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7

这次的读书笔记还是更的java知识点~

一、垃圾回收算法

1、标记-清除(Mark-Sweep)算法

     这是最基础的算法,标记-清除算法就如同它的名字样,分为标记清除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这种算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效率和空间,从效率的角度讲,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的效率都不高;从空间的角度讲,标记清除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 内存碎片太多可能会导致以后程序运行过程中在需要分配较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一次垃圾收集动作。

2、复制(Copying)算法

      复制算法是为了解决效率问题而出现的,它将可用的内存分为两块,每次只用其中一块,当这一块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经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性清理掉。这样每次只需要对整个半区进行内存回收,内存分配时也不需要考虑内存碎片等复杂情况,只需要移动指针,按照顺序分配即可。

不过这种算法有个缺点,内存缩小为了原来的一半,这样代价太高了。现在的商用虚拟机都采用这种算法来回收新生代,不过研究表明1:1的比例非常不科学,因此新生代的内存被划分为一块较大的Eden空间和两块较小的Survivor空间,每次使用Eden和其中一块Survivor每次回收时,将EdenSurvivor中还存活着的对象一次性复制到另外一块Survivor空间上,最后清理掉Eden和刚才用过的Survivor空间。HotSpot虚拟机默认Eden区和Survivor区的比例为8:1,意思是每次新生代中可用内存空间为整个新生代容量的90%。当然,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每次回收都只有不多于10%的对象存活,当Survivor空间不够用时,需要依赖老年代进行分配担保(Handle Promotion)。

3、标记-整理(Mark-Compact)算法

    复制算法在对象存活率较高的场景下要进行大量的复制操作,效率很低。万一对象100%存活,那么需要有额外的空间进行分配担保。老年代都是不易被回收的对象,对象存活率高,因此一般不能直接选用复制算法。根据老年代的特点,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标记-整理算法,过程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不过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边界以外的内存。标记-整理算法的工作过程如图:

4、分代收集算法

根据上面的内容,用一张图概括一下堆内存的布局


     现代商用虚拟机基本都采用分代收集算法来进行垃圾回收。这种算法没什么特别的,无非是上面内容的结合罢了,根据对象的生命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然后根据各块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大批对象死去、少量对象存活的(新生代),使用复制算法,复制成本低;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进行分配担保的(老年代),采用标记-清理算法或者标记-整理算法。

二、类加载机制

首先,在代码编译后,就会生成JVMJava虚拟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字节流文件(*.class)。而JVMClass文件中的类描述数据从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初始化,使这些数据最终成为可以被JVM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这个说来简单但实际复杂的过程叫做JVM的类加载机制

Class文件中的从加载到JVM内存中,到卸载出内存过程有七个生命周期阶段。类加载机制包括了前五个阶段。


其中,加载、验证、准备、初始化、卸载的开始顺序是确定的,注意,只是按顺序开始,进行与结束的顺序并不一定。解析阶段可能在初始化之后开始。

另外,类加载无需等到程序中首次使用的时候才开始,JVM预先加载某些类也是被允许的。(类加载的时机

1、类的加载

我们平常说的加载大多不是指的类加载机制,只是类加载机制中的第一步加载。在这个阶段,JVM主要完成三件事:

1)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包名与类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Class文件)。而获取的方式,可以通过jar包、war包、网络中获取、JSP文件生成等方式。

2)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这里只是转化了数据结构,并未合并数据。(方法区就是用来存放已被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编译后的代码的运行时内存区域)

3)在内存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个类的各种数据的访问入口。这个Class对象并没有规定是在Java堆内存中,它比较特殊,虽为对象,但存放在方法区中。

2、类的连接

类的加载过程后生成了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接着会进入连接阶段,连接阶段负责将类的二进制数据合并入JREJava运行时环境)中。类的连接大致分三个阶段。

1)验证:验证被加载后的类是否有正确的结构,类数据是否会符合虚拟机的要求,确保不会危害虚拟机安全。

2)准备:为类的静态变量(static filed)在方法区分配内存,并赋默认初值(0值或null值)。如static int a = 100;

静态变量a就会在准备阶段被赋默认值0

对于一般的成员变量是在类实例化时候,随对象一起分配在堆内存中。

另外,静态常量(static final filed)会在准备阶段赋程序设定的初值,如static final int a = 666;  静态常量a就会在准备阶段被直接赋值为666,对于静态变量,这个操作是在初始化阶段进行的。

3)解析:将类的二进制数据中的符号引用换为直接引用。

3、类的初始化

类初始化是类加载的最后一步,除了加载阶段,用户可以通过自定义的类加载器参与,其他阶段都完全由虚拟机主导和控制。到了初始化阶段才真正执行Java代码。

类的初始化的主要工作是为静态变量赋程序设定的初值。

static int a = 100;在准备阶段,a被赋默认值0,在初始化阶段就会被赋值为100

Java虚拟机规范中严格规定了有且只有五种情况必须对类进行初始化

1、使用new字节码指令创建类的实例,或者使用getstaticputstatic读取或设置一个静态字段的值(放入常量池中的常量除外),或者调用一个静态方法的时候,对应类必须进行过初始化。

2、通过java.lang.reflect包的方法对类进行反射调用的时候,如果类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要首先进行初始化。

3、当初始化一个类的时候,如果发现其父类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首先触发父类初始化。

4、当虚拟机启动时,用户需要指定一个主类(包含main()方法的类),虚拟机会首先初始化这个类。

5、使用jdk1.7的动态语言支持时,如果一个java.lang.invoke.MethodHandle实例最后的解析结果REF_getStaticREF_putStaticRE_invokeStatic的方法句柄,并且这个方法句柄对应的类没有进行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注意,虚拟机规范使用了有且只有这个词描述,这五种情况被称为主动引用,除了这五种情况,所有其他的类引用方式都不会触发类初始化,被称为被动引用


#读书笔记##笔记#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虚闻松声:很顶的简历,不改也没啥问题。 两点建议 1. 细化项目经历。关于【负责内容】可以稍微再具体一些,重点项目可以写两三个大的模块,以列表形式展开。同时适当提一下项目最终的效果。 2. 适当精炼表达。课程写一行足矣;荣誉奖项,写成一两行吧;CET-6再加一句话就行了,4 没必要写 CV、求职等咨询,欢迎私信交流。
投递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公司9个岗位 > 听劝,这个简历怎么改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Aki-Tomoya:窝趣,人家这是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富裕了属于是
投递英伟达等公司9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
6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