手上、带着你一起做,自然会成长得快。
之前我们团队自己需要支持中台,做完之后慢慢推广到其他的业务线,从一个单个业务变成公司业务,这个让我很有成就感。这里面我学到更有用的一个点是,leader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复用性,后续作为中台被其他业务接入的时候就比较顺利,这个我很服气。另外我还参加了公司内部一个虚拟团队,就是把各个部门有意向的技术同学组织起来,做一些很Geek、更基础同时也更深远的东西。这个要求有强大的热情支撑,能感觉到团队里其他同学对技术是真的热爱,很能感染我。
公司经常说“和优秀的人,做有挑战的事”,我想把“挑战”替换成“价值”。我觉得对应届生来说,能在一个发展很快的平台做有价值的事,成长空间更大。
-
郑钰庚,西安邮电大学软件工程专业,18届校招
我是18年校招季加入公司的,在飞书的音视频会议团队做技术后端。刚来的时候团队也是新组建,我记得我是第5个人,当然现在团队和业务都发展得很快。
部门负责人给了我很多实际的指导,比如在具体的工作中及时指出我的问题,也会适时放权让我去尝试独立做一些事情,这些都比较快地让我脱离新人的那个慌乱的状态。
字节跳动内部有这样一句话——“将优秀的人培养到卓越”。除了在体系、制度上为技术同学提供成长助力,我们在整个环境氛围上的营造也不遗余力。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在友好的成长环境中,跟优秀的人一起,做有挑战、有价值的事。
让我们在更大的世界,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