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讲故事:分享一下打工经历
严格的说来,第0份工资还是大一的时候跟室友们一起做家教赚的。那时一到发工资的日子,我们就去洗劫一下超市,在宿舍地板上堆一大堆零食,吃着,喝着,瞎扯淡,打游戏。除了奖学金以外,还是第一次凭工作赚到钱,确实很开心,尝试了一下如何与校外的人沟通,切身体会到自己的时间是有价值的,甚至买东西的时候还会考虑,“这个东西是我几小时的工资?”。家教不是天天去的,工资数目也不固定,大约半年以后,我们感觉做这个已经很熟练了,再做下去就是单纯的卖时间换钱了(还卖的很便宜),同时到大二时上课和社团事情比较多,家教慢慢的就不做了。虽然没钱买零食了,但游戏还是照样打的,一样开心~
第一份领固定工资的工作是大四时在学校的国际处当助理。之前因为交换认识了国际处的老师,后来老师知道我们大四保研之后比较闲,同时我也挺好奇这种文职工作平时都做些什么,就过去帮忙了半年多的时间。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这种工作上手难度相对较低,理论不复杂,但真正执行一下还是有所收获的。盖章审批报账、写邀请函、带交换生团出去玩,换换脑子体验一下「非技术岗」还挺有意思的。期间非常幸运,适逢学校120周年校庆,接触到了很多幕后的准备工作,跟着老师在校长身边打下手看他接待外宾。总体来说,感觉这种体制里的工作上手容易,但是想要做好一点也不轻松。有些看着是小事,但仔细想想很有学问,就好像写语文、写政治题一样,没有标准答案不代表没有答案,有些人就是做的比别人好。虽然不能像考试一样用分数直接体现出来,但是在日常工作时,处理事情以及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可能比我们的专业能力更重要,这也是很多人在学生时欠缺的。当然,如果不想晋升,只是做好手头工作划划水,那太容易了。
第二份工作就是读研之后,从大四暑假就开始在导师的公司实习,一直到研二寒假,前后一年半的时间,走之前是公司里资质最老的临时工。前半年由于要上课,每月2k左右,后面可以全勤就涨到了3k,再加上每个月学校给的1k多,其实我的研究生生活还是很滋润的。导师的公司,说不靠谱倒也靠谱,毕竟带头的是几名浙大教授与公司高管,那两年员工数量从4个发展到50+,接的是几百万的项目,估值2亿+,现在又过去两年了,从朋友圈看发展得还很不错。但是,说靠谱也没那么靠谱,项目是怎么来的,系统是怎么做的,公司里的人都很清楚。毕竟是创业公司,融到钱的时候,各种小恩小惠,福利待遇很棒,融不到钱的时候,大家一起节衣缩食,共渡难关(连我的实习工资都想克扣)。技术上,确实也能招到一些靠谱的人指点我们,跟他们一起做收获很大,但可能还是公司前景不够明朗,留不住人家,好多人待几个月就跳槽了。业务上,对于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的人来说,小公司真的能锻炼人,好的想法很快就能受到重视,甚至可以直接去和CEO讨论,但是对于没有经验,想积累技术的人来说,如果公司还不知道要做什么,那你的方向会变化很快,什么都做意味着什么都做不成,而一个完整的工程开发上线经验远比几年打杂的经历重要。处在这种环境里,尤其是周围人素质一般的时候,如果不是自身有想法知道该做些什么,很容易随波逐流就这么混混下去了。很少有人自制力超强的,这是违反人性的,环境很重要,处在一个进步的环境里,再怎么玩也会有所收获的,而待在一般的环境里,可能就要付出得更多一点。如果有选择,干嘛非要给自己开hard模式,是吧?
第三份工作是研二下学期,从导师公司离职后开始偷偷找实习。虽然老师也可能知道我去实习了,但名义上我还是在实验室搞研究的,偶尔的周会还要参加一下,所以实习地点只能是杭州周边。最理想的情况是跟师兄一样,先去网易待俩月,再去阿里待俩月,但是网易投的那个部门招了个北大大佬,没我啥事了。幸好运气好误打误撞拼多多的面试通过了,而且随时可以入职。18年初的拼多多还没现在这么有名,公众号都在各种损他,不过钱多这一点一直没变,而且那时女朋友也在上海,我就开开心心得去上海过上了包吃包住、月入过万的生活。入职后发现组里有很多大佬,阿里的、腾讯的、头条的...有钱就是厉害,可以挖来很多领域内经验丰富的大佬,把一线公司里成熟的方案直接搬来用,发展非常快。但是,这是对业务来说的,对个人的话,尤其是新人,因为业务跑的太快,大家都很忙,是不怎么有时间关注你的,而且公司成立时间很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周围同事之间很缺少交流,让我待的没有归属感。工资高、技术成长快,就是心里有点不舒服。不过这只是小问题,而且现在可能好多了,经常看到朋友圈里他们去迪士尼浪,可惜我没赶上...
第四份工作就是在菜鸟的实习了,其实菜鸟也是一个创业公司,但是由于背靠阿里这个干爸,跟在集团的感觉差不多。在大公司里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因为有业务场景、有基础设施,做的工作可以快速落地,接入流量真正用起来。有人使用就会有各种反馈,在运营的反馈中系统不断完善,这个过程锻炼的不仅是技术,也是对业务思考的能力。一个实际问题,可能有80%的情况很好处理,但是剩下的20%就是很难,如果一个产品给100个人用,有一个人用得不方便也无所谓,运营搞定就好,但是如果是给一亿个人用,1%就代表着100万人,而他们遇到的bug可能又各不相同。所以拧一个真火箭的螺丝,有时候就是比造一个玩具火箭更复杂。入职以后,有对校招生的技术培训,有新人培训,学东西是次要的,主要是通过活动认识了很多人。大概率上来说,大公司的员工都很厉害,办事靠谱而且素质高。有时候就得服气,跟周围人比,自己在学历上能力上没有优势,其他人都会做的很好,只有做好自己才能不掉队。这种环境下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经常要学新东西,而且随着年龄与职级的增长,压力可能会越来越大,对于刚毕业的人来说还好,但是时间久了可能也会想换换环境。毕竟对大部分人来说,个人对于公司都是渺小的,在这个环境里就要遵循这里的游戏规则,所以会有很多 P7P8 跳槽到小公司当主管总监CTO,P9P10 出去创业,互联网中几家大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都是30岁左右。但是不管做什么,相信优秀的人都不会混得太差,这么多前辈在前赴后继,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目前所经历的公司就这些了,一些体会也只是个人想法,不能代表整体。但是我感觉道理是相通的,无论是体制里,还是创业公司、小公司、大公司,对于想要做点事情的人来说,都不轻松。每一个群体里都有很厉害的人,任何一个行业做到顶尖都是很难的。只不过不同的圈子各有各的特点,需要赚钱了就去钱多的,想给经历镀镀金就去大公司,想实现自己的idea就去找合适的团队,想要业余时间就找个岁月静好的体面工作,不是说哪个一定是好的或者一定是坏的,适合自己就行,而到底是不是适合的,自己最清楚。很好的一点是,人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可能除了少部分职业非常适合与少部分职业真的不适合外,大部分选择结果都是不错的,所以不用太担心,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自身的情况,自己做决定。follow your heart~
p.s. 除了这些,我还比较好奇一些非常优秀的人创立的小公司,人数少但整体素质很高的那种,虽然对于大众来说没什么名气但是在行业内知名度很高,而到底里面怎么样呢,或许只是靠大佬挂名的PPT公司,或许真的是敏捷高效,在做着改变世界的事情。没经历过,不好评论,等有机会了再深入了解一下
#职业规划##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